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玲
摘要:隨著我國不斷深化教育改革,中職院校也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特別是大多數中職生當前無法承受心理壓力和挫折,這對于畢業后走上社會非常不利。基于此,本文首先從分析中職生的挫折原因和采取挫折的必要性來說明在中職生中開展挫折教育勢在必行,從正確看待挫折、老師針對遭受挫折的學生給予關懷并安排恰當的挫折訓練以及培養自信心和獨立性這四個方法來展開挫折教育,以使學生有強大的內心來直面未來遇到的任何挑戰。
關鍵詞:中職學生 挫折教育 自信心 重要性
21世紀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因此如何生存是人們討論的熱點,而這個熱點話題包含兩點內容:成功還是失敗?我國中職院校如何伴在高校擴大招生規模的洪流下,培養出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技工,其關鍵點使中職生有過硬的技術基礎上,采用挫折教育,培育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其有一顆強大的心,與當前的競爭、生存、發展的社會相適應,在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是當前職業教育所要重視的一大課題。
一、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國內和國際的各個領域均面臨著諸多競爭,因此社會上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徒有一身本領卻不能直面挫折的人才,而是要具有超前挑戰能力和抗挫折精神的人才。在國外人的眼中,感覺中國學生是刻苦、聰明,但是缺乏挑戰力,沒有良好的心態來直面挫折。而我們國家確實存在著父母寵溺孩子的現象,也就是孩子想要什么都是有家長來做,從而使學生成為依附于家長的“寄生蟲”,沒有任何的獨立性,這是最能給新世紀青少年致命一擊的缺陷。在“中日下一代較量”這一震撼國人的內蒙古草原求生比賽中,已經說明在家長過分寵溺和嬌慣中長大的學生,遠遠落后于日本的學生。而父母也應當知曉想使孩子成器成才,必須施行挫折教育。因為挫折教育是新世紀的一項新式、值得推廣的重要教育理念,為培養出有高心理素質和專業技能兼備的職業技術人才,需要實行挫折教育。
二、強化和實行挫折教育的主要方法
1.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挫折
(1)在人生當中,經歷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在實踐中得知,人的一生當中,順順利利走過的可能性是沒有的,難免會經歷失敗和挫折,尤其是在一段時間內會處處遭受打擊。一個人在奮斗和成長的路上,遇到各種我們無法預料的逆境是非常正常的,特別是中職學生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做好迎接下一個挑戰的思想準備。
(2)挫折并非都是壞事。每個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看我們是怎樣看待這個事物,因此挫折在不利的方面是使人心靈遭受打擊、情緒混亂,更甚者會做錯事;有利的方面是能夠使人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其成為自身成長的動力。正如某教育學家所說的:“哪一種類型的教育也不能與挫折相比較,幸運雖然是偉大的老師,然而不幸卻比幸運更高一籌。”想要使中職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第一要務就是要使其認識挫折影響人要具有正確性。使消極態度變成往前的動力,這一點如果做好,才能協助他們更好的走出逆境。
(3)面對挫折要有一顆勇敢的心。既然人活著的時候在所難免地會遇到挫折,那么老師就應當將教育職能發揮出來,教育學生在挫折出現時不灰心,坦然面對。因此應當保持:當挫折到來時,不膽怯、不灰心、不回避、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平復好自己的心情,腳踏實地來探究出現該挫折的客觀和主觀因素,吸取本次失敗的教訓,將思想包袱扔掉,化悲憤為奮發前進的動力,更加努力地去學習,用以后的成功來彌補現在受到的虧損,知曉只有在挫折中錘煉自己,才能夠逆流而上,走向成功。
2.教師應當注重學生遭受挫折后的關懷
中職為了適應普通高校不斷擴招的需求,不斷地降低中職學生的錄取分數線,有的學校還有免試入學的特例,因此學生素質處在較低水平,導致學校的管理工作難度較大。在學生的心目中職業學校總是低于普通高中一等,因此大多數中職生均處在著自卑、缺乏自信心的心理狀態中,因此要有針對性的展開心理輔導,使其能夠以熱情、積極的心態面對當前的學習和生活。特別是在大多數中職生都是留宿生,在缺乏父母關愛的環境下,相關老師更應該給予關懷和引導,當學生的生活有困難、學習出現問題時,老師應當實時地伸出援手,給其以溫暖,真正為他們排解憂愁,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恢復過來。
3.恰當的安排挫折訓練
美國某知名心理學者提到,人應當對于別人給予的批評以理解、承擔失敗的后果和容許別人攻擊。因此針對中職生開展教育時,其挫折教育還包含著制造挫折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在眾目睽睽之下,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某個學生進行大聲的指責和批評,然后再耐心、和藹、細心的做該學生的思想工作,對其進行開導。
為了使學生有較強的意志力,將學生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對他們進行長時間的隊列訓練或者站軍姿,利用此類艱辛和超高強度的訓練,使他們知道成功不易,只有擺正好心態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才能夠學得一門技術來為成功奠定好基石。使學生參與到社會調查中去,讓他們下到生產車間,借此機會將其的發奮圖像、艱苦卓絕的精神培養起來,同時使他們的膽識得到訓練,意志得到磨礪。
展開求生教育。在人生道路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就像是搶劫、自然災害等都是不可預知的突發狀況和災難。而這些也是人們無法預知的,學生防患于未然,對其成長有百利而無一害。因此為了能夠使學生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就應當時常對學生進行自護、自救訓練以及教導其防治災害的常識。假若學校有這個條件,可以進行海嘯、地震、搶劫、車禍等模擬訓練,以防止不測出現時,最大程度上降低其損失。另外,應當培養學生識別不同類別報警聲的能力,學習各種應急知識,在訓練中提高其應變能力。
4.強化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性
自信和獨立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當一個人具有較強的獨立性,那么就說明該人的自信心強。而一個具有較低自信心的人,表現出來的就是依賴性較強。我們都知道一句俗話,成功的第一秘訣是自信,沒有自信的人往往很難成功。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成功者都是踩著失敗的腳印過來,并不是順順利利就能走向成功的巔峰。成功和失敗者兩者重要的差別在于,前者失敗了再爬起來,絕對不會中途放棄;而后者則是逃避失敗,沒有經過努力就以為自己絕對不會走向成功,這是自卑的表現。自信和獨立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磨礪和訓練中得來的。所以老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強培養自信和獨立的力度,使學生能夠直面失敗,勇敢地去面對各種類型的挫折,而不是當縮頭烏龜,一遇見事情就覺得自己不行,就跑掉。
三、小結
從以上論述可知,人生必須經歷挫折和失敗這堂課,該課程雖然折磨人,但是也能夠起到考驗人的耐力、鍛煉人的意志和教育人如何成長。因此挫折的閃光點非常多,在經歷挫折之后褪去弊端,你會發現有些東西會讓你受益終生。學生在經歷順境、挫折、逆境中磨礪了人格,這是其他任何學習都無法得到的。因此挫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本身挫折和失敗中獲得充足的教訓和經驗,在挫折教育中不斷雕刻自己,要讓中職生知道自己雖然沒有機會步入高等學府,但自己仍舊是強者,仍舊能夠在畢業后在自己的崗位上閃閃發光,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邢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