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美嬌
摘 要:人才是強國之本,教育是育人關鍵。大學教育成果往往將大學生就業情況作為衡量標準。大學生成功就業不僅是個人價值的體現、尊嚴的彰顯,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繁榮富強的保障。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任重道遠,而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無疑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就業指導順利開展的基礎和保障
大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心理預期、價值觀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正確價值取向,促進“偏、舊、落后”的思想觀念轉型,以符合用人單位所需,實現個人的就業目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基礎和前提。
當前,大學生的擇業就業的出發點狹隘。例如,現今社會畢業生就業區域普遍選擇在“北上廣深”。在北京高校,流行著“寧要北京一張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說法。在一些大學生中還流傳著一句口頭禪“寧在省城掃馬路,不到基層當干部”。[1]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對大學生就業進行積極的方向引導是必要和迫切的。此外,由于大學生久經校園生活,體驗的是相對單純的人際交往,社會經驗相對匱乏,部分大學生在就業中缺少理性的思維和成熟的心態,往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思想誤區和心理困擾。[2]
因此,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心理調適工作,對于大學生保持正常心態、展示最佳風采有著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學生就業指導順利開展的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是幫助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的需要
“自我教育”通常是指受教育者通過自我學習、自我修養、自我反思等形式,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3]就大學生就業的整個過程來說,“自我反思”“自我決斷”問題貫穿始終,無時無刻都需要進行“自我教育”。
在就業求職的過程中,第一是擇業,這個過程是自我評價和自我定位的階段;第二是找工作的過程,是自我展示、自我鍛煉的階段;第三,在求職過程中難免出現多重選擇,這時應恰當地運用“自我教育”的方法,做好自我分析和崗位匹配,從而避免盲從。
3.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當前,就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可謂是“高枝難攀”。首先,一些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教育背景提出硬性要求,包括所受高等教育的學校、專業、學位、學習成績及政治素質等。例如,一些企業在招聘時明確規定求職者必須出自“985”“211”高校,同時一些企業也將政治素質納入考核標準中。
面對就業單位對復合型、全方位人才的需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無疑是重要培養舉措。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增強紀律觀念,[4]從而提高綜合素質,為成功就業奠定基石。
4.思想政治教育是改善大學生不良就業心理的重要舉措
面臨擇業、就業,大學生往往會出現許多不良心理。①迷茫心理。不少大學畢業生面臨求職時,內心往往充溢著迷茫。有的不知道怎樣獲取就業信息;有的不知道從事何種職業;有的不知道如何“包裝”自己。②焦慮心理。焦慮心理是大學生就業較常見的心理困擾,一方面是渴求盡快找到一份工作的焦躁,另一方面是看到其他同學找到工作而自己投門無路的急迫;此外也表現為一種內心的緊張、煩躁:擔心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擔心自己能力不能勝任工作。③自卑心理。在激烈競爭的求職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過低的評價。因所學專業不熱門、專業成績不理想,或求職屢次受挫,而對前途喪失希望,感到自卑。④自負心理。有些畢業生在求職就業中,因所讀的是名牌大學、所學專業熱門或自己擔任過學生干部而認為高人一等、妄自尊大,也有的同學倚仗優越的家世而趾高氣揚。
貫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則對于緩解大學畢業生心理壓力發揮著重要作用。①堅持方向性原則,體現在就業指導上就是要引導畢業生樹立與祖國需要、社會發展相一致的擇業觀,避免盲目性。②堅持求實原則,體現在就業指導上就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務實精神,從自身實際出發。③堅持激勵原則,體現在就業指導上就是要通過思想上的激勵緩解大學畢業生的焦慮、自卑心理。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滯后于大學生就業指導
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往往出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到位或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就業指導上“說得多、做得少”。有些高校時常強調提高就業率,在各大場合吹捧自己的高就業率,然而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聞不問,任憑面臨畢業擇業的大學生自主發展。
(2)重理論而輕實踐。這種現象體現在片面強調理論學習的重要性,緊抓專業知識的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視社會實踐、工作能力的鍛煉,不對社會實踐提出硬性要求,不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場合和經費。
(3)思想政治教育落后于就業指導。一是不注重對在校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二是對大學畢業生的不良心理現象關心得少,發現得晚。有的是等到問題嚴重了才來強調,才去解決。
2.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完善
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存在對大學畢業生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法制觀、道德觀的教育不到位或成效不大的缺憾。
世界觀教育體現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上,在于引導畢業生正確、客觀地認識世界,自信地接觸社會,然而,當前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世界觀教育還不夠。政治觀教育體現在就業指導上,在于幫助畢業生把個人職業理想與祖國需要、國家發展緊密結合,注重集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然而,當前大學生擇業更偏向于從自身利益出發,說明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上政治觀教育還不完善。人生觀教育體現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上,在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工作目標,實現人生價值,然而,當前,大學生只懂得索取,不強調奉獻,說明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上人生觀教育還不到位。同時法制觀和道德觀教育也不完善。
3.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陳舊
首先,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仍單純實行理論灌輸法,而不強調實踐鍛煉法。沿用“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在課堂上老師把枯燥乏味的理論講一遍,學生聽一遍、記一遍。忽視社會實踐。
其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上采用整齊劃一的方式,不注重因材施教。在對大學生就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只從大方向著手,對待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最后,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上仍強調教育者的主體地位,而忽視“自我教育”的作用。
三、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堅定落實大學生就業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
要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對大學生進行深入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使大學生認識到國家的前途命運與自己的社會責任,從而使大學畢業生把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社會做貢獻。
要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加強智育的同時,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引導大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從而在就業競技場上能夠做到“有備而來”“技壓群雄”。
2.大力拓展就業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
(1)開創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載體。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必修課納入教學管理中,做到校方重視、老師嚴抓、學生自覺,讓學生結合實際變化做好自我職業目標的選擇和調整,老師及時給予指導和建議。并且由學校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以樹立典型,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從而使職業觀念深入人心,讓學生做好隨時就業的心理準備。
(2)發揮社會實踐載體的重要作用。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中去。現今,各類高校已經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劃和教學大綱,規定學時和學分,提供經費。努力使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培養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職業道德。
(3)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開設大學生就業專欄。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服務。要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并與各大高校聯網,使得信息第一時間共享,及時獲悉用人單位的招聘通告。并通過網絡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與大學生就業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成網上師生、生生的良性互動。
3.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的完善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的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為了保障大學生對待就業時能夠擁有積極、健康、自信的心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課程滲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進一步推動愛國主義、社會責任感與個人價值等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此外,還應開設與就業相關的選修課程,傳遞最新就業信息,培養應試技巧。例如,“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作為必修課,對培養求職技能等有極大幫助。再如,“禮儀規范”等課程,可以在日常行為規范上對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外在形象有所裨益。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增強綜合素質,提高創新精神,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真正起到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鄭 勇.博士生就業寧要北京一張床 不要外地一套房[N].北京晚報,2004-12-31.
[2]汪傳寶,龐 波.大學生就業指導[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8.
[3][4]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