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高中化學進行教學課程改革迫在眉睫。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是學生與教師互動的一個過程,它旨在強調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雙邊性,而不是單一的教師獨角戲的教學模式。而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就是基于學生的主體視角,展開教學活動的教學模式,充分響應了當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能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間及時間。至此,本文借助多年一線高中化學教學經驗,參考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提出了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優化高中化學課堂結構,以期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化學;主體性;新課程標準;構建主義;高效
一、構建主義教學理論涵義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起源于西方國家并實施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隨著我國教學改革地不斷推進,才得以逐漸引入到我國高中化學一線教學中。構建主義理論要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課堂外及課堂內因素的相互影響,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創造性。課堂外的因素一般指:家庭因素、學生的認知能力、心理成長度、社會教育等。[1]課堂內的因素主要包括:學習氛圍、教學模式、學習興趣、交流主動性等。[2]建構主義教學法旨在突出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要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并能以理想的層面為目標,逐步構建高效的學習環境。
二、建構主義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及案例分析
1.重視學生認知發生過程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是從獨特的角度來分析人類對知識認識、形成、發展的過程,這也就明確要求要重視學生知識發生的過程,尊重學生自身實際,引發學生主動去思考,進而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我們知道一般高中生尚未成年,心智發育尚未絕對成熟。[3]他們對外界活動的認知及學習方式不同于成人,而教學是師生之間互動的一個過程,要發揮教學的最大效果,教與學的有力配合才是關鍵。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發生特點因材施教。
例如,學習高中化學(新人教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課時的“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章節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認知發生過程,運用由淺及深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對以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回顧,重溫化學能及熱能的概念,對化學反應熱的計算和化學反應的速率及限度進行熟悉,然后逐漸引入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概念。尊重學生的自身認識發展特點與學生自我的學習適應原則,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不相符合而造成的學習心理壓力大,甚至厭學。
2.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構建主義的高中化學教學就要突出人本化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的以教材、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構建主義教學是指以學生個體本身為教學主體,合理設置教學目標,教師適當引導、不斷完善的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例如,學習“水果電池原理”時,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水果電池,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這樣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高中化學課堂學習不再遙遠。
3.重視學生信息反饋
構建主義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旨在強調要結合學生的自身實際進行教學,這就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信息,同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并針對性地做出調整,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分析和處理,從而改善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例如學習“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課時,教師講授完畢后,可以設置生活上的小常識,測驗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或者通過試卷的形式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能力,不要局限于考察做題能力,要多涉及創新能力及應用能力的考察,以此及時地進行信息反饋、收集、處理,科學地設置教學目標,從而最大限度地落實綜合素質教學。[4]
三、總結
建構主義教學法旨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一切從學生的自身實際出發,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必須全面、正確、深刻地認識到新課改下高中化學課堂教育的目的,認真分配學生及自身在教學中的職能和角色。所以,這種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傳統教學,凸顯了新課改教學目標的實質。
參考文獻:
[1]樊 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數理化學習,2010(12).
[2][3]張惠萍.關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0(45).
[4]馬曉青.論高中化學新課改下的探究性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0(09).
(作者單位:貴州省思南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