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作文而作文的觀念像是“鬼打墻”,一直困擾著當今教育體制下的師生,在“雞生蛋,蛋生雞”的怪圈中掙扎,為文造情、為文害情的作文惡習陰魂不散,誰擺脫了這些,誰就是成功者。學生作文時,過于強化立意,有些話不能說不敢說進而不愿說不會說。久而久之,除了搬弄現成的語句文段,就無話可說了。
講求立意沒錯,但作文評判的保守僵化限制了立意,使得學生步履維艱甚至逃避放棄已是不爭的事實。需要解決的外部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教師觀念的改變促成學生作文的多姿多彩,二是評判提供出更多的成功范本及時鼓勵推介。
前一方面要求教師對學生培養目標的轉變,培養有思想而不是得高分的學生,其實這兩點并不矛盾,學生思想的成熟是比暫時得個穩妥分更有價值的目標,也最終會取得高分。學生思想的成熟,作文的提高,不是靠拔苗助長達成的,有一個曲折反復的過程,正視并耐心用心的引導才是唯一途徑。假若正確的理論失去具體的細節,偉大的理想失去了平凡的生活,高尚的人格失去了生命的本真,一句話,所有的正確、偉大、高尚沒有升華的過程都是沒有意義的,甚至都是虛假騙人嚇人的。而學生作文中充斥著這些自己尚不解不懂的東西,寫起來累不說,乏味厭棄是一定的。比如對信念諾言“堅持堅守”的作文,學生不知道堅持堅守的意義,為什么不能寫其中的疑慮?否定堅持堅守,可不可以認作是一種自我否定的變通?只要是認真的思考,正面是一個角度,側面是一種方式,反面也是一個辦法啊!讓學生先把話說出來,說著說著就知道正義公理是什么,就知道怎么寫更順手更易于表達了。要相信學生有判斷基本是非的能力。思辨能力的培養,思想的成熟需要這樣一個過程。
毋庸諱言,評判方面是指考試尤其是高考給學生作文的分數。無法全面掌握學生作文的評判情況,只能從高分甚至滿分作文中考量。可以看出,絕大部分還都屬于符合出題人設定的立意范圍,尤其是材料作文,這正是學生思想成熟的標志。因為這類作文都有正反立意的思辨,讓作文靈動趣然,搖曳生姿,不是一味僵硬的強化立意,機械拼接文字。但這也極易給師生造成一個錯覺,以為這些滿分作文立意最佳。孰不知只有在作文中表現出來,意才能立,開始時只是個表達意向,讓意向漸漸明晰的過程才是立意的整體過程。唐代張彥遠說:“意在筆先,畫盡意在。”我的理解:前“意”指的是表達意向,后“意”指的是完整的立意。反言之,我們姑且承認立意為先,那么立意必須是能夠升華的,在完成立意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一些堅實的思想,而往往這些思想會成為更深的立意。超乎出題人立意范圍之外的作文,因為少而成另類,這類作文有新意,但根基不穩,屬險中求勝,所以不屬于成熟的思想,韓寒郭敬明等人的文字奇譎張揚,說寫作可以,作為學生作文顯然不好評判。
強化立意對學生的作文壓抑至極,沒有立意,或者對立意不屑一顧,讓作文信馬由韁也不行。這里要談到需要解決的內部原因,學生如何找到作文的目標,確立表達意向的問題。在八百字左右的范圍內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干凈,需要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命題、話題、材料中選取的寫作意愿、表達意向。但一定注意,不要把立意強化到法律法規的高度,你無法表達對等平等的聲音,除了擁護遵從無話可說,你達不到那個高度,你也就永遠完成不了立意。所以,通過審題初步確立作文意向后,要給自己找個反對這種意向的緣由,這種反力其實是你確立主題立意的一種助力。打個比方,我們移植了一棵大樹,在樹未扎根之前在四周拉上幾根繩子固定,當樹向北方傾倒時,這種反力就是向南拉的那根繩。當然,這根繩子向南的拉力不能大了,大了就會拉倒這棵樹。也就是說,你的反對一定是你能控制的,或者算是你賣的關子,弄的玄虛,這也暗合了“文貴曲”的作文技巧。寫那根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會強調這根繩子的作用。你寫西邊那根繩,你就說西風來了;你寫北邊那根繩,你就說北風來了:只有“風”來才能強調這根繩的必要和價值。說到底,作文就是孤獨獨立的過程,就是自己各種思路糾結交合的過程,有時可能會有各種反力的存在,在八百字的范圍內,你只取一種就行了。
春來草自青,思想的成熟就是思想張力的形成,思辨能力的提高;評判成熟的質量實際上要注重作文中學生情的釋放理的闡釋,就像一道大題,更多的是看解題步驟到了第幾層,而不是只看結果答案;學生只要做一顆不忘記生長的種子,春天也就不會忘了你。
作者簡介:
戰允龍:山東省濟寧鄒城市第二中學一級教師
聯系電話:13705377036
郵箱:9979251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