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申永記 孫延樓

【摘要】黎族傳統體育項目內容豐富,蘊含著厚重的黎族文化。探索黎族傳統體育健身行為與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關系,討論黎族傳統體育健身鍛煉對促進當地居民健康,提高生命質量及促進黎族與其他民族的融合,對于保護和傳承黎族傳統體育項目,為豐富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居民生命質量的研究提供社會學理論的參考。
【關鍵詞】黎族 ?傳統體育 ?健身行為 ?生命質量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200-01
生命質量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的生存和發展的客觀狀態,以及個人或群體主觀所感受到軀體、心理、社會等各方面良好的適應與滿意程度。生命質量的內涵不僅包括維持軀體、心理的健康完好,擁有良好的社會關系,而且還強調生活有保障,內容豐富多彩,使自身的價值和社會責任得到完整展示。在當前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研究體育鍛煉與生命質量的關系,尤其將社會醫學中的生命質量理論引入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學的研究領域,有助于中國各級政府和社會深入了解和評價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健康效應,改善少數民族聚居區居民身體健康,促進其生命質量的提升。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黎族聚居地居民的生命質量。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的需要,閱讀有關民族傳統體育方面的著作和書籍,通過維普、中國知網及高校、市圖書館搜索相關文獻。
1.2.2問卷調查法
問卷選取黎族聚居地部分居民發放問卷,共發放120份,回收112份,有效率93.3%,問卷經專家信、效度檢驗,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1.2.3訪談法
本研究組成員對黎族聚居地居民進行多次入戶訪談。
1.2.4數理統計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相關統計學分析。
2.結果分析
健康是人生命質量的具體體現,也是衡量幸福、和諧社會的標準之一。黎族傳統體育在黎族發展繁衍的歷史上長久以來承擔著守護其民族健康的責任,也是增強其民族凝聚力,聯系黎民族情感的紐帶,是黎族群眾健康生命質量的守護神。調查研究表明,生活在黎族聚居地區的黎、漢群眾因生活貧困,身體健康水平低下,疾病高發,而經濟收入又低,醫療費用貴,看不起病的現象普遍存在,極大地限制了黎族聚居地區居民生命質量的提高。
黎族傳統體育內容豐富,蘊涵有厚重的黎族文化,有著極為鮮明的黎民族特色。黎族傳統體育在其民族的繁衍與歷史演進中,以其獨特的民族特征和存在方式,對黎族同胞的身心健康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因而它是人類體育文化中有獨特適應范圍和社會效用的文化寶庫。所以,黎族傳統體育和現代體育一樣,是增強民族健康質,豐富民族娛樂生活,振奮民族精神和造福子孫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表2-1傳統體育健身行為與一般健身行為的生命質量各維度得分(x±s)
注:本表數據來源于本研究問卷調查, 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非常顯著
表2-1顯示,參加傳統體育健身的居民生命質量得分從整體來看,均要高于參加一般體育健身的居民,而且傳統體育健身行為居民生命質量8個維度得分要也高于一般健身居民,除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外(差異不顯著P>0.05),其它維度的差異都具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p<0.05 或p<0.01),即在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維度差異顯著,在生理職能、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差異非常顯著。
3.結論
黎族的傳統體育健身行為與其它體育健身形式一樣,都具有促進身體和心理、以及社會適應等健康的效果,促進生命質量提升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國全.海南黎族傳統文化與民俗[J].裝飾,1993(3).
[2]王翠娥.試談海南黎族傳統體育[J].南方文物,2005(1).
[3]王養民,馬姿燕.黎族文化初探[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3:231.
[4]盧元鎮.中國體育文化縱橫[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40.