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霞 瞿利帥
【摘要】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PBL教學模式具有自身的優勢,當然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和利用PBL模式,將其融入診斷學實踐教學當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更多合格的、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醫務工作者。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 診斷學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252-01
引言
PBL模式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最早起源于醫學教育中,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強調要以現實生活、現實世界為基礎,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某一醫學問題或者某個具體病例的診斷等問題開展研究的學習過程。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它更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互動式的學習,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靈活的,不再單純的把問題作為獲取知識的工具,還把知識作為解決問題的工具。診斷學是指運用醫學上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基本技能對病人所患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將PBL模式融入診斷學實踐教學不失為一種高效的、科學的教學模式。
一、PBL教學模式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優勢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會自主學習。
在PBL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更加的自主和主動,他們需要獨立的思考,查找資料,與同伴交流和溝通,親身的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對所掌握的知識會有更深的理解,并且學會自主學習,這些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都是很有幫助的。在PBL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更具自主性,有利于他們更好的掌握診斷學的相關知識。
2.與實踐聯系緊密,提高學生掌握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PBL模式下,學生根據醫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索和學習,在問題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方法。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模式,一改傳統的學生僅限于聽和記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積極主動地思考,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把診斷學中所學過的知識積極的調動起來,科學合理的對疾病進行診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當他們成為一名醫生,正式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他們能較為準確的根據病人所提供的身體狀況方面的相關信息,做出判斷并找到治療方法。
3.提高團隊合作能力、交流互動能力。
PBL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團隊合作和交流互動,在教師的引導下,每個學生對同一個疾病現象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處理思路,他們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各自表達自己的看法,說明自己是如何對這種病癥進行判斷的,在互相表達各自的看法的同時,學生也能夠聽取別人的見解,發現自己的想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使自己的想法不斷完善、思維更加活躍。對于一些普遍存在問題的地方,需要共同努力去查找相關資料加以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交流互動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二、PBL教學模式的難點和不足
1.對教師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師資不足。
PBL教學模式并不是脫離教師的主導作用的教學模式,相反,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恰當的、適時的指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不僅需要教師掌握專業知識,還需要教師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并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等,但是短時間內很難培養出素質相當、適應PBL模式需要的教師。
2.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短時間內很難滿足PBL模式的要求。
大多數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下習慣于灌輸式的教學,習慣于上課聽老師講,而不積極主動的動腦思考,在學習診斷學時,遇到需要分析的案例,只是被動的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會提出疑問,不去想是什么原因致使病人出現這種情況,最終的結果是課學完了,大腦中卻一片空白,遇到疾病案例仍然不會科學合理的做出診斷。要想改變學生的這種學習習慣,需要一定的時間,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
3.教學條件、教學資源需要不斷改進和豐富。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需要學生的主動思考和參與,需要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當然也就離不開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的各種教學條件和教學資源。學校圖書館應該多提供一些與臨床案例相關的書籍,方便學生閱讀,同時也需要學校多建設一些實驗室,讓學生能夠更真切的在實驗室中根據現實的實驗過程和結果等扎實的掌握診斷學的相關知識。
三、PBL模式融入診斷學實踐教學的經驗
1.提高診斷學實踐教學中所用到的問題的質量,增強問題的可思考性、啟發性。
PBL教學模式把學習放到復雜的、可思考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積極思考和主動探究,努力解決這些真實性問題,并掌握問題背后所蘊含的科學知識。
2.充分發揮學生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作用。
PBL完全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模式更強調教師的灌輸,強調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學生只是別動的知識的接受者,這樣的填鴨式教育,使得學生不善于思考,只是記下老師說的重點知識,并努力背過來應付考試。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受到壓抑,思維的活躍程度受到限制。在PBL模式下,教師要注意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教師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適應PBL模式的需要。
在學生對一種疾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對一個特別小的知識點的疏忽或者對病癥中的一個小現象的忽視,就會使學生困在原地,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進行,這時就需要教師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疏忽和忽視的地方,順利的實現知識的獲取和掌握。可以說,PBL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需要教師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個性、思維等有所觀察和了解,需要教師有更高的教學技能和課堂駕馭能力。要想把PBL模式更好的融入診斷學實踐教學,促進教師不斷的學習,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以滿足PBL模式的需要是很重要的。
結語
PBL教學模式采取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能夠學會自主學習,自主閱讀醫學文獻和資料解決問題,并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診斷學的相關知識。當然PBL模式對學生、對教師的素質也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實施過程中可能也會遇到困難和障礙,但是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完善PBL這種教學模式,我們一定能夠從中受益,培養出適應新的時代要求、有能力、高素質的醫務人員,推動醫學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品桐.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中國高等醫學教育[J].2006
[2]徐明、于新設.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遼寧高職學報[J].2010
[3]王斌全、孟艷君.護理教學中PBL模式的發展歷程.護理研究[J].2007
作者簡介:
劉金霞(1985.2.13-),女,漢族,江蘇南通人,碩士,職位:住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