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利
人們常說: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學生是教師的鏡子。這句話是在說明,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會使受教育者受到無聲的教育,對未來一代的成長具有重大的影響。班主任工作更不例外。
在學生眼里,所有任課教師中,唯有班主任跟自己關系最密切,也最值得信賴。因此,在班上往往是班主任說一不二。由此看來,一個班級的好與差大部分在于班主任。在這里,我想就班主任工作談幾點淺見,不當之處,愿與大家一起探討。
想抓好一個班集體,我認為應首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要對抓好本班工作樹立起信心
對抓好本班工作樹立起信心前,應該是自己充滿信心,具體體現為熱愛本職工作。只有熱愛本職工作,才能把自己的一腔熱情傾注到受教育者身上,真誠地去關心、幫助他們,理解和尊重他們,這樣就能獲得他們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才能做好下一步工作。一個成功的班主任無不如此。
二、要讓學生自己樹立起信心
有些學生在剛開始分班的時候,存有疑慮:要分到一個差班怎么辦?學生的疑慮表現了他們對班級的關心,為自己的前途著想,不無道理。那么什么樣的班是差班,什么樣的班是好班呢?經筆者調查,六成以上的學生認為與班主任有關。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的那個斑,如果班主任嚴格要求,會管理,能帶動,紀律好,就是好班,反之就是差班。我認為學生的這種看法或想法還是值得我們做班主任的動腦思考的。
三、為班級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嚴明的紀律和獎懲制度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障。”足見紀律的重要性。一個班級如果有了一個嚴明的班級紀律,班主任首先應遵守,為什么這樣說呢?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這句話道出了其中的真諦。你的一言一行,無疑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一個學生。
四、尊重和信任學生
這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自尊心是人的一種心理全方位的需要,它表現為自尊和自量。心理學表明,如果說一個人的自尊心能夠得到滿足,就會體驗為安慰和歡樂的情感。反之就感到緊張和不安。自尊心人皆有之,特別是學生,他們有強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肯定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和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尊重他們,特別是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勞動和意見。那種在班里對學生體罰和變相體罰及選最差生的做法只會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主要表現為表面接受而內心不服,更甚者當場“頂牛”,使你下不了臺。鑒于此,我們要做到與學生思想上溝通、感情上共鳴、情感上相融。
五、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班委會、團支部隊伍
班委會和團支部是你工作中的左膀右臂,使用好他們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要主動下放權力,給他們充分的自主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讓他們大膽地管理班級。這樣,就是你不在班級里的時候,他們也能把班級管理好,讓你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中。
總而言之,要想抓好一個班集體,班主任要有熱情和愛心,爭取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大集體的溫暖,讓每個學生懂得“理解萬歲”四個字的含義,并能帶動他們用實際行動來為班級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