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 要:高中音樂課外教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這能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能很好的滿足部分學生對藝術的特殊興趣和愛好,為進一步發展中學生的個性特長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藝術教育 轉變觀念 加強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149-02
現代教育推行的是素質教育,所謂素質教育,就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素質教育可以說是應試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
1 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
作為新生代的學生,素質教育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力平臺,對學生的成長產了積極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更加凸顯了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中小學校藝術教育有了較快發展。素質教育重在藝術教育,發展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能,張揚學生個性魅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他們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在藝術中體現自我價值。
2 藝術課外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2.1 藝術課外教育活動學生參與率不高
課外文體活動是以學校的廣泛開展、學生的廣泛參與為基礎的,課外藝術活動參與率是反映音樂課外教育活動開展狀況的重要方面。近幾個學期,對我校高一、高二年級學生的音樂課外教育活動參加人數的統計來看,我校學生課外藝術活動的參與率還不夠高。
上學期,我與另一位音樂教師對我校高一、高二年級共二十個班進行“你是否想參加音樂綜合實踐活動”的問卷抽樣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反映出廣大中學生想參加課外活動。所以,藝術課外活動參與率不夠高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學生不愿意參加。
是什么原因造成這個局面呢?通過與藝術教師們溝通、了解與分析,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第一,學校重視不夠。該校主要是以體育專長為特色的學校,所以在藝術這方面,不是特別重視。
第二, 對于藝術課外教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由于人員有限、時間有限、精力有限,開展起來有難度。
第三,藝術課外教育活動專用教室不夠,一般一所學校只有一個藝術專業教室,實在難以容納更多的學生參加活動。
第四,時間與其它學習沖突,因為課程比較緊,有的班級文化課教師經常要給學生上課,造成許多學生想來卻沒法來。
2.2 藝術課外教育活動教學缺乏生命力
高中音樂課外教育活動教學形式如何呢?音樂教師是音樂課外教育活動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因此,對我市幾所學校的音樂教師進行了解、交流,獲得的信息是:
第一,一成不變,缺乏教學內容的鮮活與生動,教學內容死板,沒有生命力,沒有新鮮感。
第二,教學方法以側重技能學習為主,教學方法陳舊、單一、重復、機械。
第三,沒有形成較為連貫、全面、完整的教學體系,采取“拿來主義”,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缺乏系統性和前瞻性。
依此教學,藝術課外教育活動的效果究竟怎樣呢?學生并不喜歡這種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長時間的學習,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并無多大裨益。學生真正喜歡的是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沒有完整系統的教學體系,對在藝術方面有特長、有興趣、有潛質的學生的發展是否有所制約和束縛的,不利于學生一生的專業成長。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還是在于教學的組織與管理者——教師,教師沒有很好的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沒有把課改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運用到課外教學實踐中,只注重教師自身知識傳授與灌輸的“教”,沒有注重學生自動、自覺、自發、自愿的“學”。
3 藝術課外教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策略
高中音樂課外教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這能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能很好的滿足部分學生對藝術的特殊興趣和愛好,為進一步發展中學生的個性特長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那么現在課外藝術教育活動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解決的方法是什么?結合調查實際和本人近幾年來的課外教育活動的實際探索,發現了一些藝術課外教育活動在組織與管理中的一些問題和情況,通過觀察、思考、實踐和創新,也取得了一些經驗,借此機會作如下的探討和交流。
3.1 關注學生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參加藝術課外活動的中學生都是來自不同年級,他們各方面能力極不平衡。有的學生有一定基礎,有的沒有,面對這種不是同一水平線的學生,教學方法不可能像課堂教學一樣統一講解,統一教學,而應該注意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注意他們的閃光點,揚長避短。我們根據學生的素質層次,確定了教學目標:寓教于趣;寓教于理;寓教于能。從興趣、理論、能力三個培養目標去選擇教學思路,努力達到“啟迪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鼓勵學生創新”的目的。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形式,都要做到符合學生個性特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藝術課外教育活動生動、新鮮、靈活,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3.2 倡導經驗交流,激勵學生互動
在藝術課外教學過程中,當學生音樂知識、表演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時,水平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根據這一特點,在藝術課外活動中,積極倡導不同能力的學生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如舉行演唱實踐交流活動,讓那些后進的學生聽從那些唱得較好的學生介紹他們的經驗,并讓學生作適當示范,實現“兵教兵”的教學氛圍。因為同齡人,更能激勵學生達到目標,使那些后進的學生學習有榜樣,有勁頭,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氣氛。同時還可以安排同一教學內容比如:合唱課,給出一條合唱聯系去,要求學生們一起唱,在練習時給予學生們一定時間交流,互相學習,分組聯系后,把曲子演唱出來,讓學生分析,有利于提高學生鑒賞能力。讓整個藝術課外教育活動實現“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的效果,特別要讓“生生互動”成為一種主體,讓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真正達到自動、自覺、自愿、自發的境界。
3.3 實行多樣評價,提高學生能力
在整個藝術課外教育活動實施的過程中,音樂教師要不斷的滲透賞識教育,多找學生的個性特質,多發現學生與眾不同的地方,多找學生的亮點,多給學生過程性的評價,讓學生不斷的被肯定,不斷的被認可,從而讓學生有快樂、幸福、愉悅的感覺產生,要在整個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能生動、具體、形象、直觀的感受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通過藝術課外教育活動的參與,讓學生明白他的不可替代,明白他的鮮活亮麗,明白他的獨一無二。
當學生的課外音樂作業完成得差不多時,再次給予講評,一般采取集體評價方法,先由老師總結這次活動的效果:哪些同學有怎樣的進步,哪怕基礎較差也需要肯定的方面。然后由大家來補充,不足的方面怎樣修改,可請同學進行示范,也可請老師演示,或者大家先評價,再由老師總結。實現多元評價,實現多層次評價,增加老師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不同賞識,增強學生的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飽滿的學習熱情。
3.4 開展課外藝術活動,營造良好校園文化藝術環境
定期舉辦中小學生藝術節。按照上級指示,我校在本學期舉辦了“陽光下成長”藝術節活動,活動開展一周,每天下午的第七節課都進行一個主題的藝術活動,有舞蹈、器樂、聲樂、模特等。開展此活動,極大的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自信心,有利于藝術課外教育活動教學質量的提高,營造了良好的校園藝術環境。
創造條件,帶學生走進各種音樂表演活動,爭取機會,請來市級專家來校講座,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和眼界,讓活生生的事件和人物走進藝術課外教育活動中來,走進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來。還可以經常鼓勵學生參加校外音樂活動,必要時給予指點。如果學生作品一旦獲獎,學生就會信心百倍;同時,后進生也會覺得自己應加緊練習,不斷來提升自己。只要教師能對學生的參賽能有正確的引導,學生參加校外的比賽,同樣可以使學生在各方面能力得到相應培養和提高。
4 結語
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說:“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總之,要改變藝術課外教育活動中主要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師就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將關鍵問題解決在實處,采取“因材施教、學生互動、多樣評價”等綜合策略,定能為藝術課外教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水平的提高,帶來很大的實效和幫助,有利于促進藝術課外教育活動的健康發展,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受益于藝術教育,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參考文獻
[1] 蘇珊娜·赫德森,莫里西.如何撰寫藝術類文章[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2]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意見[Z].2008.
[3] 竇桂梅.做一名有專業尊嚴的教師[J].天津教育,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