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京



摘 要:從材質、尺寸和比例、形態三個設計要素來分析家具把手設計的相關因素,通過案例對不同類別的典型設計進行收集比較,進一步思索家具把手是如何通過設計要素的再設計來詮釋人們對其的感性情懷。
關鍵詞:材質;尺寸;比例;形態
一、家具把手的材質要素
材質的定義,就現代設計角度來講,大致從質感和使用材料兩方面考慮。
(一)質感方面的情感思考
把手的表面肌理給使用者的感覺基本可以分為粗糙、細膩、光亮和暗淡四類。在此基礎上,兩兩組合,會形成下表中出現的質感效果與情感表達。
(二)使用材料方面形成的差異
通過對已有把手成品的匯總篩選,選取下列幾類材料進行分析:玻璃、陶瓷、木材、金屬、石材、塑料。通過對語義的研究,調查使用者所得,對上述材料的感覺性詞語總結如下:
二、家具把手的尺寸和比例要素
通過對市場實際案例的分析研究,認為尺寸的大小都是跟使用環境和人相對而言的。千變萬化的形態也因尺寸和比例的些許變化而形成。各種比例關系體現在不同把手在造型中的作用更重要于把手自身的長寬尺度。在本文中更偏向于分析總結比例差別給使用者的不同體驗感覺。
體驗效果好壞取決于形態外觀的人性化程度,主要為以下幾種使用手法:
在使用環節方面,好的設計師應該在細節部分做文章,這個細節就指的是接觸方式與接觸面的設計。影響這個細節的因素可分為三個方面:握柄的長度、直徑和與箱體之間的最大最小的間隙。
第一種情況,針對小型輕便的柜箱體上的把手部件,用手指伸進空隙部位,并完成打開的動作,使用過程即完成。把手的最短長度設計為5cm或者以上就能滿足手指的需要了。第二種情況,針對體量重量相對大的容器,我們會選擇直接握住把柄使用,這種情況需要考慮手掌的寬度與把手的厚度相匹配。經研究,合適的手握部位的長度數據為100mm—125mm。最后一種情況,沿某種特定方向依附在柜門邊沿的把手,把手的長度與家具的長度一致。
三、把手或拉手的形態要素
(一)造型的分類
作者按照造型的外形差異,根據設計相關的詞匯進行描述分類,形成一下三種:有機感性型、抽象理性型、傳統古典型。
1.有機感性型
圖2的把手把圓方角等元素融為一體,仿生靈動的造型體現出雕塑作品的美感。圓滑豐滿的外部形態能讓把手本身成為一個現代藝術品,使人親近。
2.抽象理性型
圖1的這款純粹的用長方型體組合而成。任何角度看都是直線外形,“簡而精則優”能詮釋對此造型的理解。“簡約而不簡單”可以理解為“粗中有細”,連接部位偏下方用相對細密的凸凹線調和整體造型的呆板。
3.傳統古典型
此類把手通體仿古舊的色系,為款式提供傳統古典的基調。表面的立體裝飾紋樣靈感來源于古典傳統元素。元素中巧妙運用多變線,搭配紋飾,體現出設計的柔美與韻味。
(二)造型的點、線、面元素
造型的根本組成原理,都是由點、線、面所組成的。
1.點
圖4把手中間部位隆起的螺旋鏤空橢球體就是物體中的“點”,表現形式具有明顯的識別性與視覺中心性。在使用場景中,起到加強吸引力和視覺引導性的目的。
圖5中的拉手手握處運用一種截然不同的材質和顏色來構建中央部位。設計中視覺中心的位置專為“點”留置,形成圓滿與平衡。
2.線
把手上的直線運用手法會給人感覺簡潔、平直和相對于曲線而言所獨有的單純。圖6造型一氣呵成,讓人產生平穩感。而從使用角度來看,下部的內縮型又很好地體現出情感化設計的細節。
圖7中整個外形屬于多層曲線立體造型。兩側的固定位置類似于渦線中心漩渦的感覺。渦線形式設計曲線的“開始”與“結束”,很好的形跟意結合起來。總體的感覺就是對稱裝飾性,美觀和靈動感。
3.面
圖8的款式主體部分是隱蔽的,大面積方形的把手表體一方面形成了一道別樣的美,也在有意無意間透漏給使用者使用時的指示功能。造型方面,簡潔而不呆板。圖9這款外型設計運用了曲面疊加的設計手法,強化了有機體的仿生感。外凸內凹的語義表達,極具吸引。
作者單位:
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人文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