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能英
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九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上指出對學生“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性。這警醒了廣大教師,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課堂須突破的新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語言文字訓練?下面筆者談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課堂現狀
自新課程標準重新修訂以來 ,語文教學只抓教學情節、環節進行“發胖式”分析理解的現象仍很嚴重:一些老師在教學中只關注如何震撼學生心靈,使得聯系生活的感悟和對語言的探究顯得匆忙膚淺;或者只注重挖掘文本情感資源,忽略了現實生活而空談人文精神;尤其是作文教學,只注重傳授寫作技巧,忽視讓學生暢說生活和生活感悟。即使設計了語言文字訓練 ,也因為過分強調了自主而使得訓練不到位,缺乏表達的規范性,說寫的交流只重視內容的反饋,忽略了語言的形式,教學中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在老師的“忽悠”中逐漸淡化。
二、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性
語言是文本的核心,語文學習的核心就是進行有效的語言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培養學生“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可見,語言文字運用對“人”的生活、成長起舉足輕重作用;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其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學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學科替代不了的。
三、在閱讀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嘗試
1.要激發興趣
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課堂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設計生動有趣的訓練內容是激發學生興致勃勃學習、訓練、理解文本的有效手段。筆者非常贊同潘文彬老師所說:“課堂上, 幫助學生認識漢字,能一筆一畫地書寫漢字,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引導學生傾聽老師和伙伴的說話,能聽懂他們說話的意思,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能把自己想說的話講清楚、說明白,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指導學生讀中學寫,自由寫作,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根據教學內容,只要我們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就一定能設計出方式多、效率高、有趣味的語言文字訓練題。
2.要講究方法
(1)在讀中訓練。《50招提升孩子的表達力:引爆語言風潮》指出:“朗讀是一種技巧的訓練,也是理解課文、開闊眼界、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朗讀能幫助孩子理解課文,領會作者意圖,發展語言,學習寫作方法,激發孩子情感,提高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引導、鼓勵學生聲情并茂朗讀文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以及口頭、書面表達能力都會更上一個新臺階。
(2)在說中訓練。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交流的過程。在交流中,如一老師所說,即是“引導學生搜集、整合文字信息,將存在于文字背后的形象用語言文字加以物化……更為重要的是,糾正了閱讀教學過度感悟的弊端,加強了言語實踐,落實了語文實踐的學科特點。”在課堂中,只要教師注重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就會達到預期的設計目的。如在《生命生命》一課,我展示句子“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引導學生聲情并茂讀后討論:讀了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在見仁見智的回答中,讓學生形成了“飛蛾在我手中掙扎,它想極力逃生,我感受到飛蛾有很強的生命力”的共識,然后拋出練習題:“此時,飛蛾的生命完全掌握在我的手中,因為只要 ,它就 ,生命就 。”學生暢所欲言,補充說話的內容五花八門,學生不但訓練了語言,還懂得了珍愛生命、尊重生命。
(3)通過想象訓練。教材大部分課文通俗易讀懂,承載著傳授語文知識的重任,有的注重體現寫作方法,有的注重展現優美語句,有的注重彰顯人文精神……教師基于教材找準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切入點,如根據文本大膽想象,進而適時引導,會讓學生在想象中磨礪語言。如教了《只有一個地球》,我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此時,你一定有話對地球母親、對人類或對自己說,請把你的心里話寫下來吧!”這一訓練,既滿足了學生表達個性化語言的需要,又深化了文章主旨。
(4)在課外閱讀中訓練。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其實,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在閱讀中也是積累語言文字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可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作品,如低年級學生適合閱讀帶拼音的彩色動畫類圖書;可以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名著。如教學《草船借箭》時,我根據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講了幾個在《三國演義》中記載的精彩故事后,然后給學生推薦《三國演義》,鼓勵學生讀整本書。此舉不僅能激發課外閱讀興趣,也有利于語言的積累,更體現了閱讀教學的課程化。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就必須多管齊下,引導學生把自身的聽說讀寫各方面潛在能力都揮發出來,還能使其更能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達到一石多鳥的目的。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太平中心小學良村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