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善波 劉志偉??
[摘要]企業之間的并購都在向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的資本運作活動,企業實現并購可能會加大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同時也可以實現合理地避稅、減少企業支出創造客觀的盈利以及有效的盤活企業經濟等。并購形式的多樣性,形成了多樣性的并購效應,并且產生不同的并購結果,并購猶如一把雙刃劍,對我國經濟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產生的財務效應也分為正向效應和負向效應。
[關鍵詞]企業并購;財務效應;資本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1.237
由于企業不同的分類標準會產生不同的類型,所以,企業并購模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對于不同方式的選擇、不同的策略會對并購企業今后的戰略、財務狀況和產生的財務效應有不同的影響。
1橫向并購效應分析
橫向并購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生產和銷售相同或相似產品公司之間的并購行為,是處于相同市場層次上的或者具有競爭關系的企業并購。如:聯想并購了IBM的PC;國美并購永樂、大中;海爾并購紅星電器等。
1..1橫向并購正效應
企業之間通過橫向的并購,可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在營業收入不變的前提下,增加凈利潤。規模經濟理論是引導企業橫向并購不斷進行的主要原因。導致規模經濟現象產生的因素很多,當單純的考慮一種產品時,如果并購之后,企業的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能夠得到合理的分配,職工對于工作的熟練程度、產品合格率等都有較大的提高,呈現出人盡其用的良好局面,對于并購之后的企業將會產生較大的規模經濟效應。在多產品的生產規模中,企業間橫向并購也會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其中,最為突出的將是管理層面的管理能力,將會產生較明顯的提升,集團性企業才有能力去設置較完善的財務計劃管理部門,利用專業的人才隊伍,對整個企業資金的流向以及資金的流入都有一定的規劃和控制。還有只有實力雄厚的企業才會設置或者聘用專門法務部門的人員,對于企業在日常活動中遇到的各種法律問題,作出專業的建議,為企業降低未來可能出現的法律責任,或者對以前所遺留法律責任的處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橫向并購的積極作用不僅僅表現在財務和法律方面。在人力管理,營銷策略的制定、產品宣傳方案的選擇、售后服務方面都會有較明顯的提升。
橫向的企業并購同時能夠使企業之間形成優勢互補,提升并購之后企業在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并購之后的企業,產生較好的化學反應,創造出不同凡響的競爭力量,對于并購事務發生的各方都產生較好的效益;企業的資金計劃方面,通過橫向并購使不同的企業之間,互相將產品合理分配在市場中,減少了以前多家企業瞄準同一時期同一市場份額的爭奪,從而造成的多敗俱傷的不必要的損失。通過降低損失,建立一套完整的資金計劃分配方案。
1.2橫向并購負效應
橫向并購財務針對性太強以致容易暴露,財務風險較大,市場是瞬息萬變的,如果遇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巨變,就極有可能造成企業經營出現問題,進一步導致企業出現虧損,最嚴重會可能產生企業破產危機。
現實生活以及經濟學理論中,除了存在規模經濟論,還存在規模不經濟理論。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可能會出現企業效益下降的局面。在企業不斷壯大的同時,因為存在邊際效益遞減原理,資本的邊際效益也在遞減,甚至出現負值完全是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們從企業的規模來看,一旦企業規模超過一定的限額,企業完全有可能出現利潤方面的下滑。同時,不斷增加的大型設備,不再像前期一樣創造多倍于投入的產出,而是出現甚至連投入的成本都沒法彌補的局面。其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有限,這樣企業的管理也可能出現下滑,對于企業將來的發展趨勢預測,離不開對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考量。以上因素都會受到橫向并購的影響,而產生負面影響。
2縱向并購效應分析
縱向并購是指生產過程或經營環節相互銜接、密切聯系的企業之間,或者具有縱向協作關系的專業化企業之間的并購。縱向并購的企業之間不是直接的競爭關系,而是供應商和需求商之間的關系。
2.1縱向并購正效應
從原材料的供給看,首先是相對于銷售方而言,銷售的形式可以采取多樣化的形式,比如采取設置代理人、采取委托制造或授權產品的買家取得產品的代理權,讓產品的用戶成為產品的代理商,更可以采取將品牌的授予客戶,和客戶形成委托制造關系。對于產品的客戶而言,賣方將產品的制造的權力授予自己。最后從生產者的角度出發,企業物資原料的供給的質量以及穩定性會得到較好的提高,同時產品的成本會得到很好的控制,這樣通過對于原材料的控制使各方都獲得額外利潤。
就銷售經營而言,縱向的并購可以利用自己的完善銷售渠道銷售更多的產品。每個公司都是在追求經營創造的利潤,而當固定成本確定時,提高成本的邊際貢獻率就是最好的提高利潤的辦法,也就是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銷售額,提高自己的產品在市場的占有率。縱向并購能夠降低產品的成本,在售價不變的情況下,就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對于并購的優勢可以做如下列舉,第一,并購之后,雙方不再是獨立法人的身份,以前雙方之間可能涉及的稅就不存在,比如增值稅等。第二,并購之后,管理費用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不再存在儲運成本的考慮。第三,通過并購,產品企業內部消化,降低了對質量檢測的成本的花費,減少了資金的周轉周期以及資金的占用。
2.2縱向并購負效應
縱向的并購如同橫向的并購一樣,并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同樣的也存在一定的消極的影響。首先,并購之后,企業的財務風險會增加,同一產品,并購之前,在目標市場采購一批產品,其成本是變動的,而當縱向并購之后,因為是內部自產自銷,這樣即使是因為不可抗拒因素出現了市場內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企業將不得不承擔多出來的固定成本,而不能利用市場的價格的低谷降低自身原材料采購的成本。上游產品的銷售情況決定著下游產品銷售情況,并購之后,兩者之間的波動將在統一體系內存在,這樣就會增加并購之后的企業的經營風險。
并購之后企業的體積會變大,資金的吞吐量會增加,資金的靈活性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新公司存在較大的資金需求,而此時會暴露其公司戰略之中存在的陷阱。
并購的另一個詬病就是會降低激勵作用。并購之后企業之間的關系從競爭變成合作。從而,會形成并購之后企業內部銷售產品不再出現對于價格方面的激烈爭辯,因此,對于銷售渠道的激勵作用會降低。
3混合并購效應分析
混合并購是指一個企業對那些與自己生產的產品不同性質和種類的企業進行的并購行為,其中目標公司與并購企業既不是同一行業,又沒有縱向關系。簡單地說,當并購企業與被并購企業分別處于不同的產業部門、不同的市場,且這些產業部門的產品沒有密切的替代關系,并購雙方企業也沒有顯著的投入產出關系,那么稱這種并購為混合并購。
3.1混合并購正效應
一家企業通過并購的形式,吸收與其主要產品存在一定關聯的上游以及下游企業。并購之后相對于原有市場,新市場得到了較大的擴展,得到了同行業的技術以及管理方面的幫助,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如果一家企業處在行業的較好的發展時期,采取并購的戰略是明智的。比較兩種混合并購的形式,我們會發現,一種是以產品或者服務主攻同一個市場,例如中國的小米公司生產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都主攻于電子市場。另一種是以技術為核心。不管是哪種并購,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的實現,銷售收入或者收到的勞務費用的增加,可以通過企業自己研發,或者并購其他能夠完成相關任務的企業來實現,這樣可以減少企業之間的競爭,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3.2混合并購負效應
通過混合并購實行多元化經營的企業,由于經營每個產業都有著進入該產業的最低資源需求量,匯總起來企業的最低資源需求量巨大,但企業的資源總量是有限的,企業沒有足夠的資源,資源需求將遠遠大于供給,使企業的發展時時處在資源不足的硬約束之下。這樣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由于企業資源分散在多個業務領域,分散了企業在具體業務領域的資源實力,尤其是影響了需要相當資源保證的核心業務或主營業務領域的競爭實力,損害了企業的利潤“發動機”,給企業帶來風險。
對分屬不同產業的企業并購后所形成的多元化格局,常常因為企業間的資源關聯程度低而導致管理成本劇增。此外,由于業務領域高度分散,不同領域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這就對企業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使企業內部集權和分權的矛盾加劇。
混合并購涉足的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業,基本上沒有經驗、人才和社會關系,只擁有一定的資金,而把資金投入一個未知的黑洞,對市場變化估計不足,仍停留在成功經驗的簡單復制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帶來財務危機。
實際經營過程中,不管是橫向并購、縱向并購還是混合并購,一定要著眼于宏觀經濟政策以及產業的發展趨勢,有效的利用手中的資本,不斷調整自己的經營政策,實現產品結構與資本結構的逐步優化,恰當的采取并購,擴大企業橫向以及縱向的維度,采取明確的戰略,實現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質變。
參考文獻:
[1]陳溪:我國上市公司的債務重組財務效應分析[J].中國市場,2011(18)
[2]劉樂榮論企業并購的協同效應[J].上海會計,2010(1)
[3]初宜紅企業并購的協同效應解釋[J].山東社會科學,2012(5)
[4]朱寶憲公司并購與重組[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5]宋耘并購績效的協同效應觀[J].廣東社會科學,2013(3)
[6]劉克飛試論公司并購中的協同效應[J].中國商界,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