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高職以實踐性、操作性為導向的課程教學設置中,很多人認為《國際商務》課程是一門大而全,且偏理論化的課程。事實上,這是一種認識誤區。高職《國際商務》雙語課程可以通過教學內容等設計,成為一門符合高職教學特色的應用性課程。
[關鍵詞] 《國際商務》;高職;雙語;應用性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在全球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獲得了開拓全球市場的機會。這些企業接觸的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客戶,面臨著不同的國情和不同的市場機會。企業們急需一批具備一定國際商務知識和能力的操作型人才。高職院校旨在培養為社會所用的一線高等操作型、應用型人才。在當前這個背景下,高職院校對本校學生進行國際商務方面意識、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很有必要。不僅是國際商務專業,而且非國際商務專業,也應加強這方面意識的培養。
很多高職院校開設了國際商務專業,并設置了《國際商務》雙語課程,但事實上由于認識問題,該課程在高職國際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中處境比較尷尬,一直以來不被重視。
1、 關于高職《國際商務》雙語課程的認識誤區
在高職以實踐性、操作性為導向的課程教學設置中,很多人認為《國際商務》課程是一門大而全,且偏理論化的課程,其不符合高職院校國際商務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和對課程的設置要求。事實上,這是一種認識誤區。大家對《國際商務》雙語課程的認識誤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為課程偏理論化,不具備應用性,是一門基礎理論課程
很多人把《國際商務》課程看作為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在課程設置中,課程被作為專業基礎課程而對待,事實上,這也是一種誤區。國際商務課程注重學生的全球視野、國際商務意識培養,要求學生具備開拓國際市場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應用性。在注重職業教育的澳大利亞,其TAFE院校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中,《國際商務》課程一直以來就是一門很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且課程被認定為是一門應用性課程。因此,認為該課程不具備應用性,也是一種認識誤區。
2、認為課程缺乏實踐性和操作性
很多人認為高職課程應突出實踐操作,而《國際商務》課程被認為偏理論化,缺乏實踐性和操作性,因此,課程不具備高職課程特性。事實上,課程是否具備實踐性和操作性,不是高職課程必備特性的劃分標準。高職課程體系中,也需要知識型課程的存在,培養學生軟技能。《國際商務》課程可以有軟技能實踐項目的設定,其并不缺乏實踐性和操作性。
3、認為課程的雙語教學對高職學生而言,太難,不合適
由于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有人認為高職《國際商務》課程開設雙語教學沒必要。事實上,在全球化的當下,英語是全球商務必要溝通語言,高職開展雙語教學很有必要,其中國際商務開展雙語教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雖然對英語基礎薄弱的高職學生開設雙語教學課有一定的難度,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課程特點,確立適合高職學生的課程雙語教學目標,并配之適合高職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最后應能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國際商務》課程原先是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以上種種誤解皆來自于以前對本科院校《國際商務》課程的認識,因此,對其有曲解也無可厚非。現根據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對課程的設置要求,對高職《國際商務》雙語課程重新進行定位與應用性設計,以使其成為一門具備高職特色的應用性專業課程。
二、高職《國際商務》雙語課程的高職定位與應用性設計
(一)課程的高職定位
《國際商務》課程的高職定位:該課程可被定位為一門專業技術應用性課程。課程重點培養學生全球視野,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國際商務意識,在了解目標市場宏觀和微觀環境前提下,具備對目標市場的進入模式分析、判斷和選擇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應用性設計
1、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有用
這里的“用”,即為實施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所用,實施課程教學目標所用。國際商務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進入國際市場知識、意識和能力,因此,課程的教學內容應圍繞這個教學目標而設定。
課程的教學體系可分為二塊內容:第一塊是國際商務的宏觀環境分析,具體有(1)目標市場——國別差異分析、(2)進入途徑之一——國際貿易分析、(3)進入途徑之二——對外直接投資分析、(4)匯率風險分析、(5)市場機會——區域經濟一體化分析。第二塊是第一塊內容的應用,讓學生在第一塊內容掌握的前提下,選擇公司和產品,對預定的目標市場進入模式選擇、分析和判斷。從這個課程教學內容來看,該課程緊密結合國際商務(進入國外市場)主題,結合企業實踐,具備較強的實用性。
2、課程教學內容要新,符合當前社會實際。
課程教學內容要新,引用的案例、數據要新,如全球貿易摩擦的最新特點、貿易數據、匯率數據等,必須緊跟當前實際。當下,中國采取浮動匯率政策,人民幣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數據,一個月內就會變動很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還使用幾年前的案例和數據,就會使教學內容嚴重脫離實際,達不到跟社會實際相結合的預期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安排在每節課的前幾分鐘帶全班同學一起瀏覽一下重要的國際商務新聞和數據,做到時時關注重要新聞和數據,緊密結合國際商務最新動態。
3、關于國際商務分析的教學作業設計
高職課程的最大特點是應用性,而本課程的這個國際商務分析報告——進入國際市場的教學任務設計可以很好地結合課程所學與企業實際,體現了課程的應用性。
教學作業的設計: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選定一個中國公司,確定相關產品,根據自己課程所學和初步調查結果,選擇一個目標國家市場,然后對此進行分析,看該公司是否適合進入選定的目標市場。若可行,則建議選擇哪種進入模式,對進入模式進行選擇、判斷和分析。
在做這個報告中,學生要求利用所學,對國際商務環境進行分析,然后確定對自己公司進入該國市場的合適進入模式,綜合性較強,且結合企業實際,應用性也較強。這樣的教學作業設計,提升了課程的應用性,也改變了《國際商務》課程一直以來被認定為理論課程的課程定位。這對其他高職類似課程的定位與設計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由此可見,高職國際商務雙語課程可以根據高職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要求,以就業為導向,通過應用性方面的設計,成為一門社會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高職專業課程。
參考文獻
[1]施永兵. 高職院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設置問題和對策.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3月第1期
[2]陳靜紅 高職雙語教學存在的誤區及教學模式改進 大學教育2013年12月
[3]姚大偉 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思考 管理觀察 2008年13期
作者簡介:
陳靜紅(1975-),女,碩士,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高職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