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凱
【摘 ? ?要】近些年以來,隨著信息時代的逐步到來,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也隨之變得越來越緊密,這便使得數學的應用性變得越來越強,而應用范圍也變得更為廣泛。本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加強應用意識培養的有效對策,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 ?應用意識 ?培養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30
近些年以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以及信息社會的到來,社會對數學有了更大的需求。與此同時,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當切實使學生學會以數學的思維方式分析及觀察現實社會,將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從而形成勇于創新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由此可知,人們對用數學及學數學的要求日趨強烈,數學的應用范圍也日益廣泛。但是,在我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應用數學能力、興趣及意識缺乏的問題,數學的實際應用并未
真正受到重視,再加上數學教學中部分應用問題與實際生活脫節,并且數學教材中有關應用的內容相對較少,這便使得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及基礎非常之差。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將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納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積極采取科學可行的措施,全方位、多角度的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培養的現狀
(一)教師方面
大量的調查結果充分的表明,絕大部分的初中數學教師對學生應用能力及應用意識的培養均非常贊同,但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僅僅是表面上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表示認可,實際上仍然存在著諸多錯誤的認識,這便使得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很難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的加以實施,并且很多教師并未全面地理解學生應用意識培養的重要意義。導致此類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1)教師觀念落后。在初中數學日常的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負面性影響,使得教師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傾向造成極大的忽視。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的是教師對知識的傳授,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以此實現掌握知識的目的,而缺乏對應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重視。(2)教師的應用能力不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許多教師一味地注重基本題型的變式訓練和知識點的羅列,不重視知識的發展及發生過程,不重視知識的應用。在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方面,僅僅靠反復的做數學習題,亦或是以單純的形式化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這必然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學生方面
現階段,初中學生的應用意識非常淡薄,更談不上應用能力了。通常學生在數學題的解決上,但凡遇上實際問題便無從下手,久而久之便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產生畏懼,不懂得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究其原因可知,一方面,學生受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良影響。目前,初中課堂教學模式非常單一,很多教學基本上是一講到底,重練習,重技能,重知識,而應用數學知識則僅僅流于形式,在此類教學環境下,學生對應用數學的態度便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應試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產生影響。目前的初中數學教育,即便是提出素質教育,并且對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改革加以實施,但是最終也只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學生、家長和教師關心的是考入重點學校與否、順利升學與否,而極少有人甚至沒有人考慮及關心學生是否真正學到本領,是否真正具備應用能力。
二、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措施
1.初中數學應用在課堂學習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面向全體的初中數學教育應當是學生未來需要的,是具有現實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戰性的。初中數學教學的內容應當是源于學生的生活,適應未來社會需要和學生進一步發展需要的,應當摒棄那些脫離實際,枯燥無味的內容,因而強化學生對初中數學的認識和應用,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學《利息》時,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在課上進行利息的計算,而是先讓學生在課前到銀行進行實地調查活動,了解利息方面的知識,課上進行交流匯報。這樣開放了教材的空間,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初中數學活動之中,真切感到生活中到處有初中數學,學生進行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到期利息的計算比較簡單,教師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對延后支取和提前支取這兩種復雜的情況,則組織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辯論、探索,得出正確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充分體驗再創造過程,能主動地將初中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背景緊密地聯系起來,真正理解了初中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興趣。
2.充分發揮教材優勢,培養應用意識。與舊教材相比,現行初中數學教材非常重視知識的應用,教材中學習素材的呈現力求體現“問題情境一建立數學模型一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圍繞所要學習的數學主題,選擇有現實意義的、對學生具有一定挑戰性的、能夠表現重要數學意義、有利于學生一般能力發展的內容,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建立并求解包含該主題的數學模型,判斷解的合理性,進而獲得相應的數學知識、方法與技能。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現行教材的優勢,進行衍生,結合現實例子,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思考,提出問題。數學問題除了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習題”外,又有新的廣度和深度,過去,由于我們忽略了“問題”的獨特的教育價值,使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相脫離,學生難以用其數學知識去解決日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加權平均數、幾何平均數、及算術平均數的大小,是一道普通的習題。若將題目轉化為:二人相約每次都一起去買水果,并規定不管價格如何甲每次都買l千克,乙每次都買l元錢的,問哪種購物方式最劃算?此問題的解決同樣是比較三種平均數的大小,解題途徑的過程中需要解答者判斷與嘗試,建立數學模型,因而成為一個好的數學應用問題。最后,應重視數學與日常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現代生活中有很多問題與數學有關如存款利率、彩票中獎、個人所得稅等問題在報刊、電視新聞中經常看到,我們應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中的這些事例,并進行數學的思考,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巨大威力,無形中強化了數學應用意識。
參考文獻
[l]曹才翰,章建躍.數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l999,l2.
[2]梁新美.淺談新課程中的數學思想[J].初中數學教與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