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芳
摘 要:近些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些高校成功的做法和舉措被總結提煉出來,推動了高校校園文化的繁榮發展,但針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要想深化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就必須進一步研究、梳理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走出狹窄的“校園文化”,走進寬廣的“文化校園”,文化校園理念的提出,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理論研究的平臺。
關鍵詞: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建設
一、高校文化校園建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文化校園建設目前存在著“重視程度不夠、投入力度不足、文化底蘊不深,合力不強;重視物質文化建設,忽視精神文明建設;重視實踐操作,忽視理論研究”的問題。
高校文化校園內涵建設薄弱,功利性、娛樂性居多。文化校園建設是在校園文化建設基礎上,對大學校園建設的科學構思和整體升華,目前大學校園中存在著諸多文化危機和人文缺失的問題,單純的校園文化的局限性日益凸顯。
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不足。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匯集之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反映我國的民族文化和社會風貌。倫理道德教育、人格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逐漸被遺忘、冷落。
二、依托文化校園建設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研究
大學的本質在于文化,文化校園建設的首要視角是大學文化,構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園必須以大學精神為價值導向,并將其隱含在文化校園的建設中,成為文化校園建設的精髓。建設文化校園,培育大學精神,首先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其次是培育理性、實證、客觀的科學精神;再次是培育進取、開拓、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自由、平等的民主精神;最后要培育人本、全面的人文精神。
1.傳承與創新相統一
高校文化育人要做到傳承與創新并舉,大學在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方式創新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是基石,我們在改革創新的同時延續傳統文化。我們要利用特色鮮明的地方文化和地域文化,讓學生從身邊濃郁的本土文化氛圍中體會地域文化的精髓和力量,同時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規范其言行,讓青少年學會感恩,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多平臺促進文化校園建設
要實現文化校園建設,提升高校文化校園的文化品位,實現文化育人功能,作為高校而言,我們就要利用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多媒體新技術等多個平臺,共同促進文化校園建設。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把各類文化精髓切實融入各學科教育學中。我們要把第一課堂的學科知識切實地與第二課堂結合起來,在第二課堂教育中積極踐行中華優秀傳統道德觀念。社會實踐活動,尤其是志愿服務活動的推進工作,逐步實現高校學生服務社會的常態化、系統化,這些根據校園的文化特點和文化積淀形成的高校校園行為文化對師生是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為高校要把中華傳統文化資源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利用網絡平臺傳播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文化校園建設奠定基礎。
3.積極構建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充分發揮教師在文化校園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
師生是學校的主體,校園文化是師生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種精神氛圍與物質環境,每個師生員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參與這種精神氛圍和物質環境的建造與變革,又接受這一文化氛圍的陶冶、引導和塑造。為此,要充分發揮他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使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真正達到“求真務實,以樂醒人,以美育人”的積極效果。
文化校園建設是構建新時期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有效載體,加強文化校園建設,通過文化傳播、學術研究、道德風范、機制創新、大學精神等文化校園特質的塑造,對大學生乃至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和廣泛輻射,著力構建科學完善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體系,進一步增強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文化校園的文化育人功能,切實強化文化校園建設對學生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科學精神、人文素質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周遠清.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國大學的歷史使命[J].中國大學教學,2008(05).
[2]薛寶林,苗雨君,李云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1).
[3]王 萍.充分利用校園文化進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教學研究[J].教學研究,2008(01).
[4]王德斌.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06).
(作者單位:宿遷學院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