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景華
摘 要: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中國夢的實現,二者相輔相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為中國夢的最終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夢的提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最終實現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本文就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中國夢之間的關系進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夢;關系
自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全國上下甚至在全世界都響徹耳腦的中國聲音——實現“中國夢”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最新話語表達,這既是十八大以來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體國人提出的追求目標,也是在新的時期凝聚全黨全國人民的價值引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成為當前中國人民向世界發出的最強的中國聲音。
那么,“中國夢”的目標與我們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包括實現“現代化”以及過去提出的“實現四個現代化”又是怎樣的關系呢?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些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目標表達之間的關系呢?本文就此問題談一些個人的理解和看法。
一、“四個現代化”與“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國家”的提出
毛澤東主席在1953年最先提出了建設現代化工業、農業、交通運輸以及現代化的國防的國家建設思路,這是“四個現代化”提出的最初雛形,當時,這個提法對宣傳我國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起到了巨大的指導作用。
1954年,周恩來總理在我國的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了我國要建設現代化的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目標。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1958年,毛澤東進一步提出了要建設現代化的工業、農業、科學文化和國防的目標,成為毛澤東完整表述“四個現代化”思想的歷史記載。
1964年12月,第三屆全國人大會議召開,我國的國民經濟調整工作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周恩來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我們要建設現代化的工 業、農業、科學技術和國防向全世界做了宣告。從此,“四個現代化”的目標成為響徹世界的中國聲音。比較遺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遭到重挫,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歷程中出現了中途的歷史性停滯。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既定目標在解放思想之后重新成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奮斗的共同目標。
1987年,黨的十三大勝利召開。本次會議歷史性地確立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圍繞經濟、政治和文化提出了到21世紀中葉,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國家”成為新的歷史時期國人所追求和實踐的目標表達。
二、實現“四個現代化”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脈相承
“四個現代化”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者的內涵和目標是一致的。十三大上確立的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中的“現代化”,與老一輩之前提出的實現“四個現代化”在內涵上是一致的。只是在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需要我們適應時代,用新的話語來凝聚人心,號召國人努力奮發,繼續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創造了歷史性的矚目成就。同時,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建設中也形成了中國自己的特色和首創。
比如,中國農村基層實踐成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建設中的租賃制、承包制等一系列大膽實踐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形成的“兩個不等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世界等一系列理論成果,都體現了我國在“實現四個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指引下的偉大成果,成為世界上建設社會主義的中國模式。
三、“中國夢”的提出和內涵理解
十八大召開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和新的政治局常委參觀了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展覽,參觀完展覽,習近平總書記隨即做了講話,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并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總書記從歷史的維度講述了中華民族孜孜追夢的歷史成就以及歷史的滄桑和夢想。他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中國夢”的核心目標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即到建黨一百周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到建國一百周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兩個百年夢想。“中國夢”與“兩個百年夢”相輔相成。通過順利實現“兩個百年夢”逐步并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實現途徑是十八大之后習總書記強調的“三個自信”以及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要求的“四個全面”。中國夢的實現依托于“兩個百年夢”的實現,中國夢與實現“兩個百年夢”的目標和內涵是一致的。
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中國夢”的實現一脈相承
“中國夢”的實現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是一致的,最終都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新中國成立初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老一輩革命家圍繞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進行了很多歷史性的探索和嘗試。毛澤東做出了一個典型的判斷和歷史定論:幾十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成功為新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前提條件。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中國人民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黨的十二大,我們確立了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黨的十三大,我們制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簡單概括為溫飽型—小康型—富裕型國家的建設,即到20世紀末,我國初步實現小康,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建設目標;之后的十年,中國人民按照“三步走”的戰略規劃大膽改革實踐,到20世紀末期初步實現了人民過上小康生活的水平。
黨的十六大上,黨中央豪邁宣布,“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十六大又進一步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任務,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由前期的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格局發展成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直到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中國共產黨又明確提出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并進一步做出了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的戰略構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了光明的前景。十八大勝利召開之后,圍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主題。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做出了實現“中國夢”的時代強音。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夢。與早期提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步走戰略”相比較,當前我們正處于三步走的第二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向第三步積極奮斗的歷史時期。實現“中國夢”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一致,一脈相承。成就“中國夢”既是實現“兩個百年夢”的過程,是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偉大實踐,同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總之,筆者粗淺認為:“四個現代化”是共產黨人早期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初步構想和目標追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目標實現的戰略構想。“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內容與“四個現代化”的內容和目標追求是一致的。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與習總書記提出的實現“中國夢”的目標也是一致的,“中國夢”的實現具體就是“兩個百年夢”目標和內涵是一致的。實現“中國夢”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也是一致的,兩者一脈相承。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單位:潞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