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哈斯其木格 雅梅
摘 要:基礎化學是學好高職食品加工專業其他基礎和專業課程的基石。在高職課程全面改革的形式下,加之基礎化學課程本身的特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基礎化學的教改中,根據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并通過教學內容的重組、多種教學手段靈活應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和課堂活動的實施等措施,經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不僅使學生對基礎化學感興趣,而且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關鍵詞:基礎化學 教學改革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150-02
近年來,高職課程的改革已蔚然成風。新穎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在教學課程改革上。化學作為一門基礎課,在高職專業食品加工專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對培養學習興趣、奠定學習基礎、鍛煉職業能力、提高自身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但事實上,化學課程內容涉及微觀世界,內容抽象難懂,學習難度大[1],傳統的教學已不能滿足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化學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 教學改革原則
教學改革不是盲目的改革,教學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規律。但不同的課程教改需遵循的原則各有不同,該課程根據其特點和學生特點,教學設計時遵循了以下幾點原則。
1.1 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高〔2006〕16號《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依照此文件精神,基礎化學的教學改革要制定明確的改革目標,結合明確的目標,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該課程首先是為后續課程服務的,學生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成為本課程的首選目標,其次,徹底顛覆學生只聽不說、只看不練的學習模式,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再次,把社會能力、方法能力融合在專業能力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本課程的終極目標。
1.2 結合學生特點,進行教學設計
食品專業學生的來源廣泛,有普高,職高以及五年連讀學生,既有理科也有文科,并且有原蒙語授課的學生,化學基礎參差不齊。許多學生的學習愿望不強,自控能力差。在上課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不能有效的吸收所學內容,更不能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但大部分學生對單純的動手操作性知識感興趣,愿意動手操作。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學設計時,要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關系,既能把知識有效的傳授給學生,又能讓學生學的有興趣。
1.3 為后續課程服務的原則
基礎化學是食品加工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它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將決定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和信心,所學的知識和具備的能力也為后續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和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基礎化學在食品專業的整個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基礎化學針對本專業的核心能力重點培養,做到有的放矢,既不重復也不遺漏,又把握重點,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具備的能力足夠為后續課程服務。
2 教學改革采取的措施
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該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教學方法上、考核手段上等采取了有效額改革措施,讓課程的能量發揮到最大。
2.1 刪繁就簡,突出重點,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該課程教學內容選取本著必需、夠用的原則[2],作了大幅度的調整,首先增加了初高中化學基礎知識,奠定學生繼續學習的基石。再次,在教學中,學生要參與大量教學活動,每完成一個知識點或一個教學內容,需要較長的時間。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材上所有的內容成為奢侈。該課程依據這一理念,去掉了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以后學習關聯性不大),以及分光光度法、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的內容(和其他課程重復)。這樣,雖縮小了教學范圍,但依然可以用有效的方法和充裕的時間訓練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2.2 教學方法的適當應用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豐富化也是本課程的特色。我們知道,傳統的講授法有利有弊,它能系統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卻不能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只能被動的填壓,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得不到發展和體現。該課程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是為了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共同參與到課程體系當中來。例如,滴定儀器的使用方法,先前一直是老師演示,學生的照做的教學,而改革后,采用了魔法盒、自學法、旋轉木馬談話法等多樣教學方法,學生利用多種方法掌握滴定儀器的使用。印象深刻,把握準確。再如,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學習,完全是由學生自主完成的。學生在學習酸堿滴定法的基礎上,掌握了滴定法的原理、滴定儀器的使用和計算方法等知識后,通過查找資料、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自我鑒定等方法完成,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提高,自我價值得到實現。
2.3 考核評價的不間斷進行
評價的功能有診斷功能、激勵功能、調控功能、教學功能、導向功能五大功能[3]。評價和考核在該課程利用的非常普遍。首先是考核,該課程中每完成一個項目,進行一次考核,通過考核可診斷學生的掌握情況,為后來的教學提供導向服務,學生也可從中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一舉兩得。再次是評價,每次課都會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包括課堂紀律、發言情況、實驗準備、記錄、操作、結果和報告以及考勤等等,并對有創新想法和設計,承擔組長工作的學生有鼓勵加分。另外對學生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安全意識,吃苦耐勞等職業素質和道德等也納入評價范疇。指標可量化,評價和考核成績都將計入最后的總成績中。
2.4 放慢教學步調,設計教學活動
化學這門學科本身即枯燥又復雜,學生的基礎知識又不強,所以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高等院校大專化學課堂活動內容、形式多種多樣[4],如課堂實驗、家庭實驗、社會實踐、活動與探究、調查研究以及調查研究的活動報告和實驗報告等等。讓學生多參與,多動手、動眼、動腦,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或者設計者,學生自我價值才能得到體現,自我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例如,在基礎化學中,滴定儀器的使用從最初2個學時增長到8個學時,在這過程中,學生需要動手、動腦完成自學、講述、練習等多個步驟,直至完全掌握并能熟練應用。在這期間,學生的自學能力、掌握重點的能力、陳述能力、動手能力等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3 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過改革嘗試,發現學生在某些方面確實有改變和改進。
3.1 對學習的的重新認識
學生在中學階段接受的是“填壓”式的理論教學,對學習有抵觸心理。進入大學后,基礎化學全新的教學模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眼前一亮。這時,學生愿意嘗試學習,并能跟隨教師的教學步伐,隨著課程的深入,自我價值得到更多體現,學生樂于學習。加之考核和評價的不間斷進行,學生之間有了對比,學習的積極性被激發,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事,而是充滿樂趣。學生學習態度上的轉變,是這門課程最大的收獲。
3.2 學生自我的肯定
進入高職高專的學生,在中學階段都是低分學生,曾經未得到老師肯定,學生本身也對自己充滿了質疑,自信心不足,出現了不敢在大眾面前講話,不敢接受老師布置的任務等等問題。在本課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需要他們發揮各自特長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學生的潛能被激發,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把自己的長處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們變得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歧義也會爭論,自我價值得到完全體現。無論是社會、家長、教師還是學生自己對學生都有了重新認識。
3.3 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課程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是鍛煉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能把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通過教學改革,增加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武裝自己。再者,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明白何謂團隊精神;通過完成布置的任務,學會了自學的方法,更掌握了怎樣表達能讓別人理解等等。在學生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這門課程發揮了它的能量。
4 結語
當然,教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的修改和完善。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其他在本課程的改革中,也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只要不墨守成規,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從中獲取力量。
參考文獻
[1] 丁敏娟,蔣云霞.高職“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4,28(4):66-68.
[2] 孫秀娥,尚曉霞.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課合并的教學改革和實踐探索[J].廣東化工,2015,42(2):138-139.
[3]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王前新.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學[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