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利娟 何偉明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認知程度及改善預后的作用,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方法 選擇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運動干預、體位干預、飲食干預、用藥護理、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認知功能級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并對兩組的預后進行比較。 結果 干預3個月后,干預組患者的時間定向力、地點定向力、即刻記憶、注意力及計算力、延遲記憶、語言、視空間各項評分分別為(8.97±0.59)、(8.39±1.14)、(2.93±0.82)、(4.45±0.64)、(2.26±0.14)、(8.83±1.26)、(2.62±0.34),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干預組患者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總體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分別為(95.37±3.62)、(91.40±3.97)、(89.42±4.13)、(81.33±4.64)、(59.01±3.92)、(89.47±4.18),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心衰惡化再住院率、因心衰至急診就診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得到顯著改善。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認知;生活質量;綜合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4-012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the cognitive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the prognosis,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 60 case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ethod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exercise intervention, body position intervention, dietary intervention, medication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cognitive function level quality of life, th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3 months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time directional force, disorientation, immediate memory, attention and calculation, delayed memory, language, visuospatial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97±0.59), (8.39±1.14), (2.93±0.82), (4.45±0.64), (2.26±0.14), (8.83±1.26), (2.62±0.3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3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physic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role function, cognitive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95.37±3.62) and (91.40±3.97), (89.42±4.13), (81.33±4.64), (59.01±3.92), (89.47±4.18),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intervention groups worsening rehospitalization for heart failure or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and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n raise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 of the patien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prognosis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gnition; Quality of lif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復雜的臨床綜合征,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終末階段的臨床表現,有反復發作、多次住院、病情不斷惡化、死亡率高等特點,預后較差[1]。且隨年齡增長其發病率和患病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發現,心力衰竭患者認知功能降低,出現記憶功能損害、學習能力下降等臨床癥狀,且隨著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其認知功能損害加重[2]。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尤其是心理干預,從而糾正患者不正確的認知,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本研究通過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認知程度及改善預后的作用,旨在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及護理提供進一步的指導依據,從而促進病情穩定, 減少復發率和病死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符合國際心臟學會及WHO臨床診斷標準。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49~82歲,平均(68.1±10.2)歲。心功能依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為Ⅰ~Ⅳ級,其中Ⅰ級34例,Ⅱ級18 例,Ⅲ級 6 例,Ⅳ級2 例;納入標準: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惡性腫瘤者及排除精神病史或神經病史者、伴肢體運動障礙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中男19例,女11例,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組中男16例,女14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性別和年齡、文化程度、基礎疾病等臨床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見表1。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綜合性護理干預。①常規護理:保持病房環境整潔、干凈,定期消毒,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適宜,保持室內安靜。②心理干預: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采用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各種不適癥狀,鼓勵患者進行負性情感的充分表達、宣泄,采用認知療法、支持療法、放松療法等行心理治療,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從而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③運動干預:心功能Ⅱ、Ⅲ級的患者采用步行方式,以50~100 m距離開始,20~30 min,速率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速度為準。運動頻率從每周3次開始。當日運動后患者無不適癥狀、體征時,下次運動時增加50~100 m。第2周開始可根據情況每周增加1次,最多不超過5次。心功能Ⅳ級的患者在床上輪流作單肢體的運動訓練,運動時如出現疲勞或心慌、氣促,即降低運動量或停止運動[4]。④體位干預:護理人員協助患者行臥位或者半臥位,雙足可下垂,以減少靜脈回流量,減輕心臟負擔,同時定期予以翻身,避免發生壓瘡。⑤用藥干預:耐心指導患者了解用藥方法、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不要隨便更改醫囑所給藥物劑量,且不能自我更換藥物,并在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血壓的變化情況。⑥飲食干預:向家屬說明飲食干預的重要性,針對患者不同的體質特點,在飲食方面給予指導。指導患者在飲食方面以高蛋白及易消化飲食為主,最主要的是注意攝入鹽的量。⑦健康干預:利用宣傳欄宣傳、組織專題講座和小組學習等方法向患者家屬介紹心力衰竭發病的誘因、臨床表現、并發癥及治療等相關知識,讓患者充分認識到該疾病是可以控制的,告知堅持長期合理用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1.3 評價指標
1.3.1 認知功能評價[5] 采用MMSE量表,即簡易智力狀況檢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包括以下7個方面:時間定向力、地點定向力、即刻記憶、注意力及計算力、延遲記憶、語言、視空間。共30項題目,每項回答正確得1分,回答錯誤或答不知道評0分,量表總分范圍為0~30分。對患者和家屬所有調查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問卷由經培訓后的護士進行調查及患者或家屬獨立完成問卷。
1.3.2 生活質量評價[6] 應用簡明36項健康問卷(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包括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幾方面,每個維度均為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10]。SF-36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QOL量表,具有良好的可信度、效度和反映度。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認知功能級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并對兩組的預后(包括死亡、心衰惡化再住院率、因心衰至急診就診)進行比較。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預前后認知功能各項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時間定向力、地點定向力、即刻記憶、注意力及計算力、延遲記憶、語言、視空間各項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干預組患者的時間定向力、地點定向力、即刻記憶、注意力及計算力、延遲記憶、語言、視空間各項評分分別為(8.97±0.59)、(8.39±1.14)、(2.93±0.82)、(4.45±0.64)、(2.26±0.14)、(8.83±1.26)、(2.62±0.34),對照組患者的時間定向力、地點定向力、即刻記憶、注意力及計算力、延遲記憶、語言、視空間各項評分分別為(7.86±0.75)、(7.07±1.23)、(1.82±0.73)、(3.13±0.48)、(1.72±0.34)、(7.13±1.12)、(1.82±0.13),兩組干預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總體生活質量各項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干預組患者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總體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分別為(95.37±3.62)、(91.40±3.97)、(89.42±4.13)、(81.33±4.64)、(59.01±3.92)、(89.47±4.18),對照組患者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總體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分別為(88.44±2.86)、(86.81±4.38)、(80.69±4.20)、(77.52±4.38)、(48.73±3.86)、(79.83±3.91),兩組干預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隨訪其預后比較
出院后隨訪6個月,其中對照組2例死亡,干預組心衰惡化再住院率、因心衰至急診就診比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癥候群,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心力衰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有資料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為6%~10%,占老年患者的80%以上[7]。近年來研究顯示,老年CHF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發病率較高,且CHF可導致認知功能受損,且同時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病死率相對無認知障礙心力衰竭患者高、預后差。且CHF 的發病過程中,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上要遭遇許多困擾,身體活動受限、睡眠紊亂,對心衰診斷的困惑感、角色改變、社會生活受限、擔心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及其他醫療技術設施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8,9]。因而如何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認知水平,改善其預后成為目前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證實,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的癥狀,減輕心力衰竭的程度,降低病情的復發率,從而對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等起良好效果[10-13]。
本研究干預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運動干預、體位干預、飲食干預、用藥護理、健康教育干預等。表2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后,干預組患者的時間定向力、地點定向力、即刻記憶、注意力及計算力、延遲記憶、語言、視空間各項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羅容蓮等[10]報道的觀點是一致的,說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通過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不僅可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有進一步的提高,而且還可以樹立抗病的信心,從而使各種生存指標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14-18]。本研究表3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后,干預組患者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總體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4對兩組患者出院后隨訪6個月,干預組心衰惡化再住院率、因心衰至急診就診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義(P<0.05),與竇靖等[19]報道的觀點相符,進一步證實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預后。楊文筆[20]將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在常規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礎上,觀察組加入運動康復干預,同時應用MMSE 量表與CVLT 量表評估患者認知功能的變化。結果顯示,觀察組MMSE量表及CVLT 量表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運動干預對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認知功能、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得到顯著改善[21,22]。
[參考文獻]
[1] 張建,華琦. 心力衰竭的診斷與治療[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
[2] 任昌菊,劉靜,夏昌華,等. 認知行為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緒及心功能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21):2392-2393.
[3] 何琨,郭榮珍,呂探云. 心力衰竭病人疾病認知水平的調查[J]. 護理研究,2005,19(2):207-208.
[4] 趙淑青. 強化認知、行為干預對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觀察[J]. 社區醫學雜志,2011,9(14):36-37.
[5] 張玉燕. 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心功能的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 10(5):379.
[6] 趙鄭波.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與認知障礙研究進展[J]. 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2(6): 863-865.
[7] 莫偉文. 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0, 48(34):71.
[8] 曹婷婷,王晉. 心理護理對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學,2011,17(15):122-123.
[9] 李冬梅. 128 例慢性心力衰竭的護理體會[J]. 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1):106,109.
[10] 羅容蓮,謝美瓊,龍瓊珍. 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認知程度效果分析[J]. 現代醫院,2014,14(6):97-98.
[11] 章春英. 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8(24):665-669.
[12] 林凱思.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1298-1299.
[13] 金娟,韓宇博,鄒國良,等. 運動康復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 山東醫藥,2014,54(37):11-12.
[14] 曾志蕓. 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 14(13):335-336.
[15] 張秀蘭.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觀察[J]. 中外醫療,2013,19:160-161.
[16] 俞明輝.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護理[J]. 贛南醫學院學報,2010,28(13):139-140.
[17] 紀宏斌,任愛玲.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7):8-9.
[18] 黃淼. 整體護理干預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22):159-160.
[19] 竇靖,王曉華,楊麗娜. 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河北醫藥,2014,11(4):1753-1754.
[20] 楊文筆.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 吉林醫學,2012,33(5):1064-1065.
[21] 龐玉華,楊艷.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0):120-123.
[22] 謝明榮. 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從性和心功能的影響[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76-77.
(收稿日期: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