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宇 郭珍珍
摘要:關于遺產稅是否征收的問題我國的學者們已經討論了幾十年,始終沒能得出一致的結論,世界各國關于是否征收遺產稅的問題也是觀點各異,但是2015年4月11日北京發生的豪車相撞事件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人們持續不斷的熱議,反映出了民眾濃重的仇富心理,這一現象是不是向我們發出了信號?已經到了我國開征遺產稅的時機了,是時候發揮遺產稅調解收入分配的作用了。
關鍵詞:遺產稅;必要性;收入分配公平;貧富差距
一、蘭博基尼與法拉利車禍引熱議的背后
2015年4月11日占據各大新聞網站頭條的基本都是關于北京一起交通事故的新聞,當晚一輛紅色的法拉利和一輛綠色的蘭博基尼在大屯路隧道北沙灘路段相撞,車輛嚴重受損,蘭博基尼的車頭被毀,一位車主受傷,但并不嚴重。從這起車禍的損失后果其實不嚴重,比起以往那些損失慘重的連環相撞的大型車禍,這起事故顯得微不足道,但是為什么這樣一起后果并不嚴重的車禍卻引起了這么大關注和熱議?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眾的仇富心理,如果相撞的車不是法拉利、蘭博基尼這種昂貴的轎車,而是普通的家庭小轎車,那么人們不會給予如此多的關注,這起交通事故更不會連續幾天占據人們的視線。在人們如潮水一般的熱議和關注背后,我們不難看出,在當前的中國社會人們的仇富心理空前高漲,往往表現為人們對于占有大量財富的人的一種不正常的鄙視、懷疑、嫉妒的心態,而這種扭曲的心態卻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其實是一種危險的信號,我們的社會貧富差距已經過大,政府試圖縮小貧富差距、促進收入公平的措施并沒有真正的奏效。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征遺產稅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基尼系數是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大于這一數值容易出現社會動蕩。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4》,該報告指出,中國的財產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國財產的基尼系數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我國家庭凈財產的基尼系數達到0.73。從以上的數據不難看出,我國的貧富差距已經達到足以動蕩社會的地步,在這樣的環境下征收遺產稅必然會起到縮小貧富差距的作用,有利于穩定大眾的仇富心理以及社會的穩定。
二、遺產稅的概念和特征
所謂遺產稅是一種財產稅,其征收的對象是財產所有人死亡后的遺產,像遺產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進行承受,因此國外又將其稱為“死亡稅”。遺產稅的特征:一、遺產稅的征收必須以財產所有人的死亡為前提,這是遺產稅區別于其他稅種的主要特征。二、遺產稅具有普遍性,遺產稅征收的對象是財產所有人死亡后的遺產,而死亡對于每個來說都是必然事件,所以所有符合法定標準的遺產都在遺產稅的征收范圍內。三、遺產稅的征收具有復雜性、龐雜性,遺產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以現金的形式存在,但除了現金之外還會有不動產、知識產權、股權等形式,對于不同形式的遺產征收遺產稅需要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標準,稍有偏差就會引起嚴重的后果。
三、國內外的相關動態
世界各個國家對于是否征收遺產稅也是觀點各異,在全球征收遺產稅的國家大概有100多個,還有很多國家已經取消了征收遺產稅,比如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意大利、新西蘭、瑞典、印度、馬來西亞等國相繼取消遺產稅,美國也在逐漸減小遺產稅的稅率和征收范圍。
我國關于是否征收遺產稅以及如何征收遺產稅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學者們各持己見,我們政府的態度也幾經轉換。根據《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共有14個稅種,而其中包含了遺產稅,但是卻并沒有實際進行征收,后來貧富差距逐漸加大,又有很多人重新提出征收遺產稅,但到了2006年香港停征遺產稅又使人們對于遺產稅的征收產生了很大的質疑。最新的動態是國務院法制辦正在研究起草《遺產稅》,最遲將于2016年征收遺產稅。
四、 征收遺產稅的作用
(一)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縮小貧富差距
遺產稅最初產生的原因就是基于對于貧富差距的調節,也正是因為如此,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富人稅”,通過對于富人的遺產征收巨額稅款,成為政府財政稅收的一部分,從而讓資源進入再分配領域,所以很多人也將遺產稅的征收過程通俗的稱為“劫富濟貧”。蔡繼明曾說:“我們進入全球排行榜的富翁的人數大概僅次于美國,他們占有全國的財產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在改革開放30年之后首代,第一代富翁都已經面臨著把他們的遺產向第二代轉移,那么在這個時候如果不適時及時的推出遺產稅,這就會把這一代形成的不平等的收入遺傳給下一代?!蔽覀儸F在總是會聽到“富二代”這樣的名詞,這就是蔡繼明所說的第一代富翁的財產向下一代轉移,而如若我們現在還不采取措施,下一代的許多年輕人在剛剛出生時就已經擁有大量的財富,而另一些年輕人會發現不論怎樣努力都不能像那些富二代一樣過上優越的生活,那么這個時候很多年輕人就會放棄努力,而這樣的現象我們是要去極力避免的,此時遺產稅的征收就顯得更為必要了,通過遺產稅的征收縮小貧富差距,同時也能夠調解人們的心理,減少仇富心態。
(二)促進慈善事業的發展
征收遺產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促進慈善事業的發展,一些富人為了避免、征收遺產稅或者少征遺產稅,同時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就會選擇將自己的財產捐給慈善機構,投身公益事業。慈善事業的發展往往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同步,但是在我國近幾年來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我國的慈善事業的發展卻有些滯后。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固有的傳統的家族觀念,這種觀念從孔子的儒家思想開始就已經根深蒂固,中國人在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之后會更加傾向于把財產傳給自己的子孫,保障自己后代的殷實的生活,而非去援助他人。在這種思想背景下,需要通過一定的外部力量才來改變人們這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而征收遺產稅無疑就是一個很好的外部力量。以美國為例,在美國還沒有開征遺產稅的時候,上流社會的有錢人也會選擇將自己的財產留給后代,但是在征收遺產稅后,美國的慈善事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許多大富翁都選擇將自己絕大部分的財產用于慈善,回饋社會,同時也激起了企業家、資本家的社會責任感,而這種回饋社會的責任正是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們所欠缺的精神。
(三)打擊灰色收入、偷稅避稅
所謂灰色收入是指來路不明、沒有記錄在案、沒有納稅、游離在申報之外的個人隱秘收入。在我國一些高官和高管里存在大量的灰色收入的現象,而且數額巨大,但是因為灰色收入本身就具有隱秘性,稅務部門難以對其進行有效地監管,而這是征收遺產稅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遺產稅征收的對象是到達法定數額的全部遺產,這其中也包括灰色收入部分,對于遺產征稅也就彌補了灰色財產難以征稅所帶來的問題。除了灰色收入以外,征收遺產稅還能夠彌補因為偷稅避稅所帶來的稅收漏洞,我國的很多企業家能夠運用巧妙的方式避稅,更有甚者不惜觸犯法律逃稅偷稅,但若是我國現在征收遺產稅,那么這些少繳的稅款最終還是會征收,而且遺產稅的稅率一般都很高,那么這個時候對于那些試圖通過少繳稅費來獲得利益的人來說實際效益就很小了,那么很多人就不會再去選擇偷稅避稅,這也有利于建立規范的稅收秩序。
五、關于征收遺產稅立法的相關建議
(一)保持遺產稅的高起征點,并根據經濟的發展不斷調整起征點
征收遺產稅的初衷在于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其征收的對象應當是“富人”,是那些財富占有量遠遠超過平均水平的人,而不是中產階級,更不是低收入人群,那么征收遺產稅時所應貫徹的一個最為基本的原則就是保持高起征點,應當經過謹慎的評估之后確定起征點,并且應當隨著我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時的提高遺產稅的起征點,否則將違背遺產稅的立法目的,增加普通民眾的負擔。
(二)盡快建立能夠有效防止個人向境外轉移資產的機制
在開征遺產稅之后,會有很多人為了逃避遺產稅的征收,會想方設法的將自己的資產向境外轉移,可能會造成大量的資本外流,若這種趨勢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開征遺產稅將不僅難以達到其目的,還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這也是許多國家在開征遺產稅之后有選擇放棄征收遺產稅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開征遺產稅之前建立起相關機制才能夠保障我們有稅可征,同時不影響本身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鑫.我國開征遺產稅的立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范哲.慈善捐贈視角下我國開征遺產稅研究[D].蘭州商學院,2014.
(作者單位: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