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水泥企業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持續地蓬勃發展,在此過程中水泥企業出現了產量過剩、生產零散、結構混亂的情況。水泥企業通過并購和重組、新建可以有效地減少這些問題的發生,但是在其并購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本文在分析水泥企業并購風險的基礎上提出了對其控制的措施。
關鍵詞:水泥企業;并購;風險;控制
水泥企業并購的風險識別與控制分析
0 引言
水泥企業是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主要的建材業行,在促進我國經濟建設較快發展的同時,其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嚴重的問題,同時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企業都試圖通過重組、并購擺脫風險。傳統的水泥行業在發展中受到多種限制,當前低碳、高效的生產模式才能讓其在行業中立足、長遠發展。因此,為了降低并購過程中的風險,應該對其風險的控制做詳細分析。
1 水泥企業并購的風險識別分析
1.1 資產風險 越來越多的水泥企業加入了并購的潮流中,為了讓并購過程更加規范、有序,對并購的程序和過程做了規定,很多中小型的水泥企業需要調整自身的薄弱之處才能進行并購,同時也為很多大型水泥企業提供了發展的好機會。水泥企業的并購過程非常復雜,在準備并購、并購過程中和并購以后都存在風險。在水泥企業并購前,其往往會對目標企業的價值進行評估,只有當其價值符合自身的發展,滿足自己的生產經營理念,才有繼續合作的可能性。對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主要集中在其自由現金與時間的評估上,在這個評估過程中需要掌握足夠的正確信息。被并購的水泥企業常常在被評估過程中出現隱瞞真實信息、偽造虛假信息、散布對自身有利的信息等情況,由于企業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生產系統,對其評估需要很長的時間和深入的了解,這就需要在評估過程中注重信息的真偽,對其生產情況、盈利情況等進行總體的評估,避免給將來的評估過程埋下隱患。在水泥企業的并購過程中,重點關注被并購企業的礦山資源儲量、生產工藝、采礦權數,因為其資源儲量能夠為并購后的生產提供重要的來源。如果在并購前不能全面準確估計,容易導致并購后雙方物力和財力的不平衡,不能實現有機結合,實現不了資源和經驗的統一,為并購企業帶來損失。
1.2 財務風險 水泥企業在并購過程中要了解并購過程中的詳細業務,并且對自身或者被并購企業的財務做認真的分析,以免在并購過程出現財務風險。在并購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就是財務風險。并購雙方都需要對自身,或者對方的財務有清楚的認識,比如對被并購企業的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各種無形資產的審核,包括對其安全與權屬的了解,并且要關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是否有資產債務、資產糾紛,與別的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有沒有進行資產抵押。同時在企業并購過程中有很多的財務往來,需要通過現金、支票、股票等多種支付方式完成,運用不同支付方式會存在不同的風險。財務風險關系著并購企業中的利益,在現金支付過程中,需要企業運用流動資金,這就導致水泥企業自身可能因為動用了流動資金降低了自身防范外在變化的能力,造成的資金不足影響自身的生產經營。被并購企業通常是由于自身的實力不足,大量的現金支付導致其負債額度上升,威脅其安全。在并購過程中往往通過融資籌集資金,融資過程會帶來一定的債務風險。同時雙方并購過程中存在著財務制度與管理的重新整合,這期間需要雙方的協商、調整,否則會為將來的財務流程和管理帶來困難。
2 水泥企業并購風險的控制分析
2.1 資產風險的控制 水泥企業的并購需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積極對抗有可能發生的一切風險,需要做好各自規范、運營管理過程的同時,強化自身的實力,應對意外風險,尤其是對被并購企業的資產評估,盡量選擇可靠專業的評估機構,同時進行合理法律程序的控制,對并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法律條款的約束。對資產的評估需要通過對員工思想的調整,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通過優勝劣汰的方式建立人才機制,選定有經驗、有實力的人員,創立一個高效的團隊,對被評估企業資產進行全面地評估,其能夠嚴格地執行工作程序,對被評估水泥企業進行長時期地調查、研究。對被評估企業的資源儲量,應該走訪與其相關的機關單位,通過確實的數據、信息,作出詳細的分析報告,避免單純地接觸被并購企業。同時被并購企業的管理、生產制度嚴重影響并購過程,要對被并購企業的管理制度做評估分析,創建全新的管理體系,盡可能地建立一個地點的緊密的生產線,制定有效的生產經營戰略,保障雙方的生產效益,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也能實現并購目標,推進水泥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2.2 財務風險的控制 為了有效地控制財務風險,在并購之前,就應該對被并購水泥企業的內外財務情況做詳細地調查和分析,減少在并購過程中的損失和風險。對被并購企業的調查包括對其內部財務情況、稅收情況、與金融機構合作過程中財務情況做全面調查。對被并購水泥企業的資產構成進行資產評估,可以選擇專業可靠的評估機構、確定評估內容和項目,進行客觀評估。并購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財務支付,在全面研究自身的資產、被并購水泥企業的資產、資產構成、支付意愿等情況的基礎上,選擇雙方滿意的支付方式,科學、正確的支付方式能夠維護企業的穩定發展。進入并購階段,要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重新調整,加強財務管控水平。通過派遣專門的財務負責人走進被并購企業中,對其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和規范,將正確的財務管理理念引入到被并購的財務管理模式中,幫助其調整、完成合理的財務管理工作。
3 結論
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式一直在朝著低消耗、高科技的創新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水泥行業也要努力實現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其并購和重組是很多水泥企業進行長遠發展的有效戰略,對其可能產生或者面對的風險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且制定出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幫助其并購過程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延霞.我國水泥行業并購績效研究[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3.
[2]殷允紅.水泥企業并購案例分析[J].中國外資,2012,7(13):82.
[3]趙軍.水泥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J].銅陵學院學報,2013,9(03):56-59.
[4]鄧永輝.探究水泥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J].會計師,2015,7(08):19-20.
作者簡介:林學濤,性別:男,籍貫,湖北省漢川市,最高學歷:中國地質大學在職MBA,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職稱: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