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
【摘要】流行音樂合奏教學作為流行音樂教學體系中的一個環節已在我國藝術類高職院校陸續開展。由于起步時間較短,目前藝術類高職院校尚未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流行音樂合奏人才的培養模式。本文主要圍繞藝術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的方式和方法,通過對現狀的梳理以及對問題的分析,探討藝術類高職院校在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手段,為建立藝術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打下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
高校的流行音樂教學課程,作為流行音樂人才培養的一種途徑,在世界各國的很多高等音樂院校都有開設。我國高校的流行音樂專業教學是從二十世紀90年代初開始啟動的。1993年,沈陽音樂學院成立通俗音樂專業后,國內各大藝術類高校相繼開設了流行音樂的專業課程。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目前我國高校的流行音樂學科體系已經基本建立。流行音樂合奏教學作為整個流行音樂教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已經被確定下來。流行樂隊合(伴)奏水平的高低以及在實踐中運用能力的強弱,已被公認為是各高校流行音樂課程評價體系中的重要指標。
作為我國藝術類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類高職教育近年來在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流行音樂合奏教學開展的時間還不長,經驗積累還不夠豐富,因此適合高職學生的流行音樂合奏教學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此外,在教學目標和學生生源等許多方面與本科院校存在著一定差異的高職院校的流行音樂合奏教學,完全照抄本科院校的教學體系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的。因此,藝術類高職院校應該建立適合自己的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模式。
一、藝術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的現狀
所謂流行音樂合奏人才的培養,并不是指“流行音樂合奏課”——這門單一的課程教學,而是指通過流行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流行音樂素養和流行音樂演奏思維模式的培養,單件樂器演奏技能的訓練以及流行樂隊舞臺合奏演出能力的訓練這一系統的人才培養全過程。
(一)生源狀況
近年來,由于作為流行音樂消費群體的主力軍——青年群體對流行音樂知識的渴望逐漸增大,導致各地高校的流行音樂專業報考人數快速增加,流行音樂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在學生規模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專業的、系統的教學基本只有在藝術類高校以及藝術類中專得以實現,在小學和中學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流行音樂教學,尤其是流行音樂的器樂教學基本上是空白的。流行音樂教育的“梯隊式”建設沒有完成。正因為如此,藝術類高校在招收的學生中,只有個別學生在中等教育階段接受過專業的、系統的流行音樂教育,除此之外,絕大部分的學生從未接受過系統的流行音樂相關知識的學習。而對于藝術類高職院校而言,由于志愿投檔批次方面的原因,生源情況還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課程設置
目前已開設流行音樂專業的藝術類高職院校和藝術類本科院校一樣,在課程設置上充分借鑒了古典音樂教學體系的優點,開設課程涵蓋音樂基礎理論、演奏技能、音樂素養、合奏思維及能力等方面的課程。雖然各個院校開設的具體課程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了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分析,音樂史、鋼琴基礎、專業主課、合奏課以及實踐課等等。這樣的課程設置在很大程度上為藝術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合奏人才的培養奠定了較為合理的課程結構基礎。
(三)人才培養成效
按照現有的藝術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的方式,通過三年系統的教學,學生基本能在觀念上對流行音樂形成基礎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對流行音樂合奏的演奏技能基本掌握,形成一定的合奏思維模式,并且具有一定的即興伴奏的能力。其中,一部分畢業生能夠符合市場的需求,畢業后能夠在各類文藝演出團體中勝任現代流行音樂演(伴)奏的工作。
二、藝術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科特點不夠鮮明,教學內容不夠合理
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主要依托于以下的專業課程:基本樂理、流行音樂視唱練耳、流行音樂和聲、流行音樂風格分析,流行音樂史、鋼琴基礎、專業主課、流行音樂合奏課以及實踐課等。不難看出,這些課程都是效仿古典音樂的教學模式而開設的。雖然古典音樂的教學模式有許多可取之處,但對于流行音樂而言,它在教學上有其自身的規律,尤其是在教學內容上更是有其別具一格的地方,因而過多的效仿是不可取的。以“流行音樂和聲課”為例,目前雖然已將“流行音樂和聲”作為課程的名稱,但是實際的教學內容卻往往是以傳統的古典和聲學教材內容為主,專門針對流行音樂的和聲教學并未真正展開,關于流行音樂和聲學的教材雖然已經問世,但是在高職院校的和聲教學中,并未被廣泛地使用。此外,關于流行音樂的視唱練耳、風格分析以及編曲等領域的內容都很少在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教學中被重視。這些具有鮮明特色的流行音樂教學內容的缺失,必然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流行音樂的學科特點不夠鮮明。高職院校的流行音樂學科“骨架”雖已基本構建完成,但學科“內容”亟待完善。
(二)人才培養目標的體現不夠充分
高職院校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其培養的應該是既能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理論知識,又能熟練掌握專業技術和技能的人才。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知識的講授是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的。側重實際能力的應用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明確方向。相對而言,本科教育強調的是理論培養與技能培養并重的思路,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其人才培養的明確方向。由此可見,兩者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是存在著一定區別的。結合流行音樂器樂合奏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培養模式是不夠合理的,尤其是在課程的設置、考評的方式以及各課程間的課時比例等方面的問題,都有待于進一步的改善。
(三)合奏課課堂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流行音樂器樂合奏課是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過程中最為直接、最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它是整個合奏人才培養體系的關鍵。目前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流行音樂合奏課,受到管弦樂合奏課的影響較深,在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在管弦樂合奏課中,學生是在指揮老師的帶領下按照詳細的分譜完成合奏曲目訓練的。這種方式對于流行音樂合奏教學而言是不完全適合的。在流行音樂的合奏中,存在著大量的即興成分,樂手拿到的合奏譜往往是標注了和聲、伴奏織體及少量提示記號的功能譜,詳細的分譜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被使用的。因此,培養學生即興演(伴)奏的能力在流行音樂的合奏教學中應該被提高到更為重要的地位。
三、藝術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合奏教學改革的設想
(一)明確培養目標
藝術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的合奏教學,其人才培養的目標應該是通過教學、訓練和實踐,使學生能夠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專業技術和技能,具有流行音樂伴奏、演奏及編創的能力。可見,在整個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突出技術在實際運用中的能力培養,應該是最為核心的內容。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突出技術訓練的課程,增加技術性課程的課時,同時將舞臺實踐的情況作為教學評價體系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二)補充教學內容
從開設的課程看,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流行音樂課程都已被標上了“流行音樂”的“標簽”。例如:流行音樂和聲、流行音樂視唱練耳等等。但是,就實際的教學內容看,部分課程的教學內容暫時還沒有和古典音樂區別開來。這是導致流行音樂學科特點不夠鮮明的原因之一。因此,將具有流行音樂學科特點的內容真正補充到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出版的適合高校教學的流行音樂教材已經出現,可選擇的教材也越來越豐富,例如:由吉米·卡庫里斯(美)著、由孔宏偉翻譯的《流行歌曲寫作——和聲》、由廖季文編著的《流行爵士和聲學》、由付廣慧編著的《視譜唱詞訓練教程》等等,這些具有流行音樂鮮明特色的教材的引入必然會使得流行音樂的教學內容更為合理、更為豐富。
(三)突出個性發展
流行音樂的風格非常多樣,它包括搖滾樂、爵士樂、布魯斯音樂、索爾音樂、鄉村音樂、拉丁流行音樂等,而且每種風格的流行音樂又都繁衍出眾多的分支和流派。因此,即使每種風格流派的流行音樂都只演奏二到三首代表作品,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也是很難完成的。如何在三年的高職院校的合奏教學中將眾多的不同風格流派的流行音樂合奏技能傳授給學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將學生按照興趣及個人演奏能力劃分進入不同的樂隊組合進行訓練,是比較合理的方式。例如。搖滾樂隊的成員,平時以接受搖滾樂訓練為主,同時適當兼顧其他風格樂曲的演奏訓練。這種方式可以突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避免學生千篇一律的知識結構,同時也為市場提供多種不同的人才需求。
(四)更新合奏教學理念
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流行音樂合奏課在起步時是在模仿管弦樂合奏課的基礎上展開的。按照管弦樂合奏課的教學理念,流行合奏課的教學是以曲目為單位,樂譜為載體進行訓練的。顯然,這樣的模式在流行音樂合奏教學中是不完全適合的。其原因是:第一,流行音樂的即興演(伴)奏能力不可能完全通過按譜演奏的方式獲得;第二、對于暫時還沒有出現的原創作品,是沒有辦法演奏的。因此,將教學重點從曲目演奏轉移到風格織體訓練上來顯得尤為重要。具體的做法是:以風格為單位,著重對流行音樂的伴奏織體進行合奏練習,總結出一般規律,并指導學生在這個一般規律的范圍內進行該風格流行音樂即興演(伴)奏的訓練。
通過不懈的努力,多年來藝術類高職院校已經為流行音樂演出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其在人才輸出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作為流行音樂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基地,藝術類高職院校應該堅決的擔負起推動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重任。任何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觀念,都是不可取的。努力對藝術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的方式和手段進行探索和研究,盡快建立起既符合流行音樂學科特點,又符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的流行音樂合奏人才培養模式,必將對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產生較為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建元.高校流行音樂教育需要確立學科目錄———2006首屆音樂藝術院校流行音樂論壇核心議題綜述[J].人民音樂,2007.
[2]王建元.從我國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現狀談流行音樂學科建設[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7.
[3]曹洋.談流行音樂器樂合奏課教學改革[J].尋根,2009.
[4]彭建輝,楊士春,王普江,施濤.中國流行音樂高等教育探究——以四川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院為例[J].音樂探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