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燕玲
摘 要:作為未來的幼兒園教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形成良好的音樂教育素養和培養技能。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師需要對所開設的音樂課程加以優化整合,在加強對學生進行相關理論教育的基礎上,綜合訓練學生各方面的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學前教育;音樂;基礎課程
學前教育專業和其他教育專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教育對象是兒童(3~6歲),幼兒教師在兒童受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和啟蒙作用。根據兒童生理發展的特點來看,學前期兒童對世界的感知能力很強,這一階段音樂是幼兒教師走進兒童心靈的一把鑰匙。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到兒童的全面發展。所以,學前教育專業要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對音樂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
一、確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
要從當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特點入手,并充分考慮音樂學科及其教育本身的特點,全面分析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特點,以確保音樂教育培養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
未來的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和實踐技能,這樣才能與社會接軌,適應社會要求。
根據社會幼兒教育人才市場的辦學需要,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要與時俱進,主動與社會接軌,同時為自身的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服務,強化專業特點,拓展知識面,適應社會發展對學前教育工作人員的多方面需求。
二、優化音樂課程教學體系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對樂理課程中難點知識講解不重視,會導致之后的聲樂演唱、樂器演奏、兒童歌曲伴奏等課程學習基礎沒有保障,使得學生的后續學習更加困難,繼而又導致興趣減退,學習效果差。
在學前教育專業中開設的音樂課程要以音樂理論為基礎,以技能訓練為核心,以職業需求為主線,重視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遵循“適中、夠用”的原則,不盲目追求學生藝術技能的提高。音樂課程改革要加強音樂理論和音樂技能之間的內在聯系,使音樂理論服務于音樂技能訓練。
在教學內容上要重點學習幼兒園實用音樂教育知識和技能,選入大量的幼兒題材作品,提高學生幼兒歌曲演唱、配彈與彈唱等能力,以更好地勝任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
三、更新音樂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
教師要有選擇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和優化,刪掉其中不合理的部分。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的積極性,從而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加強音樂基礎理論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面向的是普通高中畢業生,學生幾乎沒有經過藝術訓練,藝術素養較低,因此,音樂基礎理論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強化樂理基本知識,加強教學實踐應用。音樂樂理課的教學本身理論化和抽象化非常強,對于基礎薄弱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這門課程學習難度較大。樂理課程的學習應伴隨大量的實踐應用,學生理解音樂理論中抽象的知識才會相對簡單。所以實踐與練習十分重要,它不但是強化樂理基本知識的必要途徑,更是學生掌握職業技能的重要手段。
(2) 鋼琴課程教學內容適度夠用。鋼琴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音樂基礎課程,該課程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技能奠定基礎。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鋼琴教學主要圍繞兩大內容展開:一是加強手指技巧練習。二是強化鋼琴練習曲的練習。可讓學生強化練習車爾尼等作曲家的經典鋼琴練習曲,以提高他們的手指技巧等。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選擇鋼琴樂曲時要考慮專業特點,以篇幅小、難度淺、旋律美為原則。
2.要重視音樂實踐教學,豐富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音樂最終是要通過演唱和彈奏呈現出來的,因此,學生在音樂基礎課程的學習中要及時將教師所講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不斷的實踐,這樣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才會逐步提升。為此,可通過課堂實踐教學、課后輔導、課外活動、音樂教學成果匯報演出等不同的形式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認真的點評。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入掌握,也有利于學生自身表現力的提高,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學前教育專業要適應社會發展,就要不斷進行課程改革,優化課程設置,豐富課程內容,調整課程結構,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石 琳.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改革探索[J].音樂時空,2015(01).
[2]凌 俐.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以河池學院為例[J].考試周刊,2013(96).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