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門用途英語(ESP)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需要與特定職業開設的課程。隨著中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將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發展方向。文章以“醫學專業英語”教材編寫為例,闡述了高校專門用途英語(ESP)教材編寫的必須遵循“整體觀”“時代觀”“實用觀”和“精品觀”。
【關鍵詞】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編寫;“四觀”。
【作者單位】笪立,江漢大學外國語學院。
作為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學在我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關于大學英語教學傳出了另外一些聲音,如“應試教學”“折騰”“費時低效”“聾子、啞巴英語”等等。因此,建議大學英語從通用英語(EGP)教學轉型到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的呼聲越來越高。復旦大學的蔡基剛教授認為,現在已經到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做好準備的時候了。有條件的大學,尤其是重點大學,應該嘗試大學英語教學的重心朝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方向轉移。為了滿足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需求,大學英語必須定位在ESP,而非基礎英語。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束定芳教授主張,在不具備開設雙語課的條件下,開展ESP教學是切實可行的也是明智的做法。作為教學的重要載體,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的質量高低會影響ESP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與大學英語教材相比,國內的ESP教材編寫還不夠完善。本文主要闡述ESP教材編寫過程中應遵循的“四觀”,希望能給高校ESP教材編寫者和出版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一、高校專門用途英語(ESP)教材編寫的“四觀”
1.整體觀
大學英語教學一般被認為是通識教育,強調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而ESP教學被認為是專業教育,教材編寫應該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整體教育思想主張,在學習過程的中,必須有選擇的機會。如果高校英語教學可以用知識性輸入,交際性輸入和工具性輸入來涵蓋,那無論是EGP教學還是ESP教學,都是適應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唯一可分的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針對醫學英語教材來說,注重醫學知識本身是這門課程的基礎。作為醫學專業的學生,學習語言是為了更好地與別人交流,如果教材的編寫沒有真實的語言環境和貼近生活的語料,只會成為“真空課文”。因此,工具性輸入是ESP教材編寫的關鍵。學生學習醫學英語的目標不僅是語言基礎或文化知識,而是獲得用英語進行學術或業務交流的能力,以及醫學專業探索中所需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醫學英語教材的編寫不是簡單的專業詞匯的堆砌,要涵蓋如“什么是醫學”“醫學界的成就”“醫學中的倫理道德”“現代醫學技術”“醫改、醫患糾紛”等鮮活的主題。學生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他們的學術口語能力和學術書面應用能力。ESP教材編寫者除了掌握教材編寫的整體知識觀,對學習者的整體技能觀也應該深刻了解。教材編寫應該兼顧學生聽、說、讀、寫、譯在未來所從事專業方面的深層次發展。
2.時代觀
2004年以后,根據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編寫的大學英語教材被稱為第五代教材。ESP教材的編寫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如果不及時更新ESP教材中更新較快的專業內容,就會造成學生“無效學習”和教師“費時低效”的局面。比如:醫學專業英語選材要能反映醫學專業發展的新成果、新趨勢及新技術、新方法在醫學專業中的應用,最大限度地滿足時代發展變化的需要。目前,市場上有不少醫學英語教材,內容陳舊,文獻中涉及的一些手術方法或治療手段早已過時或根本就是錯誤的,這樣的教材不僅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習者掌握專業知識,還有可能誤導他們。教材更新不是所謂的“再版、三版”,而是根據專業學科特點,結合當下國內外熱點融合的一種全新語料。有些專業英語教材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教材內容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順應發展,不斷地更新和充實內容。學術性教材的編寫除了要汲取前人的精華,更要注重英語這一世界性語言的發展變化。只有這兩者結合起來,教材才能既凸顯學術氛圍,又體現時代氣息。
3.實用觀
教材編寫要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反映學習者目前和將來的語言使用情況,就要突出實用性,確切地說是針對性和工具性。專門用途英語與通用英語最大的區別,就是學習者在學習專門用途英語的時候有特定的目標和需求,這種需求不是簡單的應付考試,而是為了能在專業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需求分析是編寫ESP教材的基礎和關鍵。
以醫學專業英語教材學習為例,傳統的醫學英語教材關注的是詞匯,閱讀和翻譯及練習,這種教材的編寫理念過于強調語言點和句法結構,忽略了學習者交際能力的需要,遠遠滿足不了現代社會對專業人才的外語要求。醫學英語教材的實用性體現在教材能否解決學習者語言能力培養的問題。學習者是否能夠利用通用英語學習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得到進一步的實踐和運用,達到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和交流信息的目的。近些年來,醫學專業英語教材從《醫學英語詞匯學》《醫學文獻閱讀》到《醫學英語視聽說》《實用醫學英語寫作》 《實用醫學英語會話》等等,無不體現了教材編寫者在教材設計理念上的實用觀。教材的實用性在關注學習者專業語言學習的同時也應該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具體體現在教材編寫要有一定的語境,教材要有利于教師進行交際、合作的課堂活動,有利于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重新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促使他們進行教科研活動,提升自己的專業發展。
4.精品觀
教材是教學和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教材質量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縱觀市場上的大學英語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品種多,出版社實力雄厚。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都相繼出版了一些高質量的大學英語教材。這些教材中,很多都是國家“十一五”及“十二五”規劃教材,教材編寫者大多是外語界的權威,他們具有較高的教材編寫理論知識,編寫團隊大部分來自教學一線,對學習者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的趨勢有很深的了解。而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的編寫在國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指導思想,各自為戰,校本教材居多,精品教材、規劃教材屈指可數。高質量的ESP教材編寫與設計,首先要有先進的ESP教學理論為指導。對醫學專業英語而言,教材編寫要充分考慮醫學生現有的專業知識水平、英語基礎和他們的實際需要,確保他們均衡的獲取語言養分和專業知識。編寫者要注重專門用途英語教材內部的知識銜接,也要關注醫學生英語知識與大學英語的銜接。ESP教材不僅涉及學習者語言和技能的學習,還應注重培養學習者在真實環境中完成交際任務的能力。我國的醫學院校由于學歷層次不同,各自都有自己的教學規律,在這種情況下,醫學院校應該依據各自的教學特點,把教學經驗轉化為教學實踐的手段,編寫出高質量的醫學專業英語教材。
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ESP教材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ESP教材編寫者要深入全面地了解語言教學的基本理論和學習者的需求,將理論結合教學實踐,適應ESP教學的實際情況。ESP教材的編寫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將“整體觀”“時代觀”“實用觀”“精品觀”始終貫穿于ESP教材編寫理念之中,在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效的專業交流能力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提升,培養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有用人才。
[1]蔡基剛. 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 外語界,2004(2):22-28.
[2]蔡基剛.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 E S P課程模式研究[J]. 外語教學,2004,33(3):47-50.
[3]束定芳. 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趙林靜,柳華妮. 基于整體教育觀的大學英語課程定位與教材建設研究[J]. 外語電化教學,2012(9):67-71.
[5]蔡基剛. CBI理論框架下的分科英語教學[J]. 外語教學,2011,32(5):35-42.
[6]蔡基剛,唐 敏. 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原則[J]. 中國大學教學,2008(4):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