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向軍
英語課外閱讀是以泛讀為視角,是學習者在語言能力范圍內接觸“大量的材料”,加強對課文整體意義的理解。通過指導學生展開英語課外閱讀,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英文視野等。
但是,以往教師多是口頭引導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并沒有具體指導學生閱讀或是展開閱讀后的活動和給予及時反饋,因而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為了增強閱讀效果,教師要結合學生英語水平以及學習特點,有效指導初中生進行英語課外閱讀。
一、推薦閱讀材料,引導有效閱讀
引導初中生展開英語課外閱讀,推薦一定的閱讀材料非常關鍵。初中生正處于發展時期,對于閱讀什么、怎么閱讀都沒有明確的概念。可想而知,如果學生盲目閱讀,效果也不會很高。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英語水平等,向學生推薦符合他們個性發展的閱讀材料,以引導學生有效展開英語課外閱讀。
例如,在學習了牛津英語8B中的Unit 4 A good read這一單元后,教師向學生推薦閱讀材料,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本單元所學習的閱讀內容是《格列佛游記》,這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小說,學生對于這類書籍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向學生推薦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Robinson Crusoe(魯濱遜漂流記)和英國作家路易斯·卡羅爾的Alice in Wonderland(愛麗絲夢游仙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中英簡化版本的書籍,以方便學生理解閱讀內容。除了推薦與單元主題相類似的書籍,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簡單的童話故事類書籍,如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Snow White(白雪公主)等。
二、指導閱讀策略,提升閱讀能力
有效的閱讀是在掌握一定的閱讀的策略基礎上的,盲目的閱讀最終只是走馬觀花,學生毫無收獲,讀后忘記。因此,教師要注重閱讀策略的指導與滲透,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
1.滲透策略,培養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在于日積月累,教師要滲透有效的指導策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英語課外閱讀不同于教材中的閱讀文本,其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培養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整體文本。因此,在展開英語課外閱讀時, 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fast reading,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掌握閱讀信息。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時,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故事,掌握故事梗概,而不必逐詞逐句讀懂,糾結于非常細節的東西。在開始閱讀時,抓住故事情節,記錄故事主要內容,并嘗試運用英文將故事復述出來。而在閱讀一些優美的材料時,學生可以選擇以朗讀的方式體會句子美、文本美,從而培養英語語感。
2.引導批注,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需要融入一定的思維活動,才能更好地達到閱讀目標,也才能促進閱讀能力的整體提升。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批注。其實,批注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發揮的過程,學生只有融入思考,才會寫出批注。批注可以是針對整體英語課外閱讀材料的,也可以是閱讀中的某一句、某一段,也可以是閱讀時的體會、感悟等,形式非常靈活。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Robinson Crusoe(魯濱遜漂流記)時,教師引導學生批注,取得很好的閱讀效果。批注不固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體會進行自由批注。如,有的學生批注式提問:How is Robinson?有的學生批注:Why Robinson have to live?有的學生批注:Does Robinson feel lonely?……學生閱讀批注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集中探討批注時提出的問題,從而深化對閱讀文本的理解,促進自我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設計閱讀活動,點燃閱讀激情
為了檢查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效果,教師還必須設計一定的閱讀活動,讓活動豐盈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生活,徹底點燃學生的閱讀激情。在設計閱讀活動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綜合設計。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后,教師設計“故事表演活動”,引導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將青蛙王子的故事演繹出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需要在掌握青蛙王子整體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對話,按照學生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分配角色,從而將故事以完美的形式演繹出來。在指導學生閱讀一段時間的故事英語文本后,教師還可以舉辦“英語講故事活動”,帶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如,在閱讀Alice in Wonderland(愛麗絲夢游仙境)后,教師可以設計“Reading Sharing Activity”,引導學生圍繞這一課外閱讀文本,自由暢談,分享自己獨特的閱讀體會與感悟,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
總之,英語課外閱讀離不開教師有效的指導。教師要從推薦閱讀材料,再到指導閱讀策略,最后到設計閱讀活動這三方面不斷拓展、延伸,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湖縣塔集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