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浩
摘要:創新是民族進步靈魂,創新教育也就成為了提高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音樂教育哲學是音樂教育學學科的基礎,其對音樂教育的根本問題給予了準確的回復。在社會多元化發展的當下,中國音樂教育哲學逐漸釋放出強大的能量。在音樂教育的發展中涌現了多種音樂教育哲學觀,助推了音樂教育的進步。不過音樂教育哲學觀也在不斷的發展,其跟隨社會進步的腳步不斷發展和完善。本文簡要概述了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觀下音樂創造教育的創新學基礎和哲學基礎,并探討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策略。
關鍵詞:音樂創造 音樂教育 哲學觀 創新
音樂是極具創造性的藝術形式,以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觀主張音樂創造是人得天獨厚的潛能,也是人類音樂行為的紐帶。音樂教育要激發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創造能力,培養創造意識。音樂創新教育理論體系分為多個階段,從學前音樂創新教育一直到大學音樂創新教育,以及特殊音樂、社會音樂以及終身音樂的創新教育等等。音樂創造就是在音樂中淋漓盡致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精神,將音樂創造放在音樂教育的核心地位符合音樂教育的規律。本文簡要概述了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觀下音樂創造教育的創新學基礎和哲學基礎,并探討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策略。
一、音樂創造教育與創新學基礎
在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過程中,創新與創造從不曾離開,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人的創造力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屬性,這種創造力可以通過教育、訓練而得到培養,創造原理為音樂教育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音樂創新包括能力、精神和人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創新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創新能力的直接體現,也可以看出學生了解并掌握創造技法的程度。音樂創造力是學生在音樂創作方面的技能和水準,包括即興創作、音樂改編、音樂工具制作等等多種能力。學生的音樂創新精神是創新教育的重點,培養學生的獨特性、發散性批判性的創新性意識。引導學生在音樂審美、多元音樂文化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體驗、突破和創新。創新人格是創新教育的內在,是敢于創造、探索的價格特質。在音樂實踐活動和審美過程的過程中,要深化學生對創造的認識,培養學生對音樂創新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音樂創造教育與創新學哲學
(一)音樂教育哲學觀
音樂教育哲學在不斷發展,審美、實踐與創造等音樂教育哲學思想對音樂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正在向國際化、多元化邁進。審美音樂教育哲學由雷默提出并完善,其認為音樂是自律的,強調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實踐音樂教育哲學觀由埃利奧特提出,強調音樂的實踐性,主張學生進行音樂活動的體驗。創造音樂教育哲學觀是我國音樂教育家王耀華提出的,其強調音樂的藝術特征和人的創造能力,將師生放于同等的創造主體地位。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創新的音樂教育哲學觀
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觀強調音樂創新與時代隨行。以創造為核心包括以教師為主體的音樂教學創新,也包括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學習創新,從而形成師生“雙主體”的音樂創新。以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觀并非是與審美、實踐、創造等音樂教育哲學觀相悖,而是將這些音樂教育哲學觀的精華進行汲取、融合,使其相互補充和完善,從而符合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
三、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策略
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以“創造音樂”的方法為核心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如何讓學生自發進行音樂創造,培養學生創造音樂興趣和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對歷史傳統有著足夠的了解和掌握,一方面要了解中華民族的音樂歷史文化傳統,另一方面還要了解其他民族的音樂歷史文化傳統。此外還要對現實有著透徹的了解,如各民族生活中的音樂創造的發展趨勢。這些都要求培養學生了解怎樣來創造音樂的關鍵問題,找到創造音樂的方法就能夠提高學生音樂創造的興趣和能力。
(一)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課程設置
音樂教育課程的設置要求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創造音樂的精神,并為之努力。因此,課程可以包括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創造以及與音樂相關的文化課程。以音樂理解為音樂教育課程的基礎,以音樂創造為核心,以音樂表現為載體,使課程能夠被學生接受。
(二)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課程實施
要建立一個“雙主體”的教學模式,以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突出了師生同為創造者的特性。不僅是在課程內容的采用和教學方式的設計,而且在教學模式、方法等方面都是以雙主體為基礎,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發進行學生的創造。在音樂創作等活動中,真實的體現出學生的創作能力,讓學生以主體的角色在活動中體驗和認知,讓每一堂課都成為一次創造。此外,應注重音樂教育的發展性。在教學評價中,逐漸形成自評、互評的教學評價體系,從多個方面進行教學評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創造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弘揚創造能力的本性,更是提升素質教育的需求。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完善了音樂教育學的理論架構,提升了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同時也助推了音樂教育的教學改革,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需要得到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的支撐,教學模式需要融入、超越與創造,呈“雙主體”式。讓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賦予創新,形成音樂的不斷創新,推動音樂教育的創新改革。
參考文獻:
[1]畢紅艷.試論中西方音樂教育思想在音樂課標中的運用[J].音樂天地,2012,(02).
[2]蔣玲玲.以“音樂體驗”為基礎的音樂教育哲學觀——《音樂教育的哲學》的啟示[J].大眾文藝,2012,(04).
[3]羅凌,湯盧.音樂教育思想的跨文化交融與沖突——以改革開放后中國普通音樂教育發展為例[J].美育學刊,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