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在中等專業學校里,機械專業以“機械基礎”為基礎課程,因此,在中職教學中提高這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成為首要任務。本文針對如何實現中職機械基礎課堂有效性教學提出探討意見。
一、興趣導入,提高學生興致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上課開始的時候就首先要讓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讓學生帶著對知識的好奇之心和求解欲望去學習。舉個例子,在學習“鏈傳動”時,教師可在設置一個情境之后對學生提出問題,如:設置小明在騎自行車時,發現在連續轉動幾次鏈條之后,即使停止了動作車依然會前進,但是車行駛速度會變慢。為什么小小的鏈條就能控制自行車的運動呢?是什么帶動了自行車的前進呢?又是什么控制了自行車的速度呢?教師隨之提出來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對自行車非常熟悉而且興趣濃厚,這就使他們有較強的學習求知欲望,他們就會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去學習這一課的內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目標明了清晰。
二、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高效率的教學課堂都具備以下特點:課堂紀律和氣氛良好,學生精神狀態飽滿,注意力集中,同時積極思考問題,踴躍回答問題。而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配合,這是實現師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的最佳途徑,也是保證課堂效率的前提,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掌握基礎知識。因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所以在課堂中,教師要起到先導作用,要用自身積極的情感感染學生,比如進行活動點評要公平合理有趣,講解知識要深入淺出,從而牢牢地抓住每一位學生的心理,讓學生以老師為榜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親其師,信其道”。比如在學習“機械零件的幾何精度”時,可讓學生分小組對機械零件進行測量,小組成員有測量員、記錄員、器材采購員等,過程中進行分工合作,任務完成之后教師進行點評講解,這樣既團結了同學又融洽了師生關系。只有營造出積極、健康、愉快、活躍的課堂氣氛,才能提高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三、實踐操作,升華理論知識
受自身學習功底薄弱條件的限制,中職學生在面對技術類課程時,很難具備充分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所以這對教師的教學提高了難度,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學生就很難理解,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如果能把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轉換為直觀有趣的東西,讓學生意領神會,教學效果就會顯而易見了。機械類專業的學習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以便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時有一技之長,這也是中職教育的基本目標。所以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在“機械基礎”這一門課中顯得尤為重要。如在教學時,教師可安排學生到車間觀察車床中齒輪的傳動過程,加深對機械傳動的理解。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制教具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根據課題要求制作簡單的機械零件。制作完成之后,在課堂上展示并用于教學,讓學生談談自己制作零件的構思與理論依據,再一次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許多機械類的工作,過程都是相對復雜的,所以僅僅靠書本知識是不夠的,要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通過現場參觀、動手操作,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理論知識。
四、評價教學,完善教學體制
教育評價就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檢測與評論。中職學校必須建立起合理完善的教育評價體系,才能更好地實現有效教學。長期以來,傳統的評價輕過程重結果,這是一種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行為,注重結果的教學評價會使學生對學習的過程失去興趣,一味追求考試成績,感受不到教學過程的樂趣,久而久之,一些基礎差的學生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評價是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改善不足、不斷進步,評價是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做出綜合性的評價,評價是要如實地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機械專業的課程注重學習過程,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應是評價的參考依據,考試成績結果不能當作唯一。如教學中的課前提問,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溫故,這種提問方式是教學中最為常見的評價方式,但是課前被提問的是個別學生,代表的是少部分學生,而不是全體,所以評價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在提問時可把傳統的口頭答題改為書面答題,讓全部學生都回答問題并書寫出來,然后教師進行評價和打分,這樣才能使評價得到應有的效果。
想要提高“機械基礎”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采取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要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效果,方法很重要,教師應在研究教學方法的道路上不斷開拓創新,仔細研究和鉆研教學方法,實現有效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