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俊
【摘 ? ?要】體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學生而言,體育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釋放過多的活力,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而體育與德育相結合更可以促進學生健康人格和個性的養成。本文主要針對如何上好小學體育課做出如下幾點闡述。
【關鍵詞】小學體育 ?增強體質 ?德育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05
體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通過動態的活動,起到鍛煉學生身體,增強體質的作用。因此,體育教育對于小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教學的實踐發現,如今的小學生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是長輩手中的寶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得到身體上的鍛煉;而家長也往往只注重學生智力方面的開發,從而忽視了學生體質方面的增強。而小學體育課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缺陷。
在我國小學階段通常會保證一周三到五節的體育課,并普遍采用以班級為單位的授課形式。再加上小學階段正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時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一般會要求學生長時間保持標準的坐姿,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學生身體出現酸痛、僵硬等現象,體育課可以很好地環節學生的身體疲勞從而保證學生能夠以最佳的身體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
一、體育與德育相結合,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
一提到體育,教師普遍會認為體育課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的確這是體育課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作用。但是體育課還有一些其他的重要作用,特別是與德育相結合時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及健康人格和個性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進德育的部分,從而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一)教師要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
作為小學生而言,由于生理和心理上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學生自律能力存在缺陷,在行為方面更多的遵循本我的引導,隨心所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嚴肅紀律,并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做到言聽計從、令行禁止,在學生心中建立社會活動過程中所遵循的秩序性和紀律性的雛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灌輸學生公平競爭的意識,培養學生堅韌的品性
體育是一門以動態活動為主的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帶領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和比賽來激發學生的斗志和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小比賽來幫助學生樹立公平競爭的意識,讓學生明白必須采用公平、公正的手段取得比賽的勝利,損人利己的行為是不道德的,為人所不齒的。與此同時,通過比賽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為比賽就要分出輸贏,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勝敗乃兵家常事”,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始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
(三)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灌輸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幫助學生養成互幫互助的習慣
如舉行一場拔河比賽,告訴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多數事情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力量才能完成,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使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在學生心上開花結果。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學生體質
眾所周知,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強學生體質。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體育教師對于體育課并不重視,課堂教學往往采取“放羊式”的教學模式,放任學生自己活動。最終導致性格活潑的學生活動過量而影響文化課的學習,而性格安靜的學生則出現活動不足,體質下降的狀況,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教師在體育課上要科學的安排活動,使得體育課即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又不至于影響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
1.教師在安排體育活動是要采取強弱結合的方式,在一節課中既要包涵運動強度較大的活動。如拔河比賽、球類比賽等,讓學生有足夠的運動量,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要包涵相對靜態的活動,如講故事、益智游戲等,幫助學生在運動中的得到相對的休息,動靜結合,更好的調整學生的身體狀態。
2.教師在安排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體質差異,在體育課上教師可以按體質將學生進行分組活動。對于精力旺盛,體質較好的學生,可以多安排一些運動量相對較大的游戲,幫助學生消耗過剩的精力。而對于相對安靜,體質較弱的學生教師要盡量安排運動量適中的活動,幫助學生增強體質的同時又不會讓身體產生疲倦感。這樣能讓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到應有的鍛煉,保證班級整體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三、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做好安全措施
小學生由于受到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限制,自理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較差。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身體受傷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時刻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有針對性的做好應急措施,從而保證學生的運動安全。
(一)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是在家長的過度保護下長大,缺乏危險意識。因此,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小學生容易理解的案例講給學生聽,并分析其中的錯誤行為引發的后果的嚴重性。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一些錯誤行為進行及時的制止和嚴厲的批評,劃清對與錯的界限,從而使學生真正意識到體育課堂安全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二)教師要在課堂活動中時刻關注學生身心狀況,做好應急處理
小學生的心是非常敏感的,一點小事就會引起情緒上的波動,進而在行為上出現偏差,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如有的學生性格較為暴躁、自私,容易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發生摩擦,一不注意就會引發打架事件。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觀察學生情緒,及時發現學生行為上的異常現象并進行情緒上疏通與行為上的糾正,從而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同時,教師還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了解各類運動損傷的治療手段,能夠對課堂中出現的突發狀況做出及時的反映。
(三)教師在體育課上還要教給學生體育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
特別針對鉛球、標槍等容易存在安全隱患的器材,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給學生做好正確的示范,讓學生學會如何科學的使用和擺放體育器材,避免在器材的使用過程中發生不必要的事故。
體育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門深受小學生喜愛的學科。但通過教學實踐發現想要上好小學體育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轉變教學理念。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前提下更要保證學生的安全問題,注重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實現學生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