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軍
課程改革是一項牽動全局的綜合工程,它必然直接引發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要認真學習《物理課程標準》的新理論,完成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地位的轉變,教學過程的轉變,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積極構建“師生互動”的創新教學模式,將物理課程改革引向深入。本文擬就在新課程改革精神指引下中學物理教學方式的變革談些體會。
一、創設物理情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知識的樂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學習的原動力,為此,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盡量找到學生能輕松接受知識的切入點,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如通過游戲,討論與交流,知識小品等多種活動方式來進行,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物理就在他們身邊,激發學習興趣,如我在進行《平面鏡成像》一節時,首先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大家每天起來都要對著鏡子進行梳妝打扮,你們注意到鏡子中的成像有什么特點?下面請兩位同學上來分別扮演鏡子里面和鏡子外面的人,接著教師讓大家推薦四位同學分成兩組進行才藝展示,看哪一組表演得好,選手們在表演時有時做怪臉,有時做各種手勢,有時擦玻璃等,惟妙惟肖,動作協調一致,弄得下面同學笑翻了天,同時也初步了解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學過程通過寓教于樂,學生既撐握了知識,又感受到知識的樂趣。
又如我在進行《雙耳效應》這一部份學生閱讀內容時,首先提出了雙耳能起到什么作用?學生邊閱讀這一部份內容邊思考,接著也是采用的游戲方式,找一位學生上講臺將兩只眼睛蒙住,并用手掩住其中的一只耳朵,下面左右兩方各站一人,其中的一人拍手,需要站在上面的這個聽者馬上判斷聲音傳來的方位,由于只有一只耳朵辨別,判斷方位往往出錯,弄得下面的同學啼笑皆非,學生通過游戲馬上意識到雙耳作用。教師教學中采用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的因素,將抽象的教學內容進行形象,具體化,緊密地聯系生活實際,使他們能學以致用,如我在進行《安全用電常識》這一節時,首先讓學生觀看了一部短片,學生然后相互進行討論“安全用電應注意哪些問題”?
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教學手段,合理運用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如我在進行《串并聯電路》這一節時,就采用了網絡教學,教學流程是這樣的,教師首先創設情景通過媒體展現幾幅圖片,圖片都是五光十色,燈火煇煌城市夜景,學生根據圖片的內容提出你想知道的問題,并把相關的問題提到留言板上,教師把學生的提出的不同問題展示出來,并提出我們這節課著重要解決的內容,接著學生探究兩個燈泡有多少種不同的聯接方式,在畫板上把教師事先做好的元件連接起來,教師把個別學生連好的電路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有無需改進的地方,學生繼續探討兩種連接方式不同的地方,各抒己見,并把不同的地方寫在留言板上。教材介紹了現代科技的發展與應用,特別課后的知識的探究,須借助一些相關的資料或網絡來解決。
另外物理動畫可增強演示實驗效果,能將抽象問題直觀化,如汽油機工作原理,首先讓學生觀察汽油機模型,知道內部結構,再通過播放運畫課件,讓學生了解工作原理,動畫再現了汽油機活塞上下運動情況、門的關閉情況,及汽缸內部發生的變化等。
三、開展實驗探究,收集整理信息,實行評估與交流。
初中物理課本特別重視學生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課本中大多數實驗沒有直接給出結論,由學生通過實驗獲取的信息,評估與交流得出相關的結論,實驗中重視學生情感體驗,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后的反思,并為探索真理而堅持不懈努力。
學生實驗探究測量《串聯電路中電壓規律》時,實驗前我故意把各組燈泡的規格換成不一樣,有的小組兩個燈泡的規格相同,有的小組兩個燈泡的規格不相同,學生通過實驗后得出以下結論:1.串聯電路中各部分的電壓相等。2.串聯電路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的2倍。3.串聯電路各部分電壓之和等于總電壓。然后我讓學生對以上三種結論進行討論交流,為什么會得出三種不同的結論,實驗中我們應該怎么樣?學生馬上回答為了防止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必性,應多次實驗,反復論證結論是否可靠。這樣有利于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并能在實驗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又如在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的實驗時,首先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固體密度,說出你的方法,學生說出多種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最合理?實驗中還應該注意什么?
總之,新教材重視學生的實驗探究過程中的團結協作,評估與交流,要在實驗中不斷重發現規律,總結經驗,科學撐握探究問題的方法,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定堅實的基礎。
四、改變重知識傳授輕情感教育的傾向,注重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結合。
新課程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個要素,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更是指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態度不僅指學習態度、學習責任、更是指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因此,必須有機地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滲透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使其成為教學內之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義務教育的物理課程不是精英教育,它應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不可否認,以前乃至今天我們教師仍然盯著部份優生或關注學生的分數,根本不關民學生的心態發展和情感因素,尤其不能善待那些后進生,這是教育的一個嚴重的缺失,要改變這種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教學設計的起點要適當,尤其不能過高,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努力使每個學生有所發展。(2)經常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機制,尤其對后進生,更要以鼓勵為主,因為只有當學生被鼓舞和被信任時,他們才有更大的積極性,才有可能學得更好。(3)為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創造機會。(4)創設融洽和諧的學氛圍,關心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健康成長。
總之,新一輪新課改,為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也拓展了我們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的眼界和思路,也將使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