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玉蓮
【摘要】小學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重要學科。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改變以往簡單灌輸式教學模式,要借助多種提問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輕松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在培養學生問題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也能得到提高,進而,也能確保高效語文課堂順利實現。
【關鍵詞】小學語文 提問形式 故事 音樂 表演 文本 視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037-01
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指教師將學生引入到一定的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思考,一來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方向,減少盲目性,二來能夠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進而,在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語文教材,要通過多種提問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進而,使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為高質量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過程中所選擇多種提問形式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中輕松地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借故事導出問題
借助故事進行教學不僅能夠給課堂注入生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在形象的小故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相關的故事導出問題,不僅能夠發揮故事教學法的作用,而且,還能將學生順利的引入課堂教學內容之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選擇了故事導出問題的方式進行授課,首先,我通過“復述故事”將本節課等問題導出了出來,即:“一天小壁虎在捉蚊子的時候,被突如其來的一條蛇咬到了尾巴,在拼命掙扎之后,終于逃了出來。可是,尾巴卻斷了一半,看著這難看的尾巴,小壁虎決定去借一條……”想知道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嗎?借到尾巴了嗎?借到誰的尾巴了?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好嗎?這樣的一個復述故事導出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自主的走進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之中,同時,也能幫助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確保高效課堂順利實現。
2.借音樂導出問題
眾所周知,音樂能舒緩人的緊張情緒,能讓課堂充滿生機,陶冶學生的情操,能給抽象的語文課堂注入生機,能使學生在輕松地環境中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音樂來導出相關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時,我選擇了音樂導出問題的方式,首先,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歌曲“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組織學生進行學唱,并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有了解過老北京的春節是怎樣的嗎?和我們所唱的兒歌是一樣的嗎?”問題的導出可以順勢將學生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之中,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輕松地環境,有效的問題也能幫助學生了解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教學質量。
3.借表演導出問題
情境表演是指組織學生將教材文本中的場景還原出來,一來能夠幫助學生體會情境中各人物的形象特點,了解故事發生的梗概,二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保護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要通過對文本的改編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使學生在情境的還原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課堂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扁鵲治病》時,我選擇了表演導出問題的教學方法,首先,我組織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按照以下片段進行表演,如:
扁鵲:拜見大王。
蔡桓公:免禮。
扁鵲: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說)
蔡桓公:卿家說笑了,我的身體很好,什么病也沒有。
……
組織學生按照上述的劇本進行表演,同時,引導學生思考:蔡桓公是一個怎樣的人?這篇文章說明了一個怎樣的中心思想?組織學生在表演中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在體會和感受中形成語感,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進而,也能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
4.借文本導出問題
文本解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展現語文課程魅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的分析、解讀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在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更能最大化的展現文本內涵,以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好基礎性工作。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價值,要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以幫助學生突破課堂重難點,進而,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還以教學《北京的春節》為例,在通過音樂導入課堂之后,我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解決問題,并在小組內互相討論:北京的春節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者筆下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和你眼中的春節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對文本導出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加強學生的理解,而且,也能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文本中感受春節的喜慶氣氛,同時,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受“年味”,感受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進而,確保學生在問題探究中養成主動探究、自主分析的良好習慣。
5.借視頻導出問題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形象直觀的課堂是最能調動其學習興趣的,也是開闊視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通過相關的視頻導出問題,引導學生在形象的問題展示中了解教材內容,進而,確保學生在直觀的視頻沖擊下找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觀潮》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也為了激發學生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在教學時,我借助多媒體視頻功能向學生播放了八月十八日錢塘江咆哮壯麗的場面,這樣的畫面直觀展示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親身感受作者描述的場景,而且,也能確保課程目標最大化實現。接著,在視頻播放完之后,我引導學生思考:觀看完視頻之后,錢塘江的潮有什么特點?你有什么感受?組織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對學生情感態度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當然,除了上述的問題導出形式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圖片導出問題”“演講導出問題”“游戲導出問題”等等,這些方法都是能夠確保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實現的。總之,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要通過多種問題導出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在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討論、獨立思考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進而,確保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趙春良.問題情境創設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