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艾
語文教學不僅是具備工具性的學科教育,而且文本中所蘊含的人文性對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將產生重大影響。因為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將對學生的一生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模范角色作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材應當具備豐富性與典型性,涉獵到社會階層的各方面,將其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傳遞給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
一、模范角色的類型特征
1.女性模范
因為在小學階段,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腦海中尚未形成較為明晰的性別意識,所以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女性模范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課本中女性模范的出現不僅能向學生傳遞性別差異的意識,而且能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感受不同歷史年代性別形態的差異。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本當中即有海倫·凱勒這樣的典型女性代表。給學生以自強不息,面對困難絕不退縮的精神向導。
2.兒童模范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擇兒童模范是因主人公與小學生年齡相符,更易使小學生形成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雙重認同感,在學習課文時既能降低學生閱讀、理解文本的難度,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更具有典型模范作用。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共選取了25位兒童模范,如《少年王勃》等。教材內容是否與小學生心理成長相適應,兒童模范人格是否積極向上是選取模范人物的關鍵因素。
3.平民模范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共塑造了89個人物形象,其中包含古代文學家、著名書法家、科技骨干、國家干部、革命烈士等,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平民英雄。這些普通百姓因自身人格的閃光點感動眾人,幫助學生領悟到人生的價值與生命的真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最后的姿勢》一文,譚老師以生命詮釋人生的意義,為廣大學生上完最好的一課。
二、模范角色的蘊含價值
1.傳遞科學價值觀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除教授學生基礎的語文知識外,更多是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價值觀念的傳遞。因小學生身心發展狀態皆處于尚不成熟的狀態,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未能成型,極易受到社會中歪風邪氣的影響,所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根據小學生這一特點,選取蘊含科學價值觀的文章,意圖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促進小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一年級課本中所選取的《爺爺和小樹》一文,是通過描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景,向學生傳遞保護自然、愛護環境的價值觀。除此之外,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同時選取了描寫法布爾、伽利略等科學人才的文章,通過對科學人物生平趣事的描寫,引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以此培養學生的科學進取精神。
2.傳承民族精神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以弘揚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小學生良好習慣行成、優秀道德品質養成為主要目標,因此,需要在課本中融入與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發揚相關的文章,對諸多傳統文化名人、優秀革命烈士進行生動形象的塑造,以激發小學生對華夏民族的認同感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狼牙山五壯士》一文中,塑造了五位在民族危亡時刻勇于犧牲自己的革命烈士形象,通過描繪五位烈士在狼牙山跳崖的悲慘的情境,提醒小學生百姓在民族危亡時期曾遭受的苦難,激發小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以及培養小學生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在向學生傳遞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同時,樹立小學生的愛國主義理想。
總之,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包含的模范角色不僅類型豐富,而且蘊藏正確的價值取向,在考慮學生生理適應情況的同時,給予學生心理上的情感共鳴。通過不同類型的模范角色塑造,幫助小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優秀的道德品質,為今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提供強有力的后盾。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