張海紅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作文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如第二學段要求“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第三學段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第四學段要求“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在學習課程標準中我不斷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學工作,不得不自愧的發現弊病太多,實效性太差;只注重學生寫,卻忽視寫作后的提升階段。如何才能高效的提升學生作文水平,我在修改提升階段思考中做了以下反思。
反思一:作文批改很辛苦,反饋卻不及時
本周五交上作文,教師辛辛苦苦的開始給每一篇都打上精心批語。下周五上課前才發給學生。一周過去了,學生還會記住寫的什么?還有的學生對批語不管不問,教師再去講評,還有什么效果?
改進嘗試:當堂完成,當堂批閱,當堂講評。
學生當堂完成?!墩n標》對寫作的要求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初中學生已經可以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獨立完成一篇文章,教師大可放手讓學生去寫,同時課前指導太多,太詳細反而使學生的思維受限,致使作文千篇一律。 《課標》中還要求學生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這也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之道的表現之一。
具體做法:老師可選擇一少部分作文當堂批閱。其余則同桌交換批閱或者小組交換批閱。師生推薦出優秀文章(老師推薦一篇,小組各推薦一篇)當堂閱讀,大家討論,點評優缺點,優點學習,缺點改進;在被點評的作文上做上批注。
反思二:師生評閱很熱烈,修改環節卻漏掉
學生在熱熱鬧鬧的互評中分享了別人的作文,本子一合,上交結束,卻往往忽視再次審視自己的作文,把和師生的交流心得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修改就是對自己寫作的內在滲透,是思維提升的必經之路。
我的嘗試:引導學生踏踏實實的多次修改提升自己作文。
對于修改作文,在第二天或周末讓有條件的學生將作文輸入微機,邊輸邊改,沒條件的學生可以直接用紅筆修改在作文本上,周末再謄寫一遍;我再給他們仔細修改,打印出來。讓他們自己琢磨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要寫下來積累)。下一步,決定嘗試其他的辦法:朗讀賞析法、班級交換互改法、優秀作文共賞法等。
當然,作文修改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明顯的進步。通過實踐我認為學生在修改中通過辨析他人的優缺點能不斷地使自己的寫作文化得以積淀,在不斷地反思揣摩中能使自己的作文思維得以洗滌。真正教會學生自己修改文章,在修改中不斷修煉內心思想,升華內涵,這是我的目標。
反思三:缺少評價方案,沒有寫作方向
葉圣陶先生曾經提出:“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該如何去引導指點學生,使他們養成這種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項目?!薄墩Z標》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課內外作文外,還應記錄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內容,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教師在學生修改前應將修改作文的標準或者中考高考作文批閱標準傳達給學生。積少成多教師能把握學生成長的歷程,學生也看到自己的成長,的確是一件樂事。
反思四:缺少修改動力,沒有展現平臺
學生對修修改改不免存在厭煩心理,究其原因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后修改的重要性。我認為除了口頭表揚學生外,還可以采取一些顯性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文水平提升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教師應不斷給學生提供發表平臺,或者將班內優秀作文打印合訂來激勵學生。
“吟安一個宇,捻斷數莖須”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多少驚人佳作都是作者細心揣摩出來的,不經歷內心的反省,哪能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真經”必須自己念,真心希望作文教學之道中通過修改也能培養出更多的“家”來。所以在實踐中要不斷反思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