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明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于學生良好個性的塑造,創新思維的發展,課堂學習的拓展深化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筆者在本文中結合教學實例,主要從營造教學氛圍、傳授提問方法、優化教學評價等方面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做了一些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問題意識;培養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表現
1.學生無疑可問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的想法:書上講的和老師給出的觀點或結論都是正確的,沒有再提問的必要。加上部分教師教學形式單一,缺乏“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活動,課堂上沒有給學生的提問留足時間和空間,長此以往,學生自然沒得問,也沒法問。
2.學生不敢問
通過與學生的座談交流,學生不敢問,其中心理因素占很大成分。其中主要有怕打斷老師講課的思路,怕被老師責怪;擔心自己提出的問題被同學或老師嘲笑,所以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敢提出問題,寧可把問題留在心里。
3.學生不善提問
在學習過程中,雖然有時學生發現了問題,也想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但是又抓不住問題的本質,或者缺乏相應的提問技巧,能意會卻無法言傳,想問又不懂得該從何問起。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
1.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問
學生的語文問題意識的培養與發展,關鍵取決于教師能否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和課堂氛圍,讓學生心里感到安全和自由。教師要做的應該是設法消除學生的焦慮感、緊張感,為其提供積極思維并發表獨立見解的機會,并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給予積極的肯定,讓學生敢想、敢問,真正成為發現問題的主體。
2.傳授提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會問
(1)抓住標題引導學生發問。俗話說:“題好文一半?!苯洺R龑W生推敲課文標題,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把握文章內容和結構的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在教《土地的誓言》時,筆者在導入新課后問學生:“看到標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學生經過思考后可能會問:“誓言是什么意思?土地的誓言是什么?為什么稱之為土地的誓言?”學生自己產生疑問后自然探究欲望強烈,就會主動想辦法尋找問題的答案。
(2) 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發問。文章的重點詞句是學生深入體會文章中心思想的階梯,是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鑰匙。如教學《與朱元思書》時,有一個同學提出:“文中有句話‘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箭字和‘奔字如何理解?”這個問題提到點子上了,說明學生認真思考了。通過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不難得到這是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還快,激浪像駿馬飛奔,寫出水流之急,水花之大。
(3)看似矛盾處引導學生發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看似矛盾的地方引導學生發問,往往可以收到奇效,不僅能幫學生找到洞察全文的突破口,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很多時候它是出現在課文的標題中,或者文章的關鍵句里。
3.多元評價,讓學生樂問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實施個性化評價,要善于發現學生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閃光點與進步,及時地給予肯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不斷享受成功的喜悅。若是發現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鉆牛角尖,甚至是錯誤的,教師也不能簡單粗暴地批評,而是要做好引導工作,引導學生提出比較恰當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評價環節中有所突破,從而讓學生敢問、會問、樂問。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只要我們以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實踐,勇于探究,就一定能夠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馬云英.談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7(10).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明亮鎮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