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天
摘 要:創新是社會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教育改革事業永恒的話題。在體育教學中,創新不僅僅要體現在教學理念和理論中,還應該注重教育創新的實用性。通過實踐的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因此筆者在大學體育課程中,對教學過程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將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結合起來,以期能對體育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過程;創新
體育的教學目標多元化,授課活動復雜,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心并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體育教學的這些特點,要求體育的教學創新不同于普通文化課程教學的創新,要形成自己的特點,才能突出體育創新教育的成果。
一、體育教學過程的特點
體育教學的過程,即是學生學習、認知、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過程。體育教學具有它獨特的內容,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組織得當,還需要科學調控學生的運動負荷;不僅要言傳知識要點,還要進行動作示范;這也就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還需要掌握運動技能,最終達到體育教學中強健體魄、提高心理素質、規范運動行為等教學目標,真正實現學生身體素質和身心健康共同進步的教學任務。
二、體育教學過程的創新
通過上文的論述可知,體育教學具有自己的特點,教學過程較為復雜,因此如何創新性地創造一套既科學,又符合學生認知和生理規律的教學模式,是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的認知規律,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這在體育教學中也是適用的,例如,教師在教授新的運動技能時,往往先進行要點講解,然后進行動作示范,進而通過精講細練,不斷示范、糾錯,最后達到掌握運動技能的目標。這個過程正好契合了學生認知由簡入難的整個過程,也符合學習知識過程中,建立、形成、鞏固的階段性變化。因此,本文將體育教學過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理規律,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課前準備,二是課上講解與示范,三是鞏固練習。
1.課前準備中的創新
傳統體育教學的課前準備,無非是教師編寫好教案,然后讓學生去熟悉場地和器材。然而筆者認為,這些課前準備內容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加入了一定的課前訓練內容。首先通過簡單的訓練,讓學生的身體機能進入運動狀態;此外,課前的訓練要結合課上的運動器械進行,讓學生主動去探索使用要領和體育基本技術,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和能動性,以在課堂訓練時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上講解與示范的創新
教學過程進行到課上講解與示范時,也應該進行一定的創新。因為這個過程是教學的主要階段。教師講解運動器材和技術動作時,首先要通過語言將動作要領和規范以及注意事項全面地告知學生,在其心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概念和動作表象。進而采用直觀、正確的示范,將技術要點通過示范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領會其中的動作要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肩負的不僅僅是示范作用,還有答疑解惑的作用。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示范動作做完后筆者加入了釋疑環節,讓學生對該動作不明白或者未領悟的地方進行討論,教師再根據重點問題進行答疑,并將技術動作采用“慢放”的形式再次示范給學生。經過反復的示范,讓學生都能夠充分掌握技術要領,消除他們心中存在的疑惑。為下一個環節中的鞏固訓練打好基礎。
3.鞏固練習過程中的創新
鞏固練習過程,是整個體育教學過程最為關鍵的環節。因為這個過程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技術動作掌握的熟練度。傳統的鞏固練習,就是不斷地重復再重復,教師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一遍遍的講解和示范。所以這個過程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為枯燥、乏味的過程。筆者在鞏固練習過程中,將快樂體育的理念融入其中。體育運動本身的目的即強健人的體魄,形成健康、陽光、快樂的心理素質,所以在鞏固練習中,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通過具有競爭性、集體性、趣味性的活動來鞏固體育技術動作。例如,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看哪個小組的動作更為規范等。通過這種小比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同時還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機會,再次對其中的不規范之處進行示范。
三、小結
綜上所述,體育教育有別于文化知識的教育,體育教學活動的特點決定了在創新教育中必須注重實踐,注重創新能否實際應用到教學過程中。而創新也不僅僅限于對教學內容的變革,更應該體現出對教師、學生、教學理念、教學過程多位一體的創新,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啟迪,周 妍.體育教學方法與手段甄異[J].體育與科學,2012(06).
[2]霍 軍.體育教學方法實施及創新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01).
(作者單位:浙江樹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