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慧 李予新
摘 要:創業教育探索是當前中國高校教育改革由信息化走向深化的必然趨勢,對創業教育的研究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文從五個方面提出目前高校創業教育存在問題,并從五個方面提出高校加快創業教育發展的對策建議,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鳴。
關鍵詞:高校;創業教育;對策
一、引言
高校的創業教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學校、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推動下,以培養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具有創業精神、意識、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幫助大學生培養創業精神,激發他們創業的熱情與信心,使他們掌握創業知識。創業教育探索是當前中國高校教育改革由信息化走向深化的必然趨勢,對創業教育的研究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與當前發達國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相比,我們地方高校對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對如何完善高校創業教育的規模、教學模式、課程設計等問題還在不斷探索。
二、目前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偏差
高校創業教育的內涵應該十分豐富,其應當是帶有根本性質的教育體制,而不是局限在表面的環節。創業教育本應是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他們的創業就業能力和促進學生自身長遠發展為目的。但目前許多地方高校把創業教育局限在以開展創業講座培訓為主要方式的“知識導向”,或是盲目鼓勵學生創辦企業的“實用導向”。前者容易使創業教育與專業基礎知識教育脫節,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忽視了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訓與鍛煉;后者通過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創辦企業或科技公司,這當然是創業教育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方面,但是這種創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屬于精英教育,這樣的話就把大多數學生排斥在外,并不能在大學生中進行廣泛的普及。從創業教育歷年來的發展來看,高校對創業教育觀念定位偏差或不科學,甚至是理念與觀念上的錯誤將會制約創業教育在高校的發展。
2.課程設置得不夠完善
目前,在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上,很多院校缺乏系統性設置,許多專業課程的創業教育缺乏職業指導,創業課程不夠正規。創業教育的課程實施規范不完善或者說還浮于形式,教育目標不明確,學科內容不具體,課程設計不規范,覆蓋面比較窄,給人的感覺是“業余教育”,而沒有被集成到整個學校教育體系,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大學生創業意識淡薄,使創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很多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的內容沒有與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沒有體現當地的特點、發揮當地的優勢。創業教育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體現著多學科交叉的特征,但目前地方高校的創業教育管理尚未納入學校培養人才的體系當中,與各學科專業知識還沒有融為一體,創業教育脫離在學科專業教育和基礎知識教育之外,沒有充分利用學科的專業優勢。由于團隊成員知識結構的不合理,一些學生創業團隊開展的創業活動不了了之。可見,高校的創業教育以及對學生能力、創業精神的培養并不是僅僅通過幾節創業教育課就可以完成的,必須將其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科的特點進行講授,使教育更加有針對性。但是,這一點恰恰是目前我國不少高校所缺乏的。
3.師資隊伍不健全
高校創業教育的教師隊伍數量有限,雖然這幾年各高校也加大了對這方面師資的培訓力度,但與創業教育的發展相比,師資力量比較薄弱,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的實際需求。目前,在高校中開展創業教育的教師主要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是本學校擔任經濟管理專業課程的老師,一部分是學校管理就業工作的指導老師,這些教師自己都沒有得到很多的創業教育培訓,缺乏相關的創業經驗,導致他們在創業教育中主要是以講理論為主,可能會使創業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需要進一步提高。
4.政府等部門配套政策體系不完善
隨著國家支持大學生創業政策的相繼出臺,各地方政府也在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方面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比如對剛從高校畢業創業的大學生在法律、法規許可范圍內,適當降低資金、人員等公司創辦的準入條件,給予稅收或者貸款上的優惠;鼓勵高校畢業生可以進行網上創業或成為個體經營者。但這些政策主要是對于已走出高校的已經開始創業的大學畢業生而言,對高校創業教育卻鮮有政策上的支持與鼓勵。同時,如前所述,各地政府對大學生創業雖然有一些優惠政策,但審批手續涉及多個部門,程序繁瑣、復雜,有關勞動保障、銀行、工商、司法、稅務等部門并沒有形成與之相配套的保障措施,沒有建立起與政策相適應的大學生創業配套扶持政策,這會打擊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和信心。
5.企業參與創業教育顧慮多
創業教育實踐環節是提高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地方高校對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基地要求較高,但由于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的限制等,基地的建設不適應教育的發展需要,如果要提高實踐的水平,必須充分利用企業資源,而在目前條件下,要取得企業的支持難度很大。企業為避免增加成本,往往顧慮較多,不愿意接收高校學生的學習實踐,造成高校固定的企業實踐基地數量較少,這就使高校學生的創業教育缺乏實踐的機會。即使到企業參加實踐,往往書本知識與實踐相脫節,實踐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
三、加快創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1.明確辦學思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要在鞏固辦學優勢的基礎之上,不斷改革創新,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要考慮高校辦學實際,不能 “盲目攀比”,一味效仿。高校要圍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地方這三大功能,明確辦學思路,形成辦學特色,真正形成政府、學校、企業三者一起參與的創業教育辦學體制,推動資源的共享,培養出創業型人才。
2.加強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
高校應要根據實際,加強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在課程設置中強化與創業教育有關的知識、能力等理論與實踐課程的聯系。通過開設創業哲學、創業心理學等這類的課程來培養學生探求真理、獲取真知的精神,提高學生辯證性思維的能力,幫助學生在創業中更好地進行心理調節,提高抗挫能力。開設創業學、法學、管理學等有關創業的專業課程,以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創業為背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理念、創業意識,讓學生熟悉合伙經營、產權保護、稅收擔保、企業登記等涉法常識和政策,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通過生產操作、社會交往、經營管理等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訓練預測市場、運營管理的能力,積累創業的經驗。
高校在創業教育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滲透性、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評價。在教育教學中要將創業精神、創業方法有機地融入到各種課程的教學中,在專業中滲透創業理念,使創業課程與學生的專業課程、德育課程實現滲透。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綜合應用模擬實驗室、創業實訓室等教學設備,通過師生間、同學間有效地互動討論、案例分析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樹立創業意識,提高創業的本領。對創業教育的成果評價,要把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的評價考核。
3.建立多元化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創業教育對師資隊伍的要求高,因為其是一門學科跨度較大的教育,涉及經濟管理、社會經濟、經營管理、創業投資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也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要更加合理,要加強建設創業教育教師隊伍。高校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引進人才作為骨干力量,規劃好學校創業教育課程,并且從相關學院聘請兼職的教師進行有關創業心理、法律知識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同時,積極在本校選拔一批中青年教師,使他們通過創業教育知識技能、教學方法等內容的培訓,成為學校創業教育的主要力量。因為創業教育的實踐性、操作性強,對這門課程教師的實踐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應該通過積極的協調讓創業教育的教師到企業掛職,在掛職中真正了解企業的管理運作、產品研發、市場開拓等管理而提高實踐水平,教師的理論基礎要扎實,同時創業實踐能力也要強。與此同時,學校也可以聘請一些創業成功人士擔任教師,為學生講解他們的創業經歷。
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創業教育政策對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有直接的影響。因此,一方面各地政府要真正根據本地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出臺一些政策推動創業教育的發展,通過政策的支持充分調動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熱情和信心,這反過來又促進高校不斷規范創業教育計劃,成為創業教育的發展的強大動力。例如,政府出臺相關大學生創業貸款的優惠政策,還要考慮有關創業人員的社會保險、工作年限計算,交納養老保險期間工齡連續計算等保障性的問題,從而消除創業大學生的后顧之憂。同時,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補貼、免稅、培訓等優惠政策,作為銀行、工商、司法、稅務等部門也應形成和政府扶持政策相適應的措施,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另一方面,政府要盡快制定實施支持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配套政策,比如制定人才引進政策,積極引進創業教育指導教師。
5.保障校企合作有序開展
高校要加強創業教育實踐工作需要得到地方企業的支持。通過政策引導,使企業更好地參與學校創業教育,給予補助,為這些合作企業提供稅收優惠,以保護企業的利益,鼓勵企業成為高校的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并引入考評機制;充分整合本地的資源,推動高新技術開發區與高校開展合作,為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項目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大力扶持學校建設創業孵化基地,促進高校與地方企業的融合,提高創業項目成果的轉化率,真正應用于生產,提升企業參與合作的積極性;促進由政府、企業、高校共同參與的創業教育長效機制的形成,為創業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尹艷玲,王福忠,梅蘇蔓.地方工科院校創業教育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04).
[2]郭禮智,彭光良.地方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04).
[3]張紹磊,楊天梅.地方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探索——以山東輕工業學院為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8).
[4]張學洪.地方性理工類院校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2(08).
[5]徐利艷,李德平.對工科院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1(14).
[6]王 勇.加強工科院校創業的教育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4).
[7]胡向真,張惠元.面向工科院校學生的創業教育對策[J].電力學報,2008(01).
(作者單位:鄭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