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艷
摘要: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啟動,國有企業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人力資源體系已不能適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背景下國有企業所面對的新挑戰和要求,新的人力資源體系亟需建立,要突破傳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在三重一大、簡政放權、政策研究、信息統籌等方面加以拓展。
關鍵詞:互聯網;國企改革;人力資源體系;現代企業制度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2014年以來,國資委已在牽頭制定《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并選定了6家央企作為改革試點企業。可以說,國有企業全面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新一輪改革的浪潮已然到來。全面改革的深入對國有企業的研發機制、生產模式、管理方式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辦公室人力資源也必然要經歷深刻的轉型升級,新的人力資源體系亟需建立。
二、傳統國企人力資源存在的問題
辦公室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的主要承擔部門,是企業的形象窗口和中樞神經,承擔著辦文、辦會、辦事的職責,對企業的正常運轉和發展好壞起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總是被貼上“老國企”的標簽,即被賦予體制內、鐵飯碗、清閑慵懶的形象,逐漸顯現種種出弊端:官僚主義和行政化色彩濃厚,流程繁瑣,效能低下;工作內容瑣碎,過于關注具體事務,創新性和體系化不足;工作制度的規范化、科學化不夠,缺乏健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規則,工作中主觀意愿和人情色彩過重;人力資源脫離研發生產,對企業整體凝聚和長遠發展裨益不大,日漸被忽視。因此,在深化國企改革的背景下,必須加強和改進辦公室工作,建立新的人力資源體系。
三、現代國企人力資源的意義和定位
一個企業的發展,短期看訂單,中期看技術,長期看管理。企業中人力資源無處不在,優質的人力資源是企業有效運轉的重要前提,是組織執行力的強大后盾,也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切入點。作為企業的龍頭管理部門,辦公室是承上啟下、溝通內外、協調左右、聯系八方的樞紐。辦公室的工作效能不僅關系到整個企業能否正常運轉,而且影響著各級領導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作為具有重要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國有企業,辦公室工作所肩負的使命更為光榮、職責更為重大。現代國有企業中,辦公室是企業的樞紐、耳目、窗口,應成為企業的信息中心、參謀中心、服務中心,不能只作“收發員”和“傳聲筒”,而要成為領導的“智囊團”和“思想庫”。現代國企人力資源的定位應在大腦,直接創造價值的是四肢,大腦才是指揮控制中心。沒有首領的一群人只能是烏合之眾,沒有大腦的企業也只是一盤散沙。因此,對于深化國企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而言,人力資源變革是其重要內容,必須首當其沖。
四、互聯網時代國企的人力資源體系建設
現代國企人力資源要完成轉型升級,必須建設新的人力資源體系,即突破傳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機制,從深度和廣度上建立和健全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輔導領導決策、推動企業發展的工作保障體系和運行網絡。與傳統的人力資源體系相比,新的人力資源體系具體應在以下四方面進行拓展。
(一)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
“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是指重大事項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及大額度資金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做出決定的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其最早提出是源于黨中央為貫徹民主集中原則、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后來也成為加強國有企業管理的必然要求。該制度所涉及的事項都是關系到企業正常運行和發展走向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能僅僅作為一種集體決策的方式簡單待之,而更應認識到其在規范決策行為、提高決策水平、防范決策風險、保證企業科學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意義。這一制度是否能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操作細則的規范明確、決策流程的清晰可行、決議督辦的及時有效,這些也正是人力資源應該著力之處。“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完善應包括:確定范圍,明確內容,確定決策原則,規范決策程序,注重決策執行,加大決策監督檢查,完善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群眾參與、專家咨詢和集體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而這也為現代企業制度下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職責、權限和義務明確又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機制做出了準備。
(二)深化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
我國自2001年開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來,已先后分六批共取消和調整了2497項行政審批項目,占原有總數的69.3%。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優化職能結構緊密關聯、互相促進,簡政放權成為國家大勢所趨。對國有企業而言,去行政化是深化改革的關鍵環節,也是檢驗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現代國企人力資源的簡政放權應包括:弱化“官本位”思想,在企業文化、工作規范上倡導平等民主的觀念和氛圍;優化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環節,創新審批方式,合并可以合并的工作流程,取消不必要的工作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審批授權機制,提倡并規范授權行為,推行崗位A/B角設置,提高管理科學化水平。國有企業的簡政放權工作不僅局限于行政事務領域,更重要的在財務、采購、生產、物流等領域;絕不僅是簡單的擬定制度,更涉及各級領導、各方部門責權利的較量、權衡;絕不僅訴諸于字面的條文,更重要的是管理觀念、模式的轉變。而這些都需要作為企業中樞機構—辦公室的牽頭和組織管理。
(三)提升政策研究,加強決策支持
企業發展與能否切實制定好發展戰略密切相關,企業要制定并實施好發展戰略,必須加強政策研究工作。優質的政策研究工作不僅能深化管理水平,更能為領導加強宏觀管理、進行科學決策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政策參謀和決策支持。現代國有企業的政策研究工作應關注在:一是研究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行業發展政策,以便對戰略措施及時做出調整;二是研究市場,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對市場競爭態勢進行分析研究,包括對自身的發展優勢和劣勢進行分析;三是研究企業發展目標和戰略重點任務;四是研究發展戰略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研究克服困難的新對策,以便推進戰略的調整與實施。辦公室要成為企業的“智囊團”,人力資源水平要得到進一步提升,必須重視政策研究工作,牽頭組織企業各管理部門群策群力。人力資源只有突破辦文、辦事、辦會的傳統內容,提升工作層次,向善于抓大事、謀大局、當高參轉變,企業才能站得高、看得遠、跟得快。
(四)統籌企業信息,形成上下聯動
一個決策的出臺需要前期大量的信息調研,各部門工作的溝通需要有效的消息傳達,企業上下整體步調的一致需要暢通的信息流轉。信息是各部門工作情況的重要載體,是領導掌握情況、指導工作、控制局勢的有效手段。辦公室是一個企業信息收集、整理、傳遞的核心部門,上令下行,下情上達,信息工作是了解情況的重要渠道,是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更起著參謀助手、反饋控制的作用。一是辦公室在收集信息時要做到及時、全面、準確,緊跟國際、國內形勢,全方位地挖掘企業各方動態,多渠道、多系統地搜集信息,務求提供的信息客觀準確;二是辦公室絕不是信息的中轉站,而要對搜集的信息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抓住事物的本質、方向性的東西,為領導決策服務;三是辦公室還應當做好信息流轉工作,控制信息流轉范圍、方式,有選擇性地讓信息在企業不同主體中得到傳達,從而明確方向、凝聚力量。此外,新的人力資源體系的建設不僅包括廣度上領域的拓展和深度上層次的推進,還應包括在此過程中制度的建設、流程的梳理、規則的運行、手段的創新。
當前,我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新一輪國企改革正拉開序幕。面對戰略布局調整、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完善等重大變動,國企辦公室亟需建立新的人力資源體系,加強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建設,從本源上做到制度健全、流程明晰、操作規范;從管理上溝通上下、協調內外,從頂層上協助領導統籌信息、研究政策、參謀決策。唯此,才能不斷推進企業人力資源規范化、高效化、科學化、信息化,才能始終發揮辦公室的樞紐、核心作用,支持和配合國企改革的深化,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戚聿東.國企改革需要“去行政化”[N].開放導報,2013-6-29.
[2]鄧集文.我國企業行政管理的現存問題及改革思路[J].改革與戰略,2010(01).
[3]王小蘋.談現代企業制度下人力資源的轉軌[J].福建論壇,1996(01).
[4]魏飛.新形勢下國企辦公室業務如何創新發展[J].中國電力教育,2014(01).
[5]肖啟明.做好企業辦公室工作的思考[J].辦公室業務,2013(18).
[6]董媛,王琪.做好信息調研和督查督辦,提升辦公室服務決策能力[J].辦公室業務,2014(04).
(作者單位:山西省左權縣自來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