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競
摘要:文章基于接觸了解到的企業,從風險認識與防范偏差上總結原因。對風險認識偏差方面,就出口貿易企業對風險基本理論知識缺乏總結歸納,并從企業出口貿易業務面臨的風險類別、屬性、邏輯關系分析企業認識偏差;對風險防范偏差方面,從經營僥幸心理、財務安排管理、外部風險工具利用等方面總結分析,最后以信用風險為例具體分析出口貿易企業風險防范誤區。
關鍵詞:出口貿易;風險;認識防范;偏差
雖然1895美國就開始研究與應用風險理論,但我國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實行后許多企業在出口貿易業務活動中逐漸感受和認識到風險的存在。企業對風險的認識與重視,以及風險防范水平都還處在初級階段。《國家風險分析報告》指出,我國企業出口貿易業務壞賬率10倍于發達國家企業(同期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壞賬平均水平為0.25%至0.5%),有的企業甚至高達30%以上。本文就接觸了解到的企業出口貿易業務實際情況,對目前企業出口貿易業務中對風險的認識與防范偏差現狀定性總結分析,便于企業出口貿易業務中增強風險管理水平,提升抗風險能力。
一、對風險基本理論知識缺乏必要了解
(一)出口貿易業務過程中企業對風險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認識
實際工作中接觸了解到的企業來看,特別是中小企業錯誤的認為風險就是危險,對待風險就是冒險,防范風險就是放棄業務。這些錯誤的認識對給企業出口業務穩定經營和業務發展帶來很大的危害。對企業出口貿易業務來講,風險其實是企業出口業務經營過程中帶來損失或獲得收益的可能性。風險可以細分,一方面,既可能帶來損失又可能帶來收益的風險是可以叫做隨機風險,如企業所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波動、供求關系變動等帶來的風險是隨機風險;另一方面,如只會給企業出口貿易業務活動帶來損失的風險而不會帶來收益的風險則是純粹風險,如進口國突然出現對出口商不利的政治變故、出口商品國際運輸途中損毀等帶來的風險是純粹風險。對企業出口業務經營來講,隨機風險一定程度上是市場經濟常態,而純粹風險的認識和防范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這類風險發生,對企業會帶來很大損失。
(二)對風險大致種類缺乏必要了解
1. 國家與政治類風險。簡單的說就是企業出口活動過程中面臨的來自進口國、消費國、中轉國等地方的國家政策與政治性事故因素導致的風險。
2. 國際市場、國際經濟與相關金融性風險。這類風險一般包括:(1)匯率風險,由于本國與對方國相對匯率的變動或進出口雙方所在國匯率分別對世界貨幣匯率的不同步變動引起買賣所在國貨幣相對與世界貨幣升值或跌價導致的風險;(2)利率風險,買賣雙方所在國利率的變動往往起連鎖反應導致成本費用、市場價格、匯率變化等風險;(3)價格風險,由于國際市場相關產品價格的變動引起的風險。
3. 欺詐性風險。由于國際貿易市場交易主體不誠信,進口商利用信息不對情況下自己的對信息掌握的優勢地位欺詐出口企業造成的風險。就企業出口貿易來看,主要有利用銷售合同欺詐、通過貨物質量與運輸欺詐以及買賣國際支付與結算欺詐。
4. 純粹自然因素與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意外事故引起的風險。這類風險我們出口企業有較清晰的認識,如海運、鐵路、公路等貨物運輸相關沉船、翻車等風險。
5. 信用風險。信用風險屬于合同權益(債權)范疇,并不涉及既得財產,因而企業不太在意或不太重視。但是信用風險的影響非常大,就出口企業來講,信用風險其實就是出口企業與進口商債權建立到收付實現期間外部因素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合同權益轉化為既得收入的不確定性。與其他風險相比,信用風險與企業經營活動緊密相關,容易受人意志影響,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非常大,造成損失大。
(三)企業對各類風險之間邏輯關系與重要性缺乏一定了解
從風險給企業帶來損失的危害性角度來講,所有外部因素引至的風險對企業的基本危害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對企業既得資產的損失危害;另外一類是對企業將來才實現的收益(資產)的危害。上面提到的五類風險有的是對企業占有的資產帶來損失的可能性,有的是對企業將來實現的收入帶來損失的可能性,還有的既可能對企業當前資產帶來損失,同時也可能對企業將來才實現的資產帶來損失。如前面所說,許多企業往往忽略對企業將來才實現的資產帶來損失的風險,沒有同等程度認識到和重視企業每時每刻面臨的各類風險。除信用風險的其余四類風險既分別是給企業帶來損失危害風險,同時他們也是信用風險引至因素。也就是說,這四類風險事故的發生,既可直接給企業帶來損失,同時引起信用風險發生,給合同權益的出口企業方帶來損失,招致信用風險損失。
二、對風險防范存在一定的偏差
從接觸到的出口貿易企業來看,企業對基本風險理論缺乏一定了解外,在風險防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始終沒有拋棄僥幸心理
因為風險事故發生不是確定性事件,實際中從企業決策人員、管理人員到作業人員都抱有風險事故“應該不可能發生”的僥幸心理,在實際作業與管理中麻痹大意,最終釀成事故,給出口貿易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對來自外界企業自己不可控因素引起的風險事故,出口貿易企業別無選擇只能通過風險防范工具轉移到第三方,從而規避自己可能風險損失。由于轉移風險到第三方企業要付出一定的風險防范成本,一些企業不積極利用外部工具規避風險,一旦發生風險事故,卻無力回天。
(二)缺乏必要的風險防范整體財務安排
國外先進企業對企業風險管理制定有專門的戰略規劃,設立有專門風險管理研究與實施監控部門,同時安排有專門的年度成本預算與財務規劃。目前也只有很少的出口貿易企業有專門的風險風范整體財務安排,很多企業沒有統一的風險防范轉移指導原則與制度規定,業務人員是否借助外部工具轉移風險具有很大隨機性。這種散漫的風險防范影響企業相關人員風險防范的積極性,不利于企業風險防范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企業風險防范誤區具體分析——信用風險為例
以出口貿易企業面臨的信用風險為例,實際接觸到的企業有以下一些防范誤區。
(一)認為保險公司擬承保的業務就沒有風險
任何保險產品工具的設計都依據上述大數法則和互助機制設計。保險公司接保的業務風險并沒有減小,但保險公司敢于承保是因為大數法則和損失彌補的互助機制下,用大多數企業的保費去彌補少數企業的風險損失,企業若不投保則只有靠自己承擔。企業投保而保險公司不承保的業務是保險公司分析認為屬于危險類業務或出口貿易企業過分冒險業務。這類業務發生損失趨于確定性,保險公司接保不但對其他出口貿易企業不公平,也使得保險公司被部分出口貿易企業拖下水。
(二)靜態看待業務進口商客戶信用風險
現實中一些企業習慣性的認為老客戶沒有風險,總是認為自己與其合作多年沒有出現過事故。事實上客戶信用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受客戶主觀條件狀況與客觀環境影響。當客戶自身經營出現問題,或其上下游業務伙伴出現不利狀況,都將對客戶造成負面影響,支付能力下降或沒法完成支付,信用風險事故就發生。因此無論過去信用多么好的客戶,將來都有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即存在信用風險。
(三)孤立看待客戶企業信用風險
客戶信用受其主觀條件與客觀環境影響。但是企業往往孤立地判斷其進口商客戶信用,沒有考慮客戶自身狀況動態變化以及其所處環境的動態變化,從而認為客戶信用一成不變。事實上客戶的業務處于錯綜復雜的環境中,其只是價值交易網絡鏈中的一個節,客戶信用動態變化性緊密地受各種市場環境因素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交易主體影響,錯綜復雜,偶然隨機性很大。價值交易網絡中相關任何因素的變化都影響到客戶信用,因此客戶信用風險時時存在。
參考文獻:
[1]張京莉,外貿企業防范匯率風險探析[J].河北金融,2008(05).
[2]童映磊,王炳志.出口企業海外商賬風險防范研究[J].財會通訊,2009(07).
[3]李芳.外貿企業風險規避與財務管理[J].會計師,2009 (05).
[4]李征.當前金融形勢下的海外商賬管理[J].商場現代化,2009(07).
[5]劉金柱.出口企業延期收匯不容忽視[J].中國外匯,2009(08).
[6]李瑩.我國公司跨國經營中的外匯風險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09(08).
(作者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