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鳳
【摘 ? ?要】針對目前初中生學習數學的現狀,筆者反思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如何讓更多的同學學好數學,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行了研究和實踐,并就本身的教學經驗提出幾點教學方法與大家共享。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方法 ?發現問題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51
初中數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過渡階段,是對小學數學的提高,又是高中數學的基礎。從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來看,數學成為了不少同學拖后腿的科目,很多同學談數學色變,數學成績差導致他們更加不想學數學,久而久之,學習進度就會被拉的越來越遠。當前的學生數學知識學不好仍然是相對基礎的,這一階段如果他們能夠重新拾起數學,對他們以后的升學、學習益處頗多。面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我們教師講究教學的方法,調動全班同學學習的積極性,顧及到班上的每位同學,尤其是成績相對落后的同學,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就此提出幾點教學意見。
一、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習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發現問題是創新的開始,也是興趣的來源,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習慣能夠激發學生們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慢慢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有了這一習慣,不管是對學生現在的學習還是踏上社會以后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好處。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習慣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注意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這一習慣。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積極創設情境,給予學生思考的動力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是我們教師上課常用的方法,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思考的動力。教師要學會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將“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進而提升教材的高度,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學情境中。同時,要結合恰當、適當的提問,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它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思考的狀態,養成及時動腦的習慣,而不是機械的聽老師的講解,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得出結果的樂趣,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二)適當引導,給予學生思考的方向
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要充當新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寫生發展的促進者。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讓同學們自己去思考、尋找解題的思路,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慢慢養成思考的習慣,有自己的解題脈絡。
(三)提供時間,給以學生思考的余地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思考,不能采取整堂課老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在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立即給出答案,要留出時間讓同學們思考,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解題思路,并且與老師的解題思路對比。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到新知識,還有利于同學們形成嚴謹的解題思路,主動改變自己錯誤的思維方式,培養正確的思維習慣。
(四)鼓勵學生多思考
教師要經常組織一些討論活動,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對學生在討論中展現的思維的碰撞與交流給予表揚和贊賞,并且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同學們盡情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讓他們主動探求知識,多角度的尋求解題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水平,讓整個教學過程成為思維的教學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授。
二、讓數學生活化
數學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最終要服務于生活。如果在教學中老師知識為了教而教,那么數學將會變得枯燥無味,這就會大大地降低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熱情,既不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又不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實踐證明,讓所學知識生活化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那么怎樣才能讓數學學習生活化呢?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
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更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時,將古代勾股定理的運用和發現講解給同學們,這對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很有幫助,會帶動同學們積極思考現實生活中勾股定理的使用,從而讓數學學習服務于生活,讓同學們領悟到學習的用處,主動的接納吸收所學知識。
(二)例題生活化
要做到例題的生活化就要求教師在生活中善于發現問題,將身邊的事應用到數學的講解中,讓數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們感悟數學的存在。如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組時,我引入了發生在身邊的實事作為例題,讓同學們感受數學的實用:“5·12”汶川大地震后,災區急需大量帳篷。某服裝廠原有4條成衣生產線和5條童裝生產線,工廠決定轉產,計劃用3天時間趕制1000頂帳篷支援災區。若啟用1條成衣生產線和2條童裝生產線,一天可以生產帳篷105頂;若啟用2條成衣生產線和3條童裝生產線,一天可以生產帳篷178頂。問:
1.每條成衣生產線和每條童裝生產線平均每天生產帳篷各多少頂?
2.工廠滿負荷全面生產,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務?如果你是廠長,你會怎樣體現你的社會責任感?以這種方式帶領學生學習數學,可以讓同學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拉近數學與同學們之間的距離,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熱情。
三、把課堂交給學生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這種方法很容易使課堂氣氛沉悶,同時也提不起教師上課的積極性和熱情,既不利于教也不利于學。因此,為提高學生和老師上課的積極性,我們不妨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這樣操作:課下讓同學們預習新課或者做練習,課上讓同學們輪流上講臺講題,臺下的學生發表不同意見,老師給以正確的指導,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課堂活躍起來,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四、構件知識框架
課下的鞏固是對課上所學知識的強化,教師通過課下練習讓同學們摸索解題思路,構件知識框架,形成適合自己的做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吸收,同時,經過強化練習,還有助于學生自身良好思維習慣的形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數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吸收,更是對人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以上僅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得出幾點粗淺的看法,關于如何更好的上好初中數學課程,相信還有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實施是多種多樣的,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讓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率,讓學生盡可能多的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并從中收獲快樂,培養有利于自身發展的能力,還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的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