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佟艷
摘要:目前很多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鑒于此,將流行音樂引入到高校音樂欣賞課中是一種必然趨勢。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音樂欣賞課引入流行音樂的主要方式,并且分析了高校音樂鑒賞課的幾種教學方法,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校 音樂欣賞課 流行音樂
出色的流行音樂作品不僅可以給人聽覺上的享受,同時也可以表達深層次的思想以及內涵,這也是流行音樂之所以可以成為音樂領域主流的重要原因。大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喜歡探索,也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而流行音樂大部分都是歡快、優美的,正好迎合大學生的心理特征,目前流行音樂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對于傳統的古典音樂,大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興趣更加濃厚,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音樂欣賞課中引入流行音樂。但是如何將流行音樂引入到高校音樂欣賞課中是高校音樂教師思考的重點,最終的目標是在大力弘揚傳統音樂的前提下引入流行音樂,給學生美妙的聽覺享受。
一、精心挑選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
當前,流行音樂飛速發展,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由于商業化的影響,流行音樂的風格具有多樣化,格調庸俗、高雅都有,因此高校音樂教師在挑選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必須慎重。教師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將健康向上的流行音樂作品引入到音樂欣賞課程中,指導學生學會鑒別音樂作品的優劣,盡可能做到吸收其中的精華,摒棄其糟粕。欣賞、學習優秀作品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人喜好以及具體的課程要求,為了大力弘揚傳統音樂,教師一定要引入一些極具民族特色的流行音樂作品,比如結合地方戲、古詩詞等傳統元素,這樣音樂會更加有趣、動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民族音樂,更好的調動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比如《虞美人》《明月幾時有》等流行音樂作品的歌詞都是大學生比較熟悉的古詩詞,但是曲子是現代式的,這樣歌曲旋律會更加動聽,也便于學生更好的記憶。當然,教師為了激勵學生,也可以多選擇一些表達自己內心情感以及勵志的歌曲,比如《最初的夢想》就是一首比較勵志的歌曲,歌曲整體上積極向上,鼓勵人們勇敢的追逐自己的夢想,具有良好的激勵作用。《朋友》這首歌曲主要是表達友情的,描述了友誼的美好,這樣很容易引起聽者的共鳴。這些流行音樂作品往往更能夠打動人心,引導人們思考,使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高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法
(一)圍繞流行音樂作品開展主題
比如,欣賞傳統音樂之前,教師可以先播放《念奴嬌》,這首流行歌曲是由古詩詞改編的,很多大學生會覺得非常熟悉,自然而然就比較感興趣。這種方式更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身于教學實踐中,也可以使學生更深入的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更好的弘揚傳統音樂文化,更好的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興趣。
(二)采用對比法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的音樂魅力
教師在講解地方民樂的相關內容過程中,可以把南方民樂和北方民樂有機結合。比如,《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就是一首著名的陜北名歌,這首歌的音調比較嘹亮、高亢,曲調深沉、質樸,北方特色非常突出。《茉莉花》是一首比較經典的南方民歌,這首歌的歌曲細膩、婉轉,咬字也比較柔和、細巧,而且整首歌的速度緩慢且從容。由此可見,北方民歌、南方民歌的風格具有很大差異,通過這種明顯的風格對比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更加深入的體會到地方音樂的獨特性,從而進一步深入了解傳統音樂。
(三)多介紹學生們比較喜歡的流行音樂
教師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引入流行音樂時最好是多講解、介紹和流行音樂相關的內容,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感受歌曲的意境以及內容。比如,教師可以開設一些和流行音樂相關的專題課,詳細介紹流行的相關內容,使學生更好的了解這些流行音樂作品的意義以及由來,使學生可以從表面層次的認識上升到更深層次的認知。
(四)有機結合音樂和具體情境
音樂更多的是一種聽覺藝術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想要更好的體會、感受音樂,不僅應該有自己的想象,同時也要情景輔助。比如,欣賞《二泉映月》這首純音樂的歌曲時,音樂旋律雖然比較優美、動聽,但是很難讓人想象到音樂想要表達的場景。教師可以多介紹一些音樂背景資料,并且播放與之相關的視頻資料,這樣有利于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更好的感受音樂中描述的畫面,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課有利于使學生更深入的體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修養以及審美能力,教師不僅應該引導學生學會感知音樂的美,同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學會鑒別音樂優劣,讓學生接受音樂的洗禮,得到心靈上的感受。
基金項目: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項目類別:一般項目,項目名稱:《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早期商業通俗音樂研究》,項目編號:12C0908。
參考文獻:
[1]于穎.論音樂欣賞在高校人格教育中的作用及實施途徑[J].時代文學,2009,(07).
[2]李英玉.音樂欣賞與大學生審美能力培養[J].教育科學,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