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
【摘 ? ?要】情境教學法是由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創立的。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學的創設性、生活性、實物性與史料性等,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讓其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然而,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運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我們明確情境教學的相關情況,并認真對待。
【關鍵詞】初中歷史 ?情境教學 ?學生 ?教師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01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教育部門對新課程理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強調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進而構建起全面、和諧的教育環境。初中歷史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歷史知識,而且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史料,讓學生從中吸收積極、正面的文化和能量,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今后的方向。要想教好初中歷史知識,就需要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比如: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教育工作者需要將情境教學法合理地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這樣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初中生今后的人生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初中歷史的情境教學仍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要明確創設情境的目的,不要運用“拿來主義”;要明確情境的“精”,切記“多”等。因此,教師要正確分析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原則,以及運用合理的策略將情境教學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
一、情境教學運用于初中歷史教學的相關情況
首先,情境教學的含義與特征。第一,情境教學的內涵。有的學者認為,情境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達到某種教學目標,從教學和教材出發,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正確地、有效地理解教學內容的一種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第二,情境教學法的特點。情境教學法有四個特點:“形真”、“情深”、“意遠”、“理寓其中”。所謂“形真”就是學生在活動中需協調多種感官,在動中學,學中做,讓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展,特長和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與發展;“情深”是使學生的思維占據優勢,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意遠”和“理寓其中”主要是把封閉教育轉換為開放教育,通過鮮活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滲透歷史教育。
其次,情境教學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第一,幫助學生激發其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學習任何知識的教師,不僅能夠喚醒學生的求知欲,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初中歷史內容豐富,通過設置情境,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優勢,采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走近歷史知識。第二,幫助初中生主動構建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初中生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利用已有的認知結構與知識經驗,將新知識同化,再賦予其含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完善認知結構,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第三,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在于讓學生發現、探討、研究并解決問題,因此,歷史教師需要了解歷史情況,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良好的方法,比如情境教學法,促進學生的學習,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第四,有助于培養初中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中歷史教學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認知需要,而且還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求,所以能夠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的精神世界。
最后,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第一,科學性原則。科學性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原則,歷史教師需要根據教學情況,創設符合真實的歷史史料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化的活動,揭示歷史的本來面貌,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初中歷史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只為了創設情境而教,就不符合歷史真相了,這樣的情境設置就是不科學的,不利于學生掌握真實的歷史史料。第二,直觀性原則。情境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以便學生能直接感受歷史知識,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第三,趣味性原則。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初中歷史情境教學需要有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歷史學習,實現教學目標。第四,啟發性原則。情境教學需要有啟發意義,讓初中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主動思考問題,探索歷史的相關知識。第五,價值性原則。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要考慮到價值因素,要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對歷史有所感悟,受到歷史文化的感染和教育,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和感悟歷史,實現情境化歷史教學的價值。
二、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創設情境與歷史教學目標分離。大部分歷史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忽視了情境的輔助作用,不能有效地使情境服務于歷史教學中。
其次,情境教學脫離實際,不具有真實性。如:有的情境是歷史教師隨意編造的,有的情境是多媒體模擬的等,都偏離了實際。
再者,情境教學的內容膚淺,不能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有的初中歷史教師雖然運用多媒體將一些圖片等引入到課堂上,卻忽視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教學聯系。
最后,創設的情境數量繁雜,而忽視了情境的“精”。有的教學情境中,甚至出現了很多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信息,這沖淡了情境的主題和教學的目標,不利于學生吸收更多有效的歷史知識;有的教學情境占用了歷史教學實踐時間,導致課堂教學效益下降,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等。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的策略
第一,通過語言創設情境教學。隨著初中生年齡的增長和思維能力的增強,如果只靠直觀的教學情境,則既不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與訓練,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歷史教師需要注重教學語言的豐富性,其中藝術語言教學就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知效果。
第二,通過直觀的教具創建情境。歷史知識具有歷史性、具體性和綜合性,歷史教師需要在講授歷史知識時,運用直觀的一些圖片和材料,幫助學生豐富認識,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情境下的歷史知識。
第三,使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使得多媒體教學越來越普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電腦、錄音等方式,集聚多媒體的優勢,讓歷史的相關知識和情境融入學生的大腦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無形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等,進而加深學生對歷史的認識與理解。
第四,通過角色扮演創設情境。比如:在上某歷史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從角色中吸收歷史知識等。
第五,運用音樂創設情境。音樂可以表達人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師可以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放一些適當的音樂,渲染時代氣息等。
總之,要想很好地將情境教學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需要我們了解相關情況、發現問題所在,進而找到合理的策略進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