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臣
摘 要:本文以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方法的策略為主題,從創新的角度對其展開相關討論。首先對其進行了簡要概述,主要從認識的角度對其目的、分類進行了分析與說明,并在此基礎上,對其現狀進行了探討,如與課程評價目的不統一、對過程性評價的忽視、對學生的個性發展不進行有利培養、評價絕對化等,重點闡述了改變其評價方法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創新;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方法
教育評價研究是世界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在體育教學方面我國也頒布了《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集中體現了對教學內容、主體、教學形式及功能的評價,以現代教育評價觀念分析,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同時也體現了創新發展,并且呈現出與國際化教育接軌的新動態。
一、對體育教學評價的認知
從目的分析,體育教學評價有助于增強我國體育教學工作的宏觀調控與科學管理,可以幫助體育教學改革在新的環境與新的教育改革形勢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從分類的角度分析,體育教學評價有絕對評價、相對評價、自我相對評價;從時間與作用方面分類,有學前的“預備性評價”、學習中的“形成性評價”及學習完成后的“終結性評價”。
二、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現狀
1.從統一性分析
從統一性分析,我國的體育教學評價目的現狀與課程評價目的存在不統一的現象。因為,從體育教學評價角度分析,它是對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評估,而現狀表明,課程評價僅限于對學生技能掌握、運動能力的評估,對學習的學習態度、意志力、合作精神等評價有所欠缺。
2.從過程性評價分析
體育教學評估注重整體性評估,尤其是對于整個過程的每個環節的評估都非常細致,但是由于我國的教育思維方式歷來注重結果,因而,以終結性的評價為主,而忽視了過程性的評價。
比如,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名次,每次教學的任務往往設置名次,并以競賽性質讓學生進行考試,從而進行排名,并對最后的結果加以評定,從而實現對于體育教學的評價,這種方法未能注重學習環節,而且對于細微的動作考核過于忽略,不注重學生的掌握程度,只是從結果看學生的最終發揮,因而,不能對教學中的局部進行跟進性評估,因此使教學總體質量保持在較低層次。
3.從學生個性的發展角度進行分析
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的發展尤為重要,例如,姚明適合于打中鋒,而易建聯就適合打小前鋒,從中可以看出,在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個性或者特點的培養,有助于使其集中精力,提高其專業化發展,突出個性。
然而目前我國的高校中普遍存在對絕對性評價的認可,而不去區別對待,過于單一化與統一化,也就是說,過分強調趨勢,不注重差異,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制約了學生的潛力培養。
三、策略分析
1.更新理念,提高教學認知
應該對體育教學評價進行重新認知,并結合當下的發展要求,對時代性、國際性的教育理念進行理解,認真學習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尤其是對體育教學評價的整體性進行重新評估,對其中的各項元素進行細致劃分,增加評價的全面性。
2.注重綜合評價
第一,將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劃分,再使教學的單一性向多樣性轉變,如教學的方法、評價的環節、教學任務中的不足與優勢;第二, 應該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利用互動式教學法使學生間形成互評;第三,教師點評,但是應該注重對于學生個性的保護與培育,客觀進行評價。
3.由結果轉向過程
首先,克服傳統體育教學中的舊觀念,把體育教學的任務與目標結合起來,改變傳統的絕對性評價模式,從過程做起,注重環節,并且從教學中的體驗、快樂感知、技能科學展示、教學質量的合乎人體發展等方面,進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式地細致跟進評價。其次,應該將個性差異從評價方法中分離出來,在考核方面,注重這一項客觀標準的設置,并且以計劃與統計的方法,對學生個體的發展進行時時記錄,并結合“自評”與“互評”結果進行綜合評價。最后,再形成體育成績的最終評價。
體育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對教學過程的有利反饋,從中可以找到教學中的不足與優勢所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發展情況給予正確的引導,可以為其繼續深入學習提供一些有利的指導,而且這種評價模式功能性強,涉及面寬,可以全面、客觀、公正地對體育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綜合性評價,借助它有利于提升我國的體育教學水平,并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
(作者單位:湖南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