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聞影
摘 要:高職西班牙語閱讀課堂上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教師學生都專注在文章的翻譯上,閱讀效率低,成效不大,課堂沉悶。思維導圖的引進使文章內容重點突出,學生思維發散,記憶力加強,閱讀效率提高,能夠更好地達到閱讀課程的教學目的。
西班牙語閱讀課程是高職西班牙語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是西班牙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訓練,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增強語感,擴大詞匯量;鍛煉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增加文化背景知識。可以說,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綜合能力,要把語言文字轉換成為思想的過程非常復雜,因此,在很多時候,學生都需要借助一些圖像結構來完成這一過程。
一、高職西班牙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課程設置。目前的西班牙語專業課程設置一般包括綜合西班牙語(精讀)、商務西班牙語、口語、聽力、閱讀(泛讀)、寫作、文化等。在這些課程中,綜合西班牙語占據了大部分的課時和最高的學分,其次是商務西班牙語,而口語和聽力課程也比閱讀和寫作課程更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和關注,學生往往認為,只要學好綜合西班牙語課程,就可以學好西班牙語,教師也更多地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這些課程上。
第二,教學方法傳統。閱讀的課時比較少,課堂上教師基本上只進行逐句的翻譯,忽略了從全篇著眼來進行分析,也無法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課堂顯得無趣、沉悶,無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學生整體水平偏低,缺少良好的習慣。高職學生在學習語言時,語感能力較差,總是在摳語法或短語,希望能夠套用上去,進而理解句子意思。且學生習慣在遇到生單詞時馬上查字典,不僅效率低下,還會影響對文章整體結構和內容的掌握以及理解,這也導致學生對閱讀無感,甚至會抱有排斥的心理,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二、思維導圖及其繪制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著名學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在19世紀70年代初期創立,是一種以放射性思考為基礎的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看上去簡單,卻十分有效,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表現主題和各層的關系,順應了大腦的自然思維模式。使用思維導圖學習,學生能夠在迅速瀏覽文章后,提取出中心思想并進行描述,能夠對文章內容進行解析,理清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學習效率,提高理解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關鍵的詞句上,并且通過對關鍵詞的整合連接,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培養邏輯能力。
思維導圖的繪制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按照文字將想法“畫”出來。東尼·博贊給出了繪制的七個步驟:①從一張白紙的中心開始繪制,周圍留出空白。②用一幅圖像或圖畫來表達主題,即中心思想。③在繪制過程中使用顏色,因為顏色能激活大腦。④將主題和主要分支連接起來,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級分支連接起來,再把三級分支和二級分支連接起來,依此類推,以此更好地理解和記住內容,創建自己的思維基本結構。⑤讓思維導圖的分支自然彎曲而不是像一條直線,這樣才能激發思維。⑥在每條線上使用一個關鍵詞,由這個關鍵詞匯繁衍出相關的其他詞匯。⑦使用圖像,因為每個圖形都包含很多詞匯。
三、思維導圖在西班牙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第一堂課上,我們必須要讓學生對思維導圖的4個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中心圖形為主題,是焦點;分支從中間向四周呈放射狀;分支由關鍵詞或代表這個關鍵詞的圖形構成;各個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然后要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在一篇文章中迅速找到中心和主干內容,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地形成一個思維導圖的意識。
接下來,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具體的操作和實施。①教師把文章分發給各組學生,告知繪制思維導圖的時間為15~20分鐘(一般來說占總的教學時間的五分之一左右)。每一篇文章的主題就是中心圖形,既是文章的中心,也是其他分支內容發散的基礎。②每組學生分配好任務,快速地瀏覽整篇文章,先大致了解一下文章的核心思想,并確定這幅思維導圖里會出現的分支的內容和數量。學生要快速找到主要信息,而這些主干信息基本上是圍繞著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分類,比如人物、地點、原因、時間等。以《伊索寓言》中《狐貍和砍柴人》這篇文章為例,學生很快就能夠找出狐貍和砍柴人、木棚茅舍、獵人追蹤、躲藏、悄然離開等關鍵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選出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內容進行主干信息的繪制。接著是文章的各個部分,例如,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事物的各個功能、事情的發展過程、事情之間的相互關系等。在這篇文章中,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進行分段是比較合理的,所以學生可以自然而順利地把故事分成狐貍被獵人追蹤、求助砍柴人、砍柴人把狐貍藏到茅舍、砍柴人嘴里說沒看到手卻指向茅舍、狐貍悄然離開并未道謝等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文章上做一些標記,以免再次閱讀時找不到。接下來學生可以再返回去閱讀文章,看一下有沒有什么遺漏的或者是需要補充的材料,如果文章并不復雜,則可跳過這一步,根據內容發展直接進行第二層、第三層,甚至第四層分支的繪制,最終完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思維導圖,使文章中的內容產生有意義的聯結。比如,這一篇文章,內容較為簡單,學生基本繪制到第三層就能夠非常完整和直觀地表現出整篇文章的所有重點內容。而繪制圖像以代替文字,也促使學生不得不記住生詞的含義以在敘述中說清故事。
這樣一幅思維導圖的完成,是學生對一篇文章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的分類加工的成果,是根據學生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理解能力對文章的解讀和對主旨的領會。
四、采用思維導圖教學的優點
第一,節約時間。思維導圖的應用使學生能夠更加準確且迅速地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整體的框架結構;讓學生快速掌握文章內 容;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整合新舊知識;讓學生處于不斷地發現新知識、新聯系的狀態。
第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導圖的出現幫助學生從詞義的束縛中掙脫出來,加強了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不只局限于文章中所出現、提及的有限的內容,而且思維導圖的繪制對學生來說明顯比枯燥的文章翻譯來得有樂趣。
在語言教學改革過程中,一直在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指導和監督作用”的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而思維導圖教學方法正是遵循這一原則,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要參與者,不僅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所在,提高閱讀能力,而且進一步培養和開發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理解能力、思維邏輯能力等。
參考文獻:
[1]楊麗芳.高職英語泛讀課程教學淺探[J].群文天地,2012(09).
[2]楊云嵋.語篇分析與西班牙語閱讀教學[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28(06).
[3]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張鼎昆,徐克茹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4]潘莉莉.思維導圖在高職英語泛讀教學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09).
[5]張敬華,武金鳳.以思維導圖建構英語閱讀教學模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6).
(作者單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