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瓊
有了良好的思維能力,學生能夠更好地獲取新知識,并開展創造性學習,促其智力不斷發展。新課標以素質教育為理念,在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親自實踐、積極思考及合作探究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由感性到理性,發展學生的思維
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時,要對基礎的概念、法則和定律做到具體掌握,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習慣。小學生對生活缺乏經驗,缺乏抽象的思維能力,學習困難,原因是教師在發展其抽象思維方面的訓練少。學生對抽象的知識的學習,也要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有了感知認識才談得上理解知識,直觀形象性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重要內容。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由直觀到抽象,把抽象思維的能力培養當作重中之重。比如,在學習有關“角”的知識時,為使學生獲得有關角的概念,還要給學生展示真正的模型,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在動手實踐中了解關于角的概念,進一步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等。
二、鼓勵質疑,引導釋疑,發展學生的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問方可打開知識的大門,有了疑點,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學生質疑也是學生主動思維的基礎,有了質疑,學生才會自主探索。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啟發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鼓勵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從有疑到解疑,再懷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其思維能力。學生質疑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做好正確的引導,保持其質疑問難的積極性,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比如,在學習求“長方形面積”時,為提高學生的觀察意識,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觀察家里哪些物體是長方形,并對他們的面積進行計算。再和父母探討自己的做法對不對,課堂上再與同學交流,這時學生會質疑:“有的學生家桌子面積大,有學生家桌子面積小,為什么有這么大的相差?”學生質疑,教師要鼓勵,再結合學生的問題做到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和學生在教室里對課桌面與黑板面加以觀察,學生明白了長方形面積的算法,并懂得,在一般情況下,要根據實際問題做具體的分析,從而明白道理。
總之,數學的邏輯性、抽象性及系統性較強。小學數學課要注重學生數學基本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數學教師要以此為長期教學目標。利用日常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地培養他們的思維意識,多給學生思考的機會,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耿克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安徽教育月刊,2004(04).
[2]李宏宇.淺談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培養[J].中小學教育科研,2003(0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