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
摘 要:英語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點必修課程,學習英語不僅能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更是幫助學生建立語言學習思維。小學英語是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該階段的英語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起英語學習基礎,為其中學階段進一步提高英語能力提供保障。然而,目前小學階段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存在主動性欠缺的情況,對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形成障礙。本文主要針對該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小學英語“主動型”教學模式,為小學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英語;主動型課堂;教學研究
小學是學生學校教育時期的初始階段,該階段的學生基本不具備過硬的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另外,小學生在學習水平、認知風格以及性格特點上具有其特殊性,教師必須充分把握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特征開展教學活動,從而為教學有效性提供保障。筆者通過對目前小學英語教學現狀進行觀察,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小學英語課堂“主動型”教學模式,旨在保證小學生學習興致的基礎上提高其學習成效。
1. 開設情境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小學英語教材以字母、音標、簡單單詞以及簡易英語句型、英語語法成分等內容為主,種類較多且知識點分散,容易使學生在學習與識記過程中產生倦怠情緒。而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為主,不利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且易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效。因此,改變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目前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
情境教學法是目前教學領域中較常使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啟發下,情境教學法已經發展出包括情境問答法、情境活動法以及情境作業法等多種教學模式,并在教學實驗中取得良好成效。情境教學法主要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一定主題的情境設計開展各種常規教學活動,以營造貼合學生學習生活、學習興趣以及性格特征的情境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的教學模式。使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型”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提高。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教師在進行一年級上冊Unit1“School”教學過程中,可組織“學校見面問好”活動:首先,教師應于課前向學生介紹在學校見面打招呼的基本句式,并引導學生進行基本句式中每個單詞的朗讀,保證學生能在標準的口語表達方式下參與課堂情境活動;其次,教師可將課堂情境活動分為幾個部分,并通過情境設定指導學生進行情境再現;最后,在課堂情境活動開展期間,教師應保證所有學生均能參與到活動中,并給予其肯定評價,避免發生學生因害怕出丑而沒有機會進行口語表達鍛煉的情況。通過情境活動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有助于提升其學習成效。
2. 巧用競賽活動,提升英語課堂趣味性
在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過程中,除了開展情境教學法外,教師還可以以教學內容為核心進行課堂活動設計,通過課堂活動組織學生用游戲的方式獲得或者鞏固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由于小學英語知識較為簡單,且以分散式知識為主,只能幫助學生積累英語常識并鍛煉語感;因此,教師可通過趣味性較強的課堂英語知識競賽活動開展教學,通過提升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目的。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教師在進行三年級上冊Unit2“My Body”一章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教材內容為主設置課堂競賽活動。首先,教師可將競賽活動的主題定為“我讀你指”,教師隨機讀教材內容中關于“My body”的單詞,如ear、eye、mouth等,學生通過聽力辨認迅速指出自己身體的相應部位。其次,計算每個學生的活動時間以及正確率,活動時間相同的正確率高者為勝,正確率相同的以活動時間短者為勝。通過課堂的英語競賽活動,有助于提高“重復策略”的趣味性,使學生不斷構建實物與單詞的聯系圖式,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對相應知識的認知水平。
3.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多媒體已經成為教育領域普及性較高的教學手段。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各方面內容的設計,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效果。目前,在教學實踐中較常使用的多媒體軟件包括PPT、flash、多媒體網絡教室系統等。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內容,并通過文字、圖片、影像以及聲音等元素組織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PPT軟件制作集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為一體的多媒體課件;在課件設計過程中,教師應避免將教材內容直接照搬至幻燈片上。
綜上所述,在課堂上使用“主動型”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并且可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基礎上提高其學習成效。因此,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環境適當采用“主動型”教學模式。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