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學
【摘 ? ?要】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究性閱讀教學能夠使學生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本文對探究性閱讀教學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語文 ?探究教學 ?閱讀水平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45
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針對高中閱讀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探究性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本文對探究性閱讀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充分了解了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本質,并對探究性閱讀教學設計提出了建議,以保證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達到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
一、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特征
閱讀在語文課本中所占比重較大,閱讀教學也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教學模式比較陳舊,教師對重要的篇章進行詳細講解,一般步驟是先介紹作者和作品背景,然后對課文進行段落劃分、段意總結,最后對字詞句進行詳細分析等。這樣的閱讀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較大,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中。探究性教學能夠有效改變這種狀況,在閱讀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傳統閱讀教學相比,探究性閱讀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探究性。探究是積極主動的學習形式,是學生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基本方式。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主導課堂的現象比較普遍,一般是教師向學生灌注知識,學生變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不能為學生創造探究性學習的環境。在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探究性這個特征有著明顯的體現,高中學生的思想都比較活躍,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內容和深厚的內涵,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究,進入閱讀世界,發現語文的美。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探究意識和質疑精神,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從而使主動性和探究性得到提高。
2.主體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深入人心。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這個觀點已經得到大部分教師的承認,但是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明顯看出,教師的講解才是占據課堂的主體部分。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程序等都由教師決定,學生就像是在教師的指揮棒下學習,主體性完全得不到體現。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這種角色的轉變,充分發揮自身引導性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能力。
3.問題性。所謂探究,就是圍繞一個問題進行探究、尋找答案,可以說探究性學習就是以問題為核心的。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學生根據文章和自己的理解提出一系列問題,然后逐一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問題的價值性要引起注意,這樣才能保證探究的效果和意義。問題貫穿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課堂,因此與以往的閱讀教學相比,問題性也是探究性閱讀的特征之一。
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建議
探究性閱讀教學要打破傳統閱讀教學對學生的束縛,對于如何在課堂上實施探究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筆者給出了以下建議。
(一)進行預習,為探究性閱讀做準備
預習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很多教師容易忽視的部分,這里的預習不僅僅是指教師的備課,還強調學生的預習。預習能夠使學生在對文本熟悉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并且與教師更好地配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預習,為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在預習過程中,除了要解決生字、理解文章內容、總結段落大意之外,學生還要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提出一定的問題,思考更深層次的意義。例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對課文進行疏通,掌握文章脈絡等,并進一步提出問題,如焦母為什么非要休了蘭芝?這個悲劇與中國古代傳統觀念有什么聯系等?教師也要與學生及時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學情,并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從而深入挖掘文章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也是應該引起教師重視的。在傳統的閱讀課堂中,由于教學模式的陳舊與固定,課堂氣氛也是很沉悶的,教師講、學生聽,缺乏師生的互動,學生的狀態也不積極。在進行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課堂氣氛的重要性,努力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教學情景,給學生強烈的代入感。創設情景有很多形式,例如語言描述、故事還原、課堂情景劇等,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良好的課堂氛圍應該充滿民主和歡樂,因此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改進自己的授課方式,使用生動簡潔的語言,使課堂變得活潑起來,有時候一些小幽默的運用,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另外,民主的課堂應該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才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合作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在探究性課堂上,合作討論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學生能夠通過互相交流,深入分析問題,提高整體的探究能力,并且,合作學習中少不了彼此想法和思想的交流,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面對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師生共同討論解決,教師注意引導,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最重要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學習,探究問題、探究步驟、探究結果等都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在一旁做必要的指導工作,保證探究的方向不走向偏差。小組成員之間既有合作,又有各自的任務,共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生的協作能力,培養學生進行閱讀的熱情和信心。
總之,探究性閱讀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實踐證明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語文成績,特別是閱讀成績的提高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進行思考,積極進行教學改革,認真實踐探究性閱讀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