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英
《語文課程標準》“評價部分”對現代文閱讀的評價,著重考查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的水平,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從中考試題的考查方式來看,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考點: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思路。(2)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句含義。(3)根據要求篩選信息,概括文章內容要點和主旨。(4)分析文章的語言,結構等方面的寫法特點。(5)質疑探究,自主表達閱讀感受。
這五個考點是現代文閱讀總體的考點,本文就以文學作品閱讀的語段為例,舉學生答題的方式方法來找找現代文考點失分的原因,以期能找到幫助學生提高解題方法的新路子。
一、審題馬虎,不辨文體
【現象實錄】在文學作品閱讀《對面的燈光》(劉會然)一文中,試卷第10題是“分析第二段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這個第二段只有一句話,“難道真的是班上唯一的競爭對手剛轉學回老家的緣故嗎?”
這道題目2個班85人中,全對的只有5人,得1分的10人,全錯的占二分之一。為什么會如此糟糕呢?
【病理診斷】通過對兩個班學生試卷的批改,我初步號出了這些學生失分的脈搏,也初步切出他們的病因,患的是審題馬虎癥。分析患這毛病的原因是:
1.文體不辨。在一部分學生心里,只要提問某一段有什么作用,他就會不經大腦思考填上“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引出下文”之類的解答。事實上,只有在說明文,議論文開頭這一段,并且這一段是講故事、舉事例的情況下,我們會從“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引出說明對象(或引出議論的論點或論題)”的角度回答。文學作品閱讀中,問你中間某段的作用,我們是通常從三個角度來答題。一是結構上承上啟下過渡作用,二是內容上交待什么,三是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審題馬虎。沒有看懂出題人的意圖,不知道要回答什么。沒有看分數答題,一般3分的題目肯定是從3個方面分點概括回答。參考答案是①第二段在結構上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②在內容上交待了兒子為何應考激情蕩然無存的原因。③為下文情節的發展作鋪墊。
【矯正支招】其一、 判斷文體。是說明文還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不同的文體在語段閱讀的答題方法是有所不同的。
其二、加強閱讀訓練。為此我要求學生充分用好《百草園》課外閱讀本,堅持每天做兩個片段,再用紅筆對好答案,明白自己錯在哪里。找出不同文體語段訓練的答題規律。讓學生明白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絕非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要在長期的閱讀中養成良好的解題能力。
二、提煉不精, 表達不明
【現象實錄】在文學作品閱讀《夏日原野上的追趕》一文中,有道題目要求根據選文,理出“我被追趕中心理、行為的主要變化過程。” (3分)
充滿自信——( )——( )——開始困惑——( )
這道題有其中兩個心理變化過程已經用四個字概括提煉出來了,那么其他三個空格填什么呢?
【病理診斷】許多同學沒有通過仔細閱讀語段篩選信息,提煉詞語,有些同學因為回答沒有緊扣四字方針,表達不明確而失分。
1.提煉不精。已經給出的兩個空格是“充滿自信”和“開始困惑”,那么其他三個空格答題時盡量要遵循字數相等的原則,不能亂填一氣,沒有加以概括就隨便答題。
2.表達不明。有些學生沒有抓住題目中的“我在被追趕中的心理、行為”的關鍵詞句來篩選信息,對語言沒有很好地推敲整理,學生的答題常常是表達混亂,言不達意。參考答案依次是“有些喜歡——支持不住——選擇放棄”
【矯正支招】其一,掌握規律。反思理清情節、線索或心理活動過程之類的題目,一定要從文中關鍵語段中篩選出信息,盡量湊足一樣的字數來答題。有許多題目是摘錄原文詞語答題,無需歸納。
其二,表達明確。許多同學找出的詞句已經是和答案比較接近了,只是因為表達不明確造成了失分的現象。還有部分同學未能篩選有關的信息。
三、答非所問,張冠李戴
【現象實錄】在文學作品閱讀《致網蟲兒子的信》(趙芹)一文中,有個題目分析人物性格,“結合這封信,分析文中的母親是怎樣一個人?”(3分)
這道題目全班同學得滿分的一個人也沒有,得兩分算好的了。
【病理診斷】1.沒有結合文本。題目要求結合這封書信里面的內容來分析母親的性格,許多同學連題目都沒有看清,就在那里概括母親的性格了。
2.沒有概括正確。這位母親在這封給網蟲兒子的信里用了大量的網絡術語,參考答案是“善于因勢利導,注意教育方法,關愛孩子”三點。還有學生概括成“善良、慈愛、時尚”這樣回答只能得一分。
【矯正支招】
1.先閱讀后答題。離開文本自己亂概括是不可能把這類題目回答正確和完整的。一定要從文章中找出母親的語言、行動、神態、心理描寫的具體語句來分析其性格。
2.看分值后答題。分值是3分可以肯定分析母親的性格應該有三個方面,還要注意三個方面的角度是不雷同的。比如“愛孩子,呵護孩子,慈愛,善良” 這種答題就是寫再多也是有雷同的,只能給你一個方面的分數。
以上所分析的只不過是文學作品閱讀中的幾種常見的答題病癥,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們可以知道學生在現代文閱讀答題上存在著很多問題。正如全國語文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說的那樣,“無限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愿望,無限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學好的潛能”。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會在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上有一個大的提高,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