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婷婷
摘 要:自2006年twitter網站建立以來,微博作為一種自媒體,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儼然成為新媒體中實時性最強、溝通最緊密的信息交互平臺,改變著公眾的生活習慣。微博在高校學生中的廣泛使用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戰。網絡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利用微博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提出了新要求。
關鍵詞:微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
是基于互聯網終端發布信息以供他人共享的一個信息交互的平臺,因每次用戶發布的消息通常限于140字之內,故而得名。”微博作為一種自媒體,具有信息傳遞的實時性、發布內容的自主性以及聯系的緊密型等特點,正是由于微博的便捷性,使得微博這種新媒體在大學生群體中得到廣泛使用,微博已經成為大學生信息交互的重要工具。微博拓寬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通過微博可以分享消息,關注熱點,拓寬知識面;但與此同時,微博的自主性也使得一些虛假信息充斥網絡,對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這就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如何利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臨的重要的現實問題。
1.微博作為一種新媒體的特點
(1)聯系的緊密型。微博與傳統的媒介以及博客、論壇等新媒體比較而言,最突出的優勢就在于微博真正實現了信息的雙向互動。微博所具有的“自媒體”的屬性,正改變著公眾信息交互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通過微博的形式,以最簡練的語言發布給受眾。博友也就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給予反饋,在微博上發布自己的想法。通過這種雙向互動,增加了相互之間的交流。
(2)操作的便捷性。除了增加相互之間的聯系之外,微博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其操作方式的多樣性和便捷性。隨著互聯網和各種智能手機的發展,人們不僅可以通過電腦發布微博消息,現在還可以通過手機來操作,隨時隨地記錄自己身邊所發生的點點滴滴。操作的便捷性便在于微博博主可以不受任何時間、地點的局限,只要有終端設備,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發布出來。微博的這種便捷性也迎合了現代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3)信息的實時性。互聯網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與這類信息相比,微博的獨特性就在于發布信息的實時性。例如,一些重大事件或者突發事件,只要有博主在場,就可以利用各種設備在微博上發布出來,這種信息的實時性以及真切的現場感,甚至比許多媒體都更為高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隨著微博的推廣,“微博反腐”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一些腐敗官員往往是被知情者利用微博揭發出來的,微博反腐也成為反腐的重要工具。這種信息的實時交換使得微博成為公眾信息傳遞的重要渠道。
(4)內容的自主性。在微博的平臺上,每一個用戶都可以發布信息;在微博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隨時發布自己想說的話,分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記錄生活的點滴。
2.微博對大學生的重要作用
“根據《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及社交網絡運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 中國約有58.4%的人正在使用微博,大約32.5%的人利用微博主要是發布信息,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微博的使用量正逐年上漲。微博的出現正改變著人們的溝通方式和生活節奏,微博的自主性與便捷性更是迎合了大學生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滿足了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訴求,為大學生的成長搭建了一個平臺。
一方面,微博給大學生帶來了眾多便利。通過微博可以廣交好友,抒發情感,微博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舒緩壓力的平臺;通過微博可以關注時事,了解熱點問題,微博給大學生提供了拓寬視野的機會;通過微博可以共享信息,探討問題,微博給大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渠道。但另一方面,微博也給大學生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由于微博的消息來源沒有保障,各種消息充斥著大家的眼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負面影 響;此外,微博的普及也給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埋下隱患。
總的來說,微博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利大于弊的,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辨別是非,避免盲從。因此,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積極探索怎樣利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的變革,多元的文化背景正改變著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溝通模式,這也給人們的思想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例如,大學生普遍存在道德風險,誠信意識淡薄,人際溝通能力減弱等問題。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嶄新的挑戰。
鄧小平同志曾多次強調:一個學校能否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勞動者,關鍵在于教師。大學生支撐著國家的希望與未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就在于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和引導。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需要積極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
4.微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影響
我國高校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便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課堂教育以及談心等方式進行。微博的推廣對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習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帶來了挑戰。微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微博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等為主的課堂教學,輔之以必要的心理輔導。長時間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形式比較單一,仍然是以教師為主的單方面的灌輸模式,缺乏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生多是被動地接受,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夠。而微博的使用恰恰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師生雙方在微博的平臺上平等地交流思想,表達觀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微博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作為一名老師,只有了解自己的學生真正關心的是什么,知道的是哪些,才能更有效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而微博在大學生中的普及使得老師通過關注學生的微博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動態,微博的使用使師生之間能夠以平等的身份進行對話,這種平等的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這也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3)微博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與傳統死板、生硬的教學模式有所不同的是,微博使教育雙方在平等的平臺上實現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微博憑借其新穎的形式、簡便的操作,深得學生的厚愛。學生可以通過微博抒發心情,表達思想,也可以通過微博與老師、同學探討學術問題,在這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也更容易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
5.探索利用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學生為主要對象,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習方法和生活習慣上的發展變化直接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在新形勢下積極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微博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為網絡時代的必然趨勢。利用微博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門全新的藝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全面了解微博的傳播特點和規律,積極探索利用微博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1)充分利用微博的聚眾性,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微博。微博在高校學生中的普及,在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微博具有方便、快捷等優勢,與此同時,微博的世界里魚龍混雜,各種虛假的信息也給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帶來一定的沖擊。因此,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充分了解微博的特性,利用微博的平臺發揮輿論引導的作用。通過微博的平臺,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學生進行交流,以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
(2)促成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伴隨著新形勢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主動開通自己的微博平臺。一方面,利用微博的平臺發布消息,與學生進行交流,發揮輿論引導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與回復,形成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
(3)發揮學生干部的監督和引領作用。高校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可以說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發展還不健全,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干擾,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和引導。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引導和監督學生使用微博的情況。此外,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健康向上的微博內容,關注與學業相關的學術名人,關注時事熱點,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4)利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多是形式單一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隨著微博的出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應該利用微博的特點,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注入新鮮血液。例如,理論教育的老師可以利用微博回答學生關于本課程的問題;也可以在微博上拋出一個主題討論,供學生討論并給出指導意見;還可以發布一些與本課程相關的信息,以供學生學習等,這還需要理論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探索。
微博的出現在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抓住機遇,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和新路徑,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喻國民,歐 亞,張佰明,等.微博:一種新傳播形態的考察——影響力模型和社會性應用[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
[2]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2011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及社交網絡運用狀況調查報告[DB/OL].http://kid.qq.com/a/20120327/000294.html.
[3]馮 剛主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李臘生,龔 萱,閔 杰,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 [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5]孫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6).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