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摘 要:網絡逐漸成為高校教師與學生知識的獲取與思想的交流平臺與渠道。網絡輿情近年發展形勢大好,受到了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高校的管理者逐步加強校園的網絡信息管理,為互聯網提供了合理有效的平臺。該文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考量,簡要探討了網絡輿情的含義與作用,探討了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影響,并且分析了出現此類情況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合理建議。
關鍵詞:網絡輿情 管理者 教育部門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a)-0215-02
在網絡下,國內與國際信息中的熱點出現的速度很快,引發了大學生們的討論與關注,從而形成了大規模的網絡輿情。網絡輿情為大學生的思想、意見、觀點提供了相應的平臺。但是,網絡輿情同樣為大學生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樹立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所以說,必須要重視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影響,加強輿論的引導。
1 網絡輿情的含義與作用
網絡輿情指的是以網絡為載體,參照發生的事情,獲取信息。其主要來源于網絡的傳播,在消化與吸收信息后體現出的價值觀念與評價和對事件的后續作用力。當前環境中,網絡輿情在我國還處于低級發展中,當下理論體系尚未完善。網絡輿情是依靠網絡平臺直接或者間接表達,在當下的網絡環境中,通過資源的利用,強化對人們有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件、論壇。
網絡輿情具有引導和深化的功能。教育者可以利用網絡輿情的功能,以深刻的理論與沉重的歷史背景宣揚如何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同樣具有溝通與凝聚的功能、監督和預測的功能。網絡輿情在校園環境中能夠直接反映大學生的思想情感,亦能為教師提供準確信息,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高校輿論監督與預測為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更多依據,這對于高校的管理與教育提供了重要意義。
2 網絡輿情下大學生的政治教育現狀
2.1 教育手段單一
高校的思政課程設置與教育方法問題多樣,比如:課程設置不完善、內容重復、教育方法單一等。在教學方法中,很多教育者只重視書本內容,并未將真正的理論創新融入到課程的教學中,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沒有該擁有的吸引力。在網絡輿情的滲透中,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基本采用的是單向的正面灌輸,由于對大學生的心理與思想關注不夠,使得大學生的政治教育僅僅停留于表面。
2.2 思想政治的監管不完善
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既系統又完善,這就需要黨、團、工、政各方面共同努力。當下學校、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缺乏系統的協調,未能發揮全面的育人工作。當前的思政教育分工明確。類似團委、宣傳處等,他們承擔著思政的教育宣傳與理論教學的責任。很多高校尚未建立起真正的輿情監管與指導,尚未明確執行強有力的思政教育的監管,缺乏互聯網的溝通平臺。
3 在網絡輿情下如何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1 確立網絡輿情下的高校學生理念
在發生網絡輿情后,讓學生最快地掌握相關信息,既能夠滿足學生參與社會與校園生活,又是各個管理者的義務。高校在面對輿情危機時常常有許多不自覺的應對行為,主觀上不明說,內容與態度上都影響了輿情事件地處理,在輿情事件中只有掌握主動權,積極應對才能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
高校在處理措手不及的事情時,媒體會充當高校和百姓的橋梁。在信息的傳遞環節,媒體將信息第一時間傳遞下去,既方便又快捷,在輿論的引導中,媒體是強有力的催化劑,媒體將公眾的反映匯報給上級,然后再將安排與要求告知大眾。在網絡輿情中,高校管理者需要加強與媒體的合作同交流,實現共贏。
在發生輿情事件后,高校需要主動承擔權責范圍中接受監督、處理工作的后果。只有勇于承擔責任才能增加公眾的信任力。于高校而言,一方面要接受高校內部監督;另一方面重視企業、媒體的作用,轉變思維。促進工作的完善。
3.2 塑造大學生人格加強網絡輿情
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員,為實現全面和自由的發展,應當加強媒體的素養教育。媒介的教育能夠充分完善自我,以媒介的資源態度與方式利用媒介的態度實現傳媒的能力批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注重外部的理論教育和教育者的內部修養教育。而大學生的網絡心理教育教育需要科學的指導,其間包括發展與矯正性的方法體系。矯正性的體系是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通過建立心理健康的專欄,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而發現學生的一系列問題,并有效的輔導。發展性的方法包括量表評估法、自我認知法、心態調整法等。
在當下社會中,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必須要堅持馬克思的正確指導。高校的輿情工作引導不僅表現在課堂的顯性教學中,還體現在校園的隱形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向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的相關思想,并且結合時代背景,以多樣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全面看待社會事實,分清主流與支流,把握事物的矛盾。
3.3 加強環境引導,塑造良好環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環境包含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決定著人的思想品德,而社會環境決定著人們思想品德的發展。社會環境主要包含:大眾傳媒媒介、社會輿情環境、校園網絡文化等。高校輿情作為社會輿情的重要組成,很多思想源于現實。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尚未形成,當輿情中包含的價值觀違背政治教育時,會沖淡教育的結果。大眾輿情包含媒體的官方娛樂與民間的娛樂,比如:官方電視臺、QQ、bbs等。網絡環境中的信息需要正確的法律法規來引導,同時還要強調媒體的管理,強化行業自律。同輩的群體環境亦是社會輿情的重要組成,同輩群體存在比較普遍,影響力較大,引導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 結語
網絡輿情在高校中逐步發展與滲透,這對于大學生而言既有消極又有積極的影響。網絡的發展一方面給大學生帶來大量信息;另一方面滿足了學生全面的發展。但是網絡的信息中好壞參差不齊,大學生思想單純,各個方面還處于形成階段,極易受到誘惑與迷失,這給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在當下思想政治的教育中,應當熟練運用多媒體,積極探索思想政治中的新思路,大膽創新。
參考文獻
[1] 張九海,喻潔.高校網絡評論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1(4):170-172,175.
[2] 胡波.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人民論壇,2012(3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