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叡
【摘要】詠嘆調《掛滿了柔軟幕帳》(In quelle trine morbide)是普契尼歌劇《瑪儂·萊斯科》中瑪儂的著名唱段,也是女高音在聲樂教學和演唱中的常用曲目,本文將從詠嘆調的音樂及演唱兩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結合自身對這首詠嘆調的演唱心得和體會,試圖在歌唱實踐中具體的分析作品、感受作品。
【關鍵詞】掛滿了柔軟幕帳;音樂分析;演唱提示
一、詠嘆調的背景介紹
詠嘆調《掛滿了柔軟幕帳》選自歌劇《瑪儂·萊斯科》,是意大利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一部作品。詠嘆調《掛滿了柔軟幕帳》為劇中瑪儂的唱段,出現在歌劇的第二幕中。瑪儂隨同格里歐私奔到巴黎以后,因貪圖榮華富貴的生活,很快就離開了格里歐成為了杰隆特的小妾。雖然現在的瑪儂正享受著夢寐以求的奢華生活,但他的內心還是對格里歐念念不忘,為表達他對格里歐的想念以及內心的空虛,唱起了這首詠嘆調《掛滿了柔軟幕帳》。
二、詠嘆調的音樂分析與演唱提示
詠嘆調《掛滿了柔軟幕帳》,是以降E大調為主調的單二部曲式。樂曲前奏(1-5小節)一開始便在低音區級進下行,速度為Lento(慢板),聲音色彩非常低沉,表現出此刻女主人公瑪儂沉重、悶悶不樂、憂傷的心情,以及對現在生活的不如意,也預示著悲慘命運的開始。樂曲前奏結束于降E大調的屬音上,以屬準備引出A樂段主題。
A段(6-21小節)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的收攏性樂段,8+8方整性樂段結構。a句(6-13小節),結束于降E大調的屬和弦,半終止,速度為Moderto con moto(稍快的中板),由前奏的2/4拍轉為4/4拍,4/4拍的節奏營造出主人公瑪儂哀傷、憂郁的心情。大線條的連貫樂句充滿敘事性,旋律聲部呈緩和的直線走向,音域起伏不大,伴奏聲部為級進上行和弦,力度為“pp”,這與旋律聲部的“p”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敘述性音樂特征強烈。伴奏織體為四分音符的柱式和弦,和聲的不斷變化,反映了瑪儂內心世界的起伏,級進上行和弦又將瑪儂的情緒一步一步的推向了高潮。這一樂句主要描述了女主人公瑪儂對生活現狀的訴說。
起音在強拍上弱起,這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時需要對自己的聲音具有很強的聲音控制力。聲音雖然弱,但音色需飽滿、聲音位置要統一、氣息均勻,用說話的感覺把女主人公瑪儂的的生活現狀講述給大家,大線條的連貫樂句也要求演唱者注意歌唱的連貫性,小腹微收,腰腹擴張,用“吸著唱”的感覺讓每個字都落在肋骨上,吸氣時肋骨的不斷擴張,也使得氣息的平穩連貫。
到12小節,速度突然變成riten.molto(大幅度漸慢),保持音記號使得節奏拉寬,起到了特別強調的作用,區別于前面的敘事性語氣,也表現了瑪儂強烈的孤獨感。在這一句中,不僅要注意速度的突然漸慢,還要注意八度的大跨度演唱。下行八度的演唱,很容易導致聲音位置的變化,會出現不出聲或者聲音不在腔體等狀況,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時要小心翼翼地把每一個字放在氣息上,通過小腹的力量把每個音都拽住,吸氣時不能上下浮動,要通過腰腹的力量把氣吸進來。后面幾個帶有保持音記號的音符還要特別地強調,要把瑪儂當時的心情完全的呈現出來。
a1句(14-21小節),結束于降B大調的主和弦,屬于完滿終止。速度回到原來的速度,樂段第二句開始的材料來自于第一樂句,在其上方小三度上模進,開始音也是在強拍上弱起,這與第一樂句形成呼應,構成重復型樂段結構。音樂材料的重復不僅能加深聆聽著的印象,也使得音樂具有層次感。這一句講述了自己和格里歐以往甜蜜生活的回憶。
旋律聲部與伴奏織體的級進上行促使音樂進入全曲的最高潮。這一句不僅表現出瑪儂回憶往事的激動心情,也表達了此刻對格里歐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在級進上行的過程中,演唱者既不能用力過多,這樣容易導致后面的高音拉不住,也不能太弱,表達不出瑪儂當時的激動心情。漸強的過程中聲音要充滿張力,把整個身體調動起來,肋骨的擴張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氣息支持,慢慢的將樂曲推向高潮。
“ho”為全曲的最高音,在小字二組的降B上陳述,演唱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做自由處理,可以稍微延長一下。這是瑪儂全部情緒的一個釋放,要求演唱者音色要厚重、飽滿,具有強大的戲劇張力,制造出一種震撼的聲音效果。“tuttaltra cosa”似乎又把瑪儂拉回到了殘酷的現實中來,演唱時氣息要平穩,帶有一點哭腔,表達了主人公瑪儂無奈、悲痛的心情。伴奏織體的級進下行的三連音,也預示著音樂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段落。
B段(22-38小節)在降G大調上陳述,兩個平行性樂句組成,(8+9)不方整性樂段結構。b句(22-29小節),樂句結束于降G大調的屬和弦,屬于半終止,調式由降B大調轉為降G大調,速度恢復同樣的速度,拍子由4/4拍回到2/4拍,與前奏形成呼應。力度為“p”,這與高潮部分的“f”形成對比,說明此刻的瑪儂已經恢復了平靜,正在幻想著往日的和格里歐在粗陋小屋的溫馨場面,帶有保持音記號的和弦伴奏織體,表現出瑪儂沉浸在幸福的回憶里,對過去生活的向往。
b1句(30-38小節),b1句的音樂材料是b句的延伸,構成延伸型樂段結構。結束于降G大調的主和弦,屬于完全終止。音樂的旋律線條以附點音符、三連音以及延長音為特點進行,特別是三連音的連續使用,使得瑪儂的情緒在進一步延伸,更為強烈地表達了瑪儂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
這一部分再次出現全曲最高音小字二組降B,這次的降B只有一拍,在演唱時稍微延長一些。其后的裝飾音,不要著急唱,慢慢地、從容的吸一口氣,切記聲音位置不要掉下來,依然在最高位置上,肋骨打開,以飽滿、夢幻的音色表現出瑪儂對過去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中,三連音的連續使用增強了演唱者內在情緒的推動力和音樂的流動性,三連音要唱的飽滿、均勻、不要往前趕。最后“damor”一詞在演唱時,音量上不要太大,要做漸強再減弱的力度變化,感覺聲音漸漸地走遠、消失,表現出瑪儂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她的思緒就一直沉浸在過去幸福生活的回憶中。
《掛滿了柔軟幕帳》這首女高音詠嘆調,旋律簡單、樸實,篇幅不長但層次分明,主要表現了主人公瑪儂的心潮起伏的內心世界。演唱這首詠嘆調時,需注意聲音的連貫性、氣息的穩定以及瑪儂細膩的內心世界。
參考文獻
[1]賈科薩,伊利卡,等編劇,四幕歌劇:瑪儂·萊斯科,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3
[2][法]安德烈·戈蒂埃著,普契尼畫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樊其光,普契尼歌劇女高音詠嘆調的藝術特色及其演唱處理,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