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優優 魯琪 尹春麗
摘要: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中有81%以上有過兼職經歷。由于兼職主體社會地位的特殊性,在校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因而運用機會理論成本對在校大學生兼職行為的研究對提高在校大學生的成本意識,推進兼職與就業的指導,推動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等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文章將進行對在校大學生兼職行為的成本和效益的分析,并對兼職中出現的相關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兼職行為;機會成本;效益
在校大學生兼職目的與兼職收獲的多樣化給在校大學生的兼職行為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然而這種影響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與兼職的收益平衡問題。其中有18.91%的同學未參加過兼職活動,然而在參加過兼職活動的同學中在兼職時間與收獲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那么如何有效分析這種學習與兼職的效益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借助機會成本理論分析在校大學生的兼職將有助于大學生理性的選擇兼職的類型與時間,在學習與兼職兩方面獲得雙贏。
一、機會成本理論的含義與意義
機會成本是指做一個選擇后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簡單地講,就是指為了從事某件事情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機會成本是用來衡量經濟學中的隱成本和顯成本的,其關鍵在于什么事情不是都好都壞,而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機會成本的概念是從抉擇的患得患失角度或觀念出發提出的。機會成本的概念說明任何稀缺的資源的使用,不論在實際中是否為之而支付代價,總會形成機會成本,即為了這種使用所犧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夠帶來的益處。
對于一位在校大學生而言,踏實學習與苦干兼職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選擇的原則就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有很多在校大學生在選擇是否兼職的時候,都更注重現實收益而忽略了將來收益。由于兼職受益的不確定性導致兼職成本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隨著要素投入時間(放棄時間)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兼職行為的發生,對于大學生當下以及今后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
二、大學生兼職行為的成本——效益綜合分析
由于不同的學生對待學習與兼職的態度存在差異,所以造成每個學生的兼職時間與學習時間的比例關系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平均每周兼職時間為0~3小時的占比31.75%,3~5小時的占比25.55%,5~10小時的占比31.44%,10小時以上的占比13.12%)。這種差異就產生了兼職的機會成本。而在時間一定的前提下,并在保證擁有良好的成績的基礎中如何選擇兼職的時間與兼職的類型,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探討,以使得自己的效益最大。這種效益最大化的形成和每個人的學習能力與兼職時間有密切的關系。不能在此問題中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應該對于不同學校的不同學生提供不一樣的建議。
(一)兼職成本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出于賺取生活費和滿足額外消費目的的兼職比例分比為51.85%和42.82%。因而大學生兼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給自己帶來經濟收入,解決部分個人經濟問題;另一方面就是為了獲得社會經驗,改變自己的社會價值觀,提升自己的軟實力。統計兼職時間與勞動報酬后發現,不同學生的兼職報酬隨投入時間的增多而增加(日工資在50元以下的占比13.50%,51元~100元的占比69.22%,101元~150元的占比14.60%,150元以上的占比2.68%),因而在校大學生兼職時間的付出與工資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合理性。
1. 經濟成本
第一,顯性成本。它是指生產所需投入物的實際支出。本文所指的顯性機會成本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用于兼職投入經費的實際支出。從大學生尋找兼職,包括電話和網絡的聯系費用、給中介的費用、以及兼職過程中的出行費用等各種實實在在的金錢的支出。第二,隱性成本。它是指所放棄的用于其他用途能夠獲得的最大收益。對本文而言則指一名在校大學生兼職期間所放棄收益的最大收入,其中主要是投資收益。投資收益既包括如果學生所支出的兼職費用不投資于兼職,而用于其他投資所得的回報,又包括如果學生沒有參加兼職而是選擇學習,他學習所能得到的將來的回報與兼職費用的和是學生兼職的機會成本。
2. 時間成本
眾所周知,人的黃金時期就是大學時期。大學基本上是人生中最后一個能安心并且在有充足時間可以在校園里學習知識的階段。在面對激烈的生存壓力時,仍然需要知識來做強大的后盾。即便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但仍然需要用知識做后盾來改變或提升生活質量。根據調查情況來看,發現有的學生兼職時間與學習時間比例失衡,出現考試成績不理想的現象。其中影響學習的時間越長,其時間成本也越大。對于現在的大學生而言,時間就意味著機遇、前途與金錢。大學生的兼職與學習時間比例關系如何,可能會影響大學生將來的發展前景。
3. 社會成本
兼職行為的發生占用了學生一定的社會成本與資源。其中社會成本是指產品生產的私人成本與生產的外部性給社會帶來的額外成本之和。一方面學生是應該在學校里安心讀書的,并且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是可以給社會帶來積極影響的。然而如果學生放棄接受理論知識的教育,就會使學生在今后的就業中處于被動地位,同時也會大大降低我國人力資本的儲備水平,甚至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付出更大的代價。另一方面學生的兼職活動主要集中在促銷、服務員、家教以及代理等,這些工作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崗位,在校大學生進入這些崗位又進一步加劇了就業難問題。在校大學生的兼職行為使得社會平均成本有所變動。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在校大學生的兼職行為使學生安心學習的理論知識的心態發生變化,并有可能產生浮躁急功近利的校園風氣,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兼職效益分析
1. 增加社會資本,轉變社會認知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在校大學生的兼職活動中朋友圈得以拓寬(占比65.43%),社會和工作經驗得到增加(占比22.85%)。由于兼職活動,使大學生的社會資本得到擴大,這將有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避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現象的發生。
一方面,兼職大學生通過兼職活動充當不同的社會角色,與社會各種類型的組織或個人進行廣泛的接觸并開展活動,鍛煉了角色轉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增強了適應能力和生存發展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兼職,不斷網羅結交各路朋友,擴大社會網的規模。兼職還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社會網非親緣關系的比例。適度的陌生關系比例對大學生社會資源的獲得,特別是畢業后的求職有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在校大學生的社會價值觀將發生改變。大學生在兼職后,摒棄經濟回報第一的就業價值觀,開始重視未來工作為自己帶來什么樣的社會地位,能否獲得家庭滿意。在校大學生會通過兼職行為開始對社會生活有自己的觀點,進一步了解社會現狀,是自己的生活狀況、態度觀點以及言論更能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進一步增強的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與此同時,在兼職過程中與各種工作人員的接觸可以是自己了解不同崗位的社會地位以及家庭和自己需要什么的工作,并可以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2.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大學生的在校學習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孤立于社會的角落里,通過學習所了解到和遇到的問題較少,這就限制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他人傳授和圖書閱讀所了解的工作經驗缺乏深刻的認識,這將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同時據調查數據顯示,有19.14%的學生在兼職中遭遇了侵權事件。
一方面,兼職的過程培養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兼職實踐使在校大學生的生活空間擴大了,接觸的事物和遇到的矛盾增多了。這種生活的體驗和磨練,使兼職大學生逐漸養成了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個別在校大學生兼職過程中會遇到侵權問題。遇到侵權事件大學生都會本能的通過一些途徑進行維權。不管維權的結果如何,學生都將對維權途徑的選擇和成本得到清楚的認識。這將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這些意識和能力的獲得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社會生存的經驗,從而對大學生的成長起到推動作用。
3. 積累社會經驗,消除負面心理
調查顯示45.70%的在校大學生認為他們兼職的主要目的是積累社會經驗、了解社會,實現社會價值。同時由于從眾心理做兼職的也有5.38%。為了提升兼職的綜合效益,我們要擁有正確的兼職心理。
一方面,通過兼職將自己的理論和想法與實際相結合,大學生培養了創造能力,完善了知識結構,積累了工作經驗。兼職實踐,尤其是和所學專業相關的兼職實踐,讓在校大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去解決問題、完成任務, 并能在工作中發現課堂學習所存在的問題,使創新意識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使創新能力在鍛煉中不斷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學生還可以通過兼職消除負面心理的影響,樹立健康求職心態。兼職是學生就業前短期適應社會的機會,學生能夠在兼職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今后就業形勢,調整并規劃自身就業方向,提高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增強自信度,從而樹立健康的求職心態,降低負面心理對求職就業的影響。
三、基于機會成本理論的指導意見
在對大學生兼職目的的調查中發現,賺取生活費的為51.85%,滿足額外消費的為42.82%,積累社會經驗的是65.79%,從眾心理的是5.38%交朋友比例為18.78%其他占比4.90%(多選題)。
調查數據顯示有19.14%的在校大學生兼職過程中發生過被侵權行為,并且有15.54%的同學對于兼職工作表示不滿意甚至非常不滿意。那么面對這些問題,社會各界應該如何努力才能有效的改善這種現狀?
(一)學生應樹立正確兼職觀念
根據對在校大學生兼職行為的機會成本分析,可以看出兼職行為的發生犧牲了一定的經濟和時間成本,盲目兼職對學習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樹立正確兼職觀念,提前培養良好職業習慣和職業素質。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兼職觀念,理性看待兼職、看待社會,為今后的就業選擇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與此同時,大學生應對兼職行為的選擇做出合理的判斷,要時刻謹記從事兼職工作不僅是為了獲得報酬,更重要的是鍛煉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對大學生而言,專業與兼職工作的匹配性,能提高兼職的實際效益,提升大學生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發展水平。因此,在選取兼職工作時,要通過有目的性有規劃性的兼職活動,來提升兼職的整體效益水平和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另一方面,學會平衡學習和兼職時間,實現兼職與學習雙贏。學生應提高學習的效率,盡量避免曠課去做兼職。學生也可以通過報紙雜志、網絡以及和朋友交流來獲得兼職技能與經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其學習的廣度,大大減少因從事兼職工作而對其學業造成的影響。
(二)學校需探索教育管理新方法
學校應發揮其引導者的作用,從提升大學生維權意識、搭建校企平臺和探索兼職管理新模式等方式入手,創新教育管理兼職大學生的新方法新思路。學生在兼職權益受到侵犯尋求學校的幫助的占比為8.13%。根據學生在兼職中出現的思想與行動上的問題并結合學校的職能,對提升大學生兼職效益有義不容辭的義務。
一方面,加強兼職實踐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維權意識教育和工作能力提升的相關培訓,適應在校大學生兼職的需要,為兼職大學生權益的維護保駕護航。學??梢蕴峁┙虒W助管、勤工助學以及助教等學生可以勝任的崗位,來滿足在校大學生兼職的需求。同時學校應主動加強校企合作,為需要從事兼職的大學生提供相關平臺。另一方面,創新兼職教育管理模式。學校應借鑒國外鼓勵大學生在校創業和兼職的模式,為大學生營造一個有利的創業與兼職環境。學習國外建立學生兼職數據庫和科學兼職認證體系的方式來客觀評價在校大學生的兼職行為。
(三)家人應傳遞必要關注和支持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50%以上的學生從事兼職是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這些學生通過從事各種社會兼職活動,賺取一部分生活費用來滿足自己的日常開支,這需要父母加大財務支持。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存在盲目跟風的從眾心理,沒有明確的人生發展目標,也缺乏來自父母親友的情感關注,因此需要家人更多地溝通與疏導,讓學生明確自身角色,找準人生定位。
(四)政府需完善相關政策和法規
加強法律法規建設,為兼職大學生提供制度保障。在校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合法權益的維護尚缺少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據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8.4%的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而勞動合同是兼職大學生日后維權的有效證據。因此,政府部門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切實保護兼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一方面,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大對《勞動法》中勞動者這一概念的司法解釋,承認兼職大學生勞動者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政府應通過《勞動合同法》進一步明確大學生兼職過程中的權益保障事宜,賦予兼職大學生簽訂勞動合同的權利,一旦兼職大學生的權益遭到侵害,便可以通過法律來尋求有效幫助。
因而,在校大學生從事社會兼職時應權衡利弊,充分考慮兼職效益。真正做到合理、有度、有節地從事兼職活動。
參考文獻:
[1]高鴻業.微觀經濟學(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羅清和,魯志國.政治經濟學(第三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3]潘洪濤.大學生兼職對其社會資本積累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09.
[4]周偉偉.兼職對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研究[J].法治與社會,2010 (02).
[5]袁朝陽.大學生兼職背后的博弈[J].寧波教育學院院報,2011 (13).
(作者單位:武漢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