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金玲
摘要:當今的音樂課堂常見的情況就是欣賞、唱歌、器樂教學,偶爾師生互動再加些舞蹈基本動作。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合唱教學被提到日程上來,現在的社會主流就是團結協作,而合唱正好符合這樣的契機,它怎樣與平時的音樂教學相結合,如何恰當地滲透到我們教學過程中正是值得廣大的一線音樂教師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標 合唱 合唱比例 合唱與教學 傾聽
《新課程標準》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從教以來,我們一直遵循著這樣的守則,平時的音樂課也多是欣賞課和唱歌課,包括省市的公開課優質課比賽,也多是以欣賞課為主,雖然現在的教學手段不斷地進步變化,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形式仍是顯得比較單一。而《新課程標準》這時又給我們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強調要更加重視和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合唱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卻很少有人敢在音樂教學中去運用,在大式比賽中更是鳳毛麟角。首先,學生的音樂專業素養參差不齊,班與班的情況又各有不同。其次,排練過程繁瑣復雜,而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演唱效果還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都不敢冒這個險。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這已是筆者工作的第十個年頭了,但是在課程中結合合唱來教學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在實施的過程中確實碰到很多問題,接來下就筆者的一些感受與大家探討。
一、合唱的魅力
音樂是無國界的,其實教育的宗旨筆者想也都是殊途同歸的!合唱作為一個音樂基礎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有很多的作用,在合唱的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與他人合作、和諧相處等良好的品質。另外對他們的道德的培養、性格情操的熏陶等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合唱怎樣與教學相結合
雖然我們明確了合唱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實際的運用和操作上,確實會碰到許多問題,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課堂情況注意幾個方面:
(一)確定合唱在課堂教學中的比例。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音樂專業水平做適當的調整,對于專業素養一般的班級和學生,我們可做基本簡單的訓練,一兩個樂句甚至一個和弦的演唱,這樣雖然可能只占用十幾分鐘,但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和聲(哪怕是最簡單的)帶給的美妙聽覺感受,了解不同形式的演繹會對作品有怎樣的影響。而對于專業素養較好的班級和學生,我們可以進行整個樂段的演唱,甚至在作品的處理與情緒的表達等方面做更高更細致的要求,當然我們也要做好前期工作,在制定教學計劃設計課時就應該考慮在內,我們要進行幾課時,每課時能進行到什么程度,這都是我們需要做好充分的預見與分析的。
(二)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怎樣與平時的音樂教學相結合是我們主要研究的方向。
在音準上,有些同學容易走音,這是個最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一個我們可以讓學生多聽多練。另外可以試著先進行二聲部的教唱,一般我們都是先教一聲部,學生往往會有“先入為主”的習慣,無形當中就加大了二聲部的難度,那我們現在反其道而行之,學生先學習二聲部,在熟悉相對較難的二聲部的基礎上再來學習旋律性較強的一聲部就簡單多了,這樣讓不容易唱準的低聲部先開始演唱,利用思維定式,穩定低聲部的音準。在第二遍反復時,高聲部悄然進入,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由于減少了趨同性干擾,再加上思維定式,兩個聲部都能相對較穩定地保持住,等到學生能較為自如地把握各自聲部的音準后,再嘗試同時進入,這樣訓練會輕松許多,出來的合唱效果也會好很多,學生在感受到合唱和聲的魅力以及在訓練過程中帶給他們的樂趣后,就會對合唱更加感興趣,有利于他們對作品的進一步了解和詮釋。在老師的引導和指揮下,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聯想演唱與合作,不僅能深切體會到剪羊毛的樂趣,在訓練過程中,還培養了他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團結協作的一種團隊精神,這種形式不光沒有影響到課堂的氛圍,反而把課堂的層次提高了,使課堂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唱一個旋律這樣的形式。
(三)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聆聽
匈牙利著名的音樂家柯達伊說:“音樂教育和歌唱教育應該讓學生感到快樂,要逐漸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渴望,因為這種渴望會帶給他們一生的熱愛和向往。”我們堅持要做的工作就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渴望這種藝術修養,而這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學會聆聽。音樂是個聽覺上的藝術,合唱更是要注重聆聽:
1.要注意聆聽老師的示范。學生在學習的初級階段都是靠聆聽、模仿、想象而一步一步地進行的,老師在這個時候適當的給學生做以示范,從表情到肢體語言,從外在的投入延伸到內心感情真實的流露,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愿意去聽老師的教誨,而不是一味枯燥的說教。2.去傾聽別人。在以上內容中我們也強調過,合唱不是說光自己唱的好就萬事大吉的了,它講究的是合作,更重要的是要聽到他人的聲音,只有互相去傾聽,有目的有層次的去傾聽,我們才能及時的去調整和控制自己的聲音,力求能夠做到聲音情緒上的一種和諧,真正體會到“聽”的樂趣。3.聽作品。在課堂上老師要推薦一些好的合唱作品,讓學生能更直觀地近距離的去欣賞一些作品,比如說音樂劇《音樂之聲》里面就有很多合唱的片段,學生們都很愛看,也愿意去學習其中的作品。在課后,老師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節目,比如央視青歌賽合唱組的比賽,楊鴻年教授指揮的作品等,就這樣一點點地積累,一點點地滲透,逐漸提高他們對合唱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藝術品位,老師要起到一個很好的傳播媒介作用。
總之,合唱在平常的音樂課堂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難以克服,只要正確對待它,掌握并運用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我們就會唱出一定的效果,并能更好地詮釋作品,更加豐富活躍我們的課堂。今后,我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去教學,不斷地提升自己,更好的服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