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摘 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國際間的交往日益密切,社會對外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表現得更為明顯。本文在分析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現狀和意義的基礎上,對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的實施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一些相關方案及應該避免的誤區,旨在實現大學法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優化。
關鍵詞: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模式
近年來,隨著中法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交流的不斷深入,法語受到國內各大高校和廣大學生的青睞,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為學生開設大學法語課程,以期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具備更多的優勢。然而,傳統的大學法語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大學生學習和日后就業發展的需要。在這種形勢下,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勢在必行。
一、研究型教學理論
研究型教學理念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的內源性、美國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和瑞士皮亞杰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為理論基礎,是“一種試圖克服傳統教學模式弊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型教學模式”。研究型教學打破以單向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倡導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知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研究和討論中積累知識,培養創新能力。
二、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的現狀與意義
1. 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法語的教學大多還是采取“粉筆+黑板+課本”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占絕對主動、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的傳統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會不自覺地采取“滿堂灌”的方式,偏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語言技能的訓練,造成的后果就是學生掌握了詞匯和語法,卻聽不懂、不會說,無法用法語進行交流。
在國外,研究型教學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大學教育本科階段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而在中國,直到近年,研究型教學才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開始受到各大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視,并逐漸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
迄今為止,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已經就研究型教學在大學法語教學中的應用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與探索:王軍(1996)關于改革法語教學的幾點思考;白麗虹(1998)淺談法語教學中法英雙語的相互影響;彭瑩瑩(2010)對基礎法語教學中的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思考;彭瑩瑩、楊芬(2014)TV5在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模式改革中的運用;王
佳、楊芬(2014)多媒體輔助下的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鄧爭艷(2015)大學外語分類教學方法探討——以大學法語為例等。由此看出,研究型教學在大學法語課程中的研究和探索尚有不足,應成為未來大學法語教學改革的重點。
2. 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的意義
許多高校開設了大學法語課程,也有很多學生飽含激情和憧憬地在學校提供的幾門外語中選擇了法語,然而高校的大學法語教學現狀卻并不樂觀。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學生興趣缺失,目標不明確;課程課時緊張,教材老化;專業師資薄弱,缺少交流;教學模式傳統,方法單一等。
研究型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以上問題。首先,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法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就教師所設置的情景、問題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談論自己的觀點、感受,做到“寓樂于學”“樂在其中”。其次,通過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利用各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充分運用法語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法語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最后,在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課內講授與課外實踐、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教材與閱讀有機結合,并達到完整和諧統一,從而鍛煉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有利于學生提高就業能力,滿足社會的需求。
三、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索
1.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的實施模式
(1) 轉變觀念,增強教師的研究型教學理念。研究型教學以“啟發式,探究式”學習為核心,以學習能力的提升為目的。這就要求大學法語教師必須轉變傳統觀念,學習和接受符合時代和社會需要的研究型教學理念,確立以學生創新能力為本的教學觀念,并真正把研究型教學貫徹到大學法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和研究能力的新型法語人才。
(2)改變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量。在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模式中,必須改變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適當縮短教師的講授時間,延長學生主體的參與時間,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閱讀、理解、思考與討論。而教師則更多地擔當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
(3)革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大學法語教學模式相適應,在授課時,教學內容也應該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和時代發展需求,合理選取和補充學生感興趣的、鮮活的、與時代步伐一致的輔助材料以彌補教材的不足。例如,法國TV5頻道的教學欄目就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平臺。
而教學方法的革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中,大學法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不同的教學主題,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案例討論式教學法、情景模擬式教學法、研究實踐式教學法、分類對比式教學法等,激勵學生運用語言知識與技能去探索和解決各種問題,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譯方面的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于實現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在我國現階段,研究型教學可以采用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評估模式。考試方式可以改變過去以期末筆試為主的形式,結合課堂討論、課堂發言和任務實施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為了確保評價更加客觀公正,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互評。而考核的內容也應該從以知識考核為主轉變為以能力考核為主。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確保研究型教學在大學法語教學中的順利實施。
2.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在實施中應避免的誤區
大學法語的教學與其他課程相比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學習本門課程的學生都是從零起點開始學習法語,尚處于啟蒙階段,有大量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在基礎階段的學習中以掌握語言規則為主,研究型教學的一些常用教學方法并不適用于本門課程。
因此,在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該避免以下誤區:在實施研究型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獲取資料的過程中,重視網上拿來,輕視閱讀分析;在實施研究型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研究型學習,輕視學生直接的接受式學習;在學習方式的變革上,重視課外實踐,輕視課內的研究性學習。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語言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這使得高校大學法語的教學也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本文對當前大學法語研究型教學模式提出了幾點思考,希望能對大學法語的教學有所幫助,培養出更多適合社會需要的具備創新和研究能力的綜合型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許卓明.對“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認識與實踐[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4).
[2]李召存.研究性學習初探[J].中國教育學刊,2001(01).
(作者單位:大理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